提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2014-04-29 00:44朱进芳
河南教育·高教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朱进芳

摘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信阳师范学院在改革中立足素质教育,多方整合资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依托地方资源、开展红色教育等方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德育之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实效性;路径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信阳师范学院在教学改革中多方整合资源,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实施“五个一工程”,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依托地方资源开展红色教育等方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德育之路。

一、围绕“政治性和生动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这实际上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这一要求,信阳师范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牢固树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育活动” 的根本理念,强调围绕“政治性和生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为抓手,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探索。

1.主体性教学。通过启发式、辩论式、材料分析式、情境模拟式、学生备课式等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例如:将“课堂讨论”融入教学一线,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张铁山老师抓住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契机,在课堂上开展了“中国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有多远”的辩论。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前瞻的话题让辩论内容丰富。课堂上,学生被分成两组,针对辩题展开了辩论。大家立场鲜明,准备充分。正方辩手以“中国思维的整体性和有机性”为切入点,借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人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实例,依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步推进的教育、科技、文化改革政策,以及大力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巧妙地说明了“中国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并不远”的论点。反方则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原创性思维缺乏的视角展开论证,得出短期内很难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结论。课堂辩论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他们思考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教学机制、加快教育改革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2.互动式教学。为体现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乐于接受为本,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课程教学环节的新颖设计和精心安排,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有选择性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是学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又一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之后,学校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结合十八大精神展开教学。李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将榜样教育与十八大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有机结合,首先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宏观、微观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载体研究时,她首先指出,榜样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之一,可以承载并传递社会价值,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她重点讲解了中国共产党榜样内涵的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前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新中國成立初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改革开放后的进取奉献精神以及新世纪以来榜样教育的多元化、人性化。她在对比不同时代的榜样特点后,引导学生针对新时代人们疏离榜样的原因展开讨论,理解和认同现代榜样类型的特点和趋势。最后,她通过“榜样人物大集锦”的视频,号召学生向榜样学习,用榜样精神鞭策自己,做合格的时代建设者。这次精彩的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使榜样教育深入他们的心灵。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2008 年年底,教育部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了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也纷纷发文征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秀案例。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案例,将深刻的思想内容寓于具体事例之中,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的重大问题,领悟人生的真谛,最终达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效果。

二、整合隐性教育资源,实施德育“五个一”工程,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隐性教育资源是指高校所有课堂教学之外的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的环境因素、课外活动等。相对于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形式的显性资源而言,隐性教育存在于校园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忽视隐形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注重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长期以来造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重视并不断开发和运用隐性教育资源,使之与显性教育资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趋势。近年,信阳师范学院结合学校实际,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培植、利用和整合,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五个一工程”,在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探索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五个一工程”源于1985年开始举办的学生干部培训班。与此同时,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携手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音像资料库,组织学生分期分批观看这些音像资料。1990年,为帮助大学生解除思想困惑,学校成立了“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1993年,校党委学工部创办《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每学期编印3期,向全体学生发放,有效解决了学习材料缺乏的问题。一年后,德育讲师团成立,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地方领导干部、优秀校友、英模人物等开办系列专题讲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大学生答疑解惑。2003年,学校开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景明网,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了德育“五个一工程”与网络的成功对接,占领了网络这个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阵地。至此,以“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学生干部培训班、《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德育讲师团、景明网”为主要载体的德育“五个一工程”正式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选编》按照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通过及时刊登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文献和理论文章,弥补了教材学习相对滞后的不足。德育讲师团邀请两院院士杨叔子、樊明武、王志新,著名作家二月河,奥运冠军贾占波,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景明网运用网络新载体,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社会。网站自开通以来,因设计新颖、信息量大、知识性趣味性强,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始终保持年均40余万次和120余万次的高访问量和点击率。20年来,“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已培训学生2万多人,9000多人在校入党。

“五个一工程”是立德树人的最佳载体,不仅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而且突出优化育人环境和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信阳师院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效果显著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把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紧密融合,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三、依托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红色教育是指教育主体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育,使受教育者受到激励和启发的活动。红色教育以其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信阳师范学院地处革命老区——豫南大别山区。豫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家和红军将领,留下了鄂豫皖中央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确山竹沟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线路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革命遗迹。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开展红色教育,使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是信阳师范学院近年在增强育人特色、打造育人品牌方面的又一重要探索。

1.充分发挥红色基地育人作用。红色基地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宝贵资源。信阳师范学院与豫南地区的这些基地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一方面学校把基地作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教育,增强了基地利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红色资源”单位也主动到学校举办精品或专题展览,用大学生喜欢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及时推出富有青春气息和时代价值的红色文化精品,增强基地的吸引力。例如:新县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作为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教育基地,自2007年4月开馆以来,已有师生近万人次前往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第一,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激发了学生参观学习的热情。第二,听讲革命故事。邀请该地区的一些老红军、老英雄或他们的后人讲述革命故事。这样的教育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其内心受到强烈震撼。第三,学校借助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国庆、清明等节日,以及学生入党、成人宣誓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校报、校园广播、网站设置专栏,介绍该地的红色文化,普及革命历史,讲革命故事,宣传英雄事迹,在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中,引导学生将爱家园、爱学校、爱祖国结合起来。

3.将丰富的红色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学校鼓励教师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对该地区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研究、整理,适时穿插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或者结合《形势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学,重点安排红色文化教育的专题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红色教育走进课堂、渗透到德育过程中,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方特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唐世纲.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6).

[2]倪先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北京教育,2007,(7).

[3]刘党英.豫南高校红色教育探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责编:沐 林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