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睡眠调控技术对应用苯二氮类药物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2014-04-24 02:55:44王芳王亚娜洪兰王志青赵阳林颖娜闫雪刘艳骄汪卫东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安眠药失眠症总分

王芳 王亚娜 洪兰 王志青 赵阳 林颖娜 闫雪 刘艳骄 汪卫东

·临床研究·

王芳 王亚娜 洪兰 王志青 赵阳 林颖娜 闫雪 刘艳骄 汪卫东

目的观察TIP睡眠调控技术对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广安门医院睡眠门诊就诊的失眠症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患者进行TIP睡眠调控技术干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后4周分别接受一次PSQI和BSWQ检查;在治疗1周、治疗4周和治疗后4周分别接受1次SCL-90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接受1次PSG检查,将所有以上所得的数据进行组内前后对比。所得数据采用SPSS专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周治疗结束后停用安眠药物的人数为13人,占65%;减少用药的人数为6人,占30%。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服药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服药量少于治疗前。PSQI总分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各成分分中除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外其他成分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戒断反应相关症状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得分小于治疗前。SCL-90总分、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因子评分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SG中总睡眠时间、3+4期睡眠、REM期睡眠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总睡眠时间、3+4期睡眠、REM期睡眠增加。以上结果随访4周后均保持稳定。结论TIP睡眠调控技术可以减少BZDs类安眠药物的用量,对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TIP睡眠调控技术;失眠症;安眠药减药;疗效

随着生活环境改变、工作压力加剧,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相当一部分人长期处于失眠状态。据调查,中国存在失眠人群为42.5%,成年人失眠患病率约20%,其中70%~80%为半年以上的慢性失眠[1],严重失眠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9.38%[2]。长期失眠可诱发精神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失眠已成为困扰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苯二氮艹卓类药物 (BZDs)类药物所带来的停药反应、成瘾等副作用成为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3]。随着BZD依赖性和药物滥用问题日益突出,患者寻求非药物治疗的意愿增强[4]。将传统气功导引、放松训练与现代临床心理中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起来的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5]作为中医心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套专门用于失眠治疗的技术称之为TIP睡眠调控技术。临床上发现许多患者经过治疗后,BZD药物的使用明显减少,睡眠质量也得到改善。本研究采用TIP睡眠调控技术对失眠症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睡眠质量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睡眠门诊2013年3~5月就诊的失眠症患者20例,依据以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R)失眠症(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BZD治疗连续(>3次/周)3个月以上者;2)PSQI得分>7分;3)年龄18~70岁;4)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5)志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的同意。20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7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52岁;失眠类型构成:入睡困难者6例、早醒者4例、入睡困难伴早醒者10例;病程3个月至20年,平均病程5年;服用安眠药艾司唑仑15例、马来酸咪达唑仑3例、氯硝西泮2例;服药时间3个月至10年,平均2年;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6例、大学及以上6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测量工具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多导睡眠监测(PSG)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采用苯二氮艹卓戒断症状问卷(BWSQ)作为评价戒断症状的工具;采用SCL -90作为评价心理症状的工具。

1.2.2 治疗内容 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TIP睡眠调控技术进行干预,1次/周,1 h/次,共治疗4周,随访4周。在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第8周随访分别接受PSQI、BWSQ、SCL-90检查、PSG检查。在观察期间,患者要对减药情况进行记录,治疗期间禁止服用治疗失眠的中西药物。

1.2.3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3.0。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或w 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内前后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减药率分析 4周治疗结束后成功减药即彻底停用安眠药物的人数为13例(65%)。4周治疗结束后减少用药6例(30%);在4周随访时结果保持稳定。

2.2 服药量分析 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随访4周服药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服药量少于治疗前,见表1。

表1 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服药量比较(±s)

表1 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服药量比较(±s)

治疗时间 例数 服药量 t值 P值20 1.43±0.99治疗1周后 20 0.71±0.50 -3.960 0.000治疗2周后 20 0.36±0.25 -3.960 0.000治疗4周后 20 0.04±0.02 -3.944 0.000随访4周治疗前20 0.05±0.02 -3.944 0.000

2.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析(PSQI) PSQI总分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各成分分中除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外其它成分分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SQI总分随访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4周后低于治疗前;各成分分中除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外其它成分分随访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4周后低于治疗前,见表2。

