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弹性的研究述评

2014-04-26 16:07高旨利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张敏积极情绪负性

高旨利

作为一种情绪能力,情绪弹性逐渐开始进入心理学家的研究视角。不少研究表明,不同群体或个体的情绪弹性是有差异的,适度的情绪弹性有助于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就情绪弹性的定义、影响因素、基本要素、研究现状和展望进行简单的述评,以期帮助更多学者深入了解情绪弹性。

情绪能力情绪弹性述评研究现状从19世纪开始,心理学家就长期致力于情绪的研究,针对情绪的实质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然而情绪的极端复杂性,使得情绪弹性的界定至今仍然存在争议。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不仅包括个体独特的主观体验、生理唤醒,还包括重要的外在表现。还有学者将情绪比作晴雨计,以主体的愿望、需要等内在动机为中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人的心理状况,当外界刺激与主体的需要或愿望符合一致时,会产生积极的、正面的情绪,相反则会引起消极的、负面的情绪。

一个人想要良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必须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这就离不开情绪弹性的作用。相对于心理弹性而言,情绪弹性是近几年情绪心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本文试就情绪弹性的定义、要素、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与展望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能给更多心理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一、何谓情绪弹性

当前的心理学界对弹性的概念性界定还存在异议,人们普遍认为,弹性是人们处理压力或逆境的能力,而心理弹性被认为是个体遭遇外界变化了的环境时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动态调控和适应,从而良好发展自己的反应状态。国内已有学者的研究认为,情绪弹性的概念与经济学中的有关概念更具有相似性,而并非心理学中所指的弹性概念。目前,情绪弹性被普遍的定义为当经历一些消极情绪刺激时,个体可以产生积极情绪,并从消极情绪体验中快速恢复的能力。由此可见,情绪弹性是人们应对日常生活事务所具备一种情绪能力。抑郁、焦虑、燥狂等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绪弹性的缺失造成的,而且会导致各种情绪障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适应不良现象。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有的人经历伤痛后,悲伤情绪久久不能平去,有的人却能很快的恢复平静心情,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弹性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当个体面对相同的负性情绪刺激时,高情绪弹性的个体可以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甚至产生了负面情绪也可以从负性情绪体验中快速恢复,而低情绪弹性的个体,想要快速从负性情绪体验中恢复是极其不易的,因为这些个体很难产生积极情绪。国内部分研究者将情绪弹性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情绪变化的性质或特点,即情绪弹性可以反映情绪的变化,同时,反映了一个人的情绪对外界环境刺激等因素的反应度和灵敏度。

(2)动态性。情绪弹性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重复发生的外界刺激也会影响到人们对它的情绪反应。例如,个体对同一事件的情绪变化一开始可能反应很强烈,情绪起伏很大,而当该事件反复出现时,人们可能会对其产生麻木感;也可能人们本来没有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但随着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能让人的情绪产生极其敏感的反应。如频繁的灾难性事件,会使人处于极度敏感和紧张状态。

(3)个体的差异性。情绪激活阈限、体验的程度会随着个体的年龄、性别、生理因素和需要的不同的而不同;个体的生活环境不同,便具有不同的情感经历,在输入情绪线索时就会体现出差异性;个体的人格特质有放大或缩小的可能,所以每个人的情绪特点便会不同。

(4)有限度的。人的情绪弹性就像弹簧一样具有弹性限度,弹性限度以内的反应可视为正常的情绪反应,一旦高出正常限度,就要引起注意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5)可塑造性。随着主体的成长经历,社会经验的丰富,尽管情绪弹性有其稳定的一面,但也变化的一面,可适当的对情绪弹性进行调节。

二、情绪弹性的构成要素

已有研究报告指出,情绪弹性包括积极情绪能力和情绪恢复能力两个基本要素。积极情绪能力指一个人在遭遇消极情绪刺激时产生积极情绪的能力;情绪恢复能力指一个人经历消极情绪时能快速从该情绪体验中恢复过来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可统称为情绪能力,在情绪弹性的有关研究中被广泛的用于研究。

