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伟 卢建强
试论铁路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及设计方法
●张群伟 卢建强
文章从铁路企业机构编制工作角度出发,讨论机构编制管理信息化软件设计思路,分析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着重阐述了机构编制数据组织、分级管理和操作日志等设计要点。
铁路机构编制信息系统 功能数据库设计 调整日志管理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实现管理信息化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工作是一种动态管理,数据信息量较大,为准确、及时地掌握各部门的最新数据,必须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建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机构编制数据的共享和处理,使工作人员避免大量的手工重复作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管理自动化、精确化。
根据机构编制工作需要,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机构的设立、撤销、名称变更;机构整建制划拔;编制调整;查询某一级机构的编制数,如行政管理人员编制数、服务人员编制数;查询某一级机构的部门设置,如某单位的科室设置和车间设置;查询某一单位机构定员表;按职务分类统计编制数额,如某单位科长、工程师编制数;查询机构编制历史数据;查询某一单位机构编制调整记录;机构编制组合查询和统计,即通过灵活的多条件设置进行查询和统计;查询结果的导出和打印;用户管理,实现不同类型的用户注册、权限分配、身份验证、功能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
数据库包含存储机构编制信息的数据表,实现机构编制调整日志功能的数据表,以及实现其它辅助功能的数据表,如字典表、用户表等。
1.机构编制信息数据表。机构表:存储机构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机构名称、建制级别、职责范围、成立日期、批准文号、类型、链接机构代码(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编制表:存储机构所设的岗位定员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职务名称、定员数量、定员类型、所属机构代码(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2.机构编制调整日志功能数据表。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存储机构编制调整信息。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执行文件号、操作类型、调整时间、调整单位等数据项。
操作日志表:存储机构编制调整中的每个数据操作。含记录编号(关键字)、操作方式(指插入、删除、修改3种操作)、操作表名称、操作日期、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记录编号(外部关键字)、操作内容记录号(外部关键字)等数据项。
删改机构登记表:存储删除或修改的机构表记录的原值。数据项同机构表。
删改编制登记表:存储删除或修改的编制表记录的原值。数据项同编制表。
插入记录登记表:存储新插入机构表和编制表的记录编号。
上面列出的是基本数据项目,可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增加其他数据项。
图1 机构编制组织结构示意图
多级管理、部门繁多的机构数据和各机构所设的行政管理服务人员定员数据如何组织,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1.组织的逻辑结构。各级机构采用树形逻辑结构实现(见图1)。每一个独立机构都是有唯一根节点的树状结构,其下属的机构是树上的一个分支。树形结构的特点是向上只有一个父结点,向下可以有多个子结点。与此相对应,每一个机构只能隶属于一个上级机构管辖,同时可以管辖多个下属机构。
设置一个名称为铁路局的根结点,其他结点可根据需要自由增删(对应设立、撤销机构)和剪切粘贴(对应机构调整)。允许设置多级机构,增加程序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2.结点的类型。结点有三种类型:(1)分类标识结点。如图1中的直属单位、运输站段、机务段等结点。这类结点作用是表示机构的类型,将机构树划分为不同的分支,而不代表具体的单位。(2)机构结点。如具体的××单位、××科室、××车间等。(3)职务结点。如站长、科长、工程师等,这类结点是没有子结点的叶子结点。
3.数据的存储。每个第一类和第二类结点对应机构表中的一条记录,并通过“类型”数据项区分一、二类结点,也可以另外设置机构分类标识数据表,专门表示第一类结点。
每个第三类结点对应编制表中的一条记录。
4.逻辑关系的存储实现。(1)机构的分级代码。在数据库中可采用分级代码的方式实现上述的树形结构,如直属单位为代码4,运输站段代码为41,直属站的代码为411,其余依此类推。这种方式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数据冗余来提高查询效率,优点是执行查询方便快捷,缺点是机构调整时操作比较复杂。(2)链式存储结构。采用树形链式存储结构实现。在数据表的每个结点记录中存放相关链接结点的唯一编号,例如每个结点记录中存放其父结点记录的编号就是链的要素。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机构编制调整实现简单,例如机构整建制划拔时,只需将其从一个结点剪贴至另一结点,更改链接域的父结点记录编号即可,缺点是查询时需要编程进行各个结点的遍历。在对操作速度要求高的情况下,为避免频繁读取数据库接口,可以将机构表和编制表中最常用的基本信息从数据库导入内存中,用兄弟链表表示法(左链接域存储子结点地址,右链接域存储兄弟结点地址)组织实现。