2.4 苯二氮艹卓戒断症状问卷(BWSQ)分析治疗2周、4周、随访4周戒断反应相关症状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得分小于治疗前,见表3。

2.5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 治疗4周后,SCL-90总分、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4周后,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见表4。

2.6 多导睡眠监测(PSG)分析 总睡眠时间、3+4期睡眠、REM期睡眠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总睡眠时间、3+4期睡眠、REM期睡眠增加,见表5。

表2 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

表2 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

观察项目 治疗前 (分) 治疗4周 (分) t值 P值 随访4周 (分) t值 P值9 4.796 0.000日间功能 2.00±0.97 1.45±0.89 2.773 0.01 1.30±0.92 3.390 0.003 Z值 P值 Z值 P值睡眠质量 2.6±0.49 1.85±0.75 3.087 0.002 1.75±0.79 3.491 0.000入睡时间 2.80±0.52 2.40±0.88 1.994 0.046 2.20±0.51 2.434 0.015催眠药物 2.90±0.47 1.5±0.47 3.030 0.002 1.8±0.20 2.87总分 16.55±2.67 12.85±3.54 4.489 0.000 12.50±3.6 7 0.004

表3 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苯二氮艹卓戒断症状评分比较 (±s)

表3 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苯二氮艹卓戒断症状评分比较 (±s)

项目 例数 症状评分 t值 P值20 6.95±2.26治疗2周后 20 3.40±2.41 6.292 0.000治疗4周后 20 2.35±1.03 7.028 0.000随访4周治疗前20 2.00±1.08 6.911 0.000

表4 20例失眠症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随访4周SCL-90评分比较(±s)

表4 20例失眠症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随访4周SCL-90评分比较(±s)

项目 治疗前 (分) 治疗4周 (分) t值 P值 随访4周 (分) t值 P值8 3.675 0.002躯体化 49.40±6.05 2.174 0.043强迫 53.10±10.95 46.90±5.97 3.398 0.003 46.90±5.15 3.067 0.006人际 40.80±4.29 2.280 0.034抑郁 52.05±7.40 47.40±3.93 2.693 0.014 46.35±4.39 3.671 0.002焦虑 51.25±9.17 45.70±4.54 2.986 0.008 44.85±3.73 3.505 0.002敌对 51.85±10.16 47.15±6.40 2.440 0.025 46.10±5.总分 52.75±9.35 47.45±4.19 3.307 0.004 46.10±4.1 08 3.244 0.004

表5 失眠症患者治疗4周前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比较 (±s)

表5 失眠症患者治疗4周前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比较 (±s)

观察项目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 t值 P值总睡眠时间20 298.10±115.57 388.00±53.83 -3.422 0.00 3+4期 20 29.70±22.65 45.90±31.10 -2.891 0.018 REM 20 44.30±30.60 82.80±41.07 -2.642 0.027

3 讨论

以往关于原发性失眠的心理治疗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较该方法与药物的疗效差异或单纯使用一种方法与联合药物使用的疗效差异上,如目前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或者森田疗法等都有相关研究发表[6-11]。大部分研究的观察指标多数仅限于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涉及安眠药物的部分只做简单的描述,即在干预后安眠药物用量减少之类[6,11-12],很少有研究将关注点放在安眠药物减药这个问题上并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估。但临床上我们发现存在着大量的长期应用安眠药物患者苦于无法摆脱药物依赖的现象,毫无疑问安眠药物的使用对于这类患者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成为临床上日益突出的问题。本研究将着眼点放在安眠药物的减药上,初步证实TIP睡眠调控技术对原发性失眠安眠药的减药有积极的作用。经过4周的干预,多数患者可以达到减少甚至停用安眠药的目的,并且这种效果在4周随访时保持稳定。这可能为TIP睡眠调控技术应用于原发性失眠症长期服用安眠药的减药或停药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本研究采用苯二氮艹卓戒断症状问卷(BWSQ)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减停药物带来的戒断症状的情况,发现除治疗第1周外,治疗第2周、4周、随访4周时,BWS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这说明在戒断症状最易出现的治疗第一周内,TIP可能有效地减少了相关症状的出现或者缓解了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至少没有比治疗前加重。而在接下来几周治疗中,与治疗前相比这些症状明显减轻或减少,由此可见TI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停药效应和成瘾性所带来的不良反应,这也可能是其能减停BZDs的原因所在。

