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