三、影响情绪弹性的因素

人们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中,情绪状态会因环境的不同和个体自身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些人的情绪变化前后起伏较大,还有些人的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情绪弹性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

(1)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年级、年龄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的情绪弹性是有差别的,张敏等学者通过收集研究青少年的情绪弹性问卷发现,男生的情绪弹性总体上要好于女性,高中生的情绪弹性要好于初中生。

(2)心理学变量,如认知、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等,个体在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情绪弹性作为一种情绪能力,必然会受其认知方面的影响,张敏,卢家楣分别就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记忆偏向和注意偏向的情绪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情绪弹性的青少年表现出较明显的记忆偏向和注意偏向;国外有学者的研究发现,,在情绪恢复的速度方面,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个体其正性情绪衰退的速度要比外倾性人格特质的个体快,而负性情绪的衰退速度却明显的比后者慢。

四、研究现状和展望

作为情绪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情绪弹性不仅可以作为衡量个体心理成熟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体现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领域对情绪弹性的研究越来越广泛。Conway等学者对婴儿的情绪弹性进行了追踪研究,目的是为了检测婴儿的负性情绪对情绪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这些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Arce等学者通过判断中性面孔对个体的情绪弹性水平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认为判断面部表情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对评估不确定情况下的情感背景是很重要的,这些和个体的情绪弹性水平都是有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低情绪弹性的个体尤其在判断中性面孔时,偏向于快乐情绪。国内学者对情绪弹性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如张敏,卢家楣对青少年的情绪弹性问卷做了研究报告(张敏,卢家楣,2010);同时,张敏等人还分别对情绪弹性与注意、社会信息加工等认知方面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张敏,卢家楣,2013);王亮,张英对中学生的班级环境、情绪弹性和习得性无助进行了相关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学生提高应付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消极刺激的能力(王亮,张英,2013)。endprint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的增加,抑郁、焦虑、燥狂等负面情绪也随之而来,能否乐观的面对负面刺激或及时的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是衡量人们能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一个标准。从目前情绪弹性相关领域的研究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研究对象多局限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情绪弹性研究相对较少,中年人和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两大群体,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思维认知、情绪情感都在发生变化,情绪能力也将随之变化,尤其是大部分空巢老人,常伴有孤独、寂寞、失落等不良情绪,所以对他们的情绪弹性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大多学者把情绪弹性和心理弹性看作同一心理现象,常按照心理弹性的研究角度去研究情绪弹性,对情绪弹性缺乏实质性的理论研究,抹杀了二者的区别,希望更多学者可以对情绪弹性进行较多的实质性研究,增加其理论说服力。最后,情绪弹性的问卷编制单一,适合对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想要对更多人群的情绪弹性进行研究,需要对这一测量工具进行深入的考察和验证。

参考文献:

[1]彭冉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4.

[2]丁乃姝,石文典.试论情绪弹性[J].心理学探新,2009,29(03).

[3]张敏,卢家楣.青少年负性情绪事件性质判断偏向的情绪弹性与性别效应[J].心理科学,2013,36(02).

[4]张敏,卢家楣.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2010,33(01):26-27.

[5]张敏,卢家楣.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记忆偏向的情绪弹性与性别效应[J].心理学探新,2012,32(04):347-350.

[6]张敏,卢家楣.青少年负性情绪信息记忆偏向的情绪弹性与性别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01):61.

[7]Conway,A.M.,&McDonough,S.C..Emotional resilience in early childhood:developmental antecedents and relations to behavior problems.Annals of Academy of Science,2006,(1094):272-277.

[8]Arce,E.,&Simmons,A.N,&Stein,M.E.,&Winkielman,P.,&Hitchcock,C.,&Paulus,M.P..Assoc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ed emotional resilience and the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2009,(114):286-293.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敏积极情绪负性
不能信包装
你不吃醋吗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Numerical study of im purity distribution in ultrasonic heat meter body*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