另外,经过4周干预,PSQI总分、日间功能、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催眠药物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优于治疗前,并且在4周随访时疗效保持稳定。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似[6-7]。多导睡眠图 (PSG)显示,4周干预后,总睡眠时间、3+4期睡眠、REM期睡眠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本果显示,经过干预后不仅总睡眠时间增加,且慢波睡眠和REM期睡眠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提示TIP可能很好地改善了由于BZD用药时间延长所带来的患者睡眠结构的改变,这也可能是其疗效持久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主要考虑到由于减停药物可能带来各种心理、生理方面的症状,该量表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被试的自觉症状等特点。它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周干预,SCL-90总分、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因子明显优于治疗前。4周随访时,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也明显优于治疗前。说明TIP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上述相关症状,而这些症状可能与睡眠质量的改善、成功减停药物相关。本研究因病例数有限,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增加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1] 刘世熠.睡眠研究和展望[C].中国第二届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北京:中国睡眠研究会,1996:3 -6.

[2] 于守臣,宋彦,张忠山,等.黑龙江省6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国际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4):207-209.

[3]Baillargeon L,Landreville P,Verreault R,et al.Discontinuation of benzodiazep nes among older insomniac adults treated with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gradual tapering:a random ized trial[J].Can Med Assoc J,2003,169(10):1015-1020.

[4]Petit L,Azad N,Byszewski A,et al.Non-pharmacologicalmanage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somnia among older people:review of assessment tools and treatments[J].Age Ageing,2003,32(1):19-25.

[5]汪卫东.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6] 刘欣欣.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J].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2.

[7] 闾金杰,拜有根,黄胜华,等.改良森田疗法与安眠药物对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治疗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1282-1284.

[8]Morin CM,Bastien CH,Brink D,Brown TR:Adverse effects of temazepam in older adults with chronic insomnia[J].Hum Psychopharmacol,2003,18(1):75 -82.

[9]Carney CE,Edinger JD,Manber R,et al.Segal ZV:Beliefs about sleep in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sleep and mood disturbance[J].JPsychosom Res,2007,62(2):179-188.

[10]张斌,荣润国.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012):882-884.

[11]吴任钢,张春改.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0):677-680.

[12]Youngstedt SD,Kripke DF.Long sleep andmortality:rationale for sleep restriction[J].Sleep Med Rev 2004,8(3):159-174.

[13]Retardation P,Addiction,Part I.Benzodiazepines—side effects,abuse risk and alternatives[J].Am Fam Physician,2000,61(7):2121-2128.

The Effects of TIP Sleep Regu lating Techniques to insomnia with BZDs


Wang Fang,Wang Yana,Hong Lan,Wang Zhiqing,Zhao Yang,Lin Yingna,Yan Xue,LiuYanjiao,Wang Weidong*.*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3,China

Wang Weidong,E-mail:prof_wwd@126.com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IP sleep regulating techniques to sleep quality of insomnia with BZDs.MethodsWe used the TIP sleep regulating techniques for treating the 20 patientswho were suffering from insomnia with BZDs.All the patientsweremeasured by PSQIand BWSQ in their pretreatment,one week,two weeks,four weeks and four weeks after treatment.The SCL-90 was taken in their pretreatment,four weeks and four weeks after treatment,while PSG in their pretreatment and fourweeks.All the statistical data are analyzed by software SPSS.Results4 weeks’later,13 patients,65%of all patients,stopped to take drug,and six patients,30%of all,decreased the drug.One week,two weeks and 4 weeks’later,the drug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before(P<0.05).Two weeks and 4 weeks’later,the score of BWSQ got obviously lower than before.Fourweeks’later,the global sumand the factors of the PSQI,except for the sleep time,sleep efficiency and sleep disturbances,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before(P<0.05).The Global Severity Index,obsessive-compulsive,depression,anxiety and hostility of SCL-90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before(P<0.05).The total sleep time,time of stage3 and stage 4 and REM sleep of PSG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before(P<0.05).ConclusionTIP sleep regulating techniques can decrease the BZDs and moderately improve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state of insomnia.

TIP sleep regulating techniques;insomnia;BZDs withdraw;effect

100053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

汪卫东,E-mail:prof_wwd@126.com

猜你喜欢
安眠药失眠症总分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2-01 00:48:55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6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安眠药常换换
饮食保健(2016年16期)2016-04-14 02:55:44
安眠药服用须知
保健与生活(2016年2期)2016-04-11 21:19:22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