5.上述结构的特点。树形数据结构本身具备递归的特点,可以使用递归方式或堆栈方式从任意一个结点开始,遍历其所有子结点的信息。本方案中将直属单位、运输站段、直属站等分类标识结点作为实体,而不是所为属性来设计,就是为了从设计上实现树形结构的统一性。从而使设计统一的程序段来查询和统计任意一级机构的下属所有机构的信息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统计全铁路局的机构编制信息和统计所有运输站段、统计所有机务段、统计某一单位或科室的机构编制信息采用相同的方法,都是对机构树中的一个分支进行操作。
根据机构编制工作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特点,设立铁路局和基层单位两级用户,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进行机构编制数据的录入、维护、查询、统计,从而构成全局范围的机构编制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1.网络功能。系统采用C/S或B/S模式设计,实现多用户管理。数据集中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用户在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访问服务器数据。
2.用户权限划分。用户权限是指不同的用户对于不同的数据对象允许执行的操作权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数据对象,二是操作类型。
按照实际工作中管理权限的划分,在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中,规定每项机构编制数据只有唯一的用户可以进行录入和修改。一方面明确管理职责,另一方面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按数据对象权限范围将用户分为全局用户和普通单位用户。全局用户可以查询所有数据,并对管理权限内的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普通单位用户只能对本单位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操作,即得到授权对机构树的一个子树进行操作。
机构的设立、合并、撤销,只有该机构的上级管理用户才有权进行。例如:只有全局用户才能执行设立、撤销基层单位的操作,基层单位本身无此权限,即超出了授权的子树范围。基层单位用户有权执行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立、撤销操作。
另外,设置只有数据浏览功能、无录入修改功能的全局用户和普通单位用户,供特定的管理者(如主管领导)使用。
3.数据的安全性。(1)采用用户身份和密码验证的方式,防止其它人员非法获取数据。(2)执行授权的访问控制机制,普通单位用户只能对机构树中对应本单位的子树进行操作,防止越权使用资源,起到分级管理和保护数据安全的作用。(3)采取数据加密算法。包括对不同数据采用何种加密算法以及密钥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执行效率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要做好机构编制工作,不仅要掌握当前机构编制信息,还要掌握机构编制的历史数据,以及单位机构编制调整的过程,以便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和分析,进而作出决策。为此,在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调整日志功能。
1.撤销操作恢复前期数据。简单的做法是定期备份数据表,在需要前期数据时导入备份。更完善的实现方法是建立调整日志表登记机构编制调整过程。
由于设立、合并、撤销机构,机构更名,调整编制的功能都是进行机构表和编制表记录的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因此,可以登记每个操作的信息,形成日志。反向执行日志就可以恢复前期数据。
2.撤销操作的方法。对机构表和编制表的更新操作,需要详细登记操作前的内容,才能完成撤销操作。为此设置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和操作日志表。
在应用层,用户提交一次机构编制调整操作,就在机构编制调整日志表中登记一条记录,登记的项目有执行文件号、操作类型、调整时间、调整单位等。在实现层,该调整操作分解为对机构表和编制表记录的一个或多个插入、删除、修改操作,相应地,在操作日志表中登记一个或多个记录,每个记录表示一个操作,登记的项目包括操作方式、操作数据表名称、操作日期、操作前数据项内容等。
日志表登记操作和机构表、编制表的更新操作放在一个事务中处理。撤销时,根据操作日志表的登记项,对插入的记录执行删除操作,对删除的记录重新插入,对修改的数据恢复旧值。
3.机构编制调整日志的优点。(1)能够通过执行撤销操作,将数据库内容恢复到以前某一个时点的状态,与数据备份功能相结合,加强数据的安全性。(2)能够得到某一个时点的机构编制信息,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并且能方便地完成提供资料、上报报表的工作。(3)能够通过对日志数据表的查询,得到某一单位机构编制调整记录。
综上所述,机构编制工作涉及大量数据,需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以保证机构编制的合理性,仅靠电子表格等办公管理软件难以满足机构编制数据管理的需要。本文从实用功能和技术要点方面分析了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2]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太原铁路局劳动和卫生处 山西太原 030013)
(责编:李雪)
F241.31
A
1004-4914(2014)03-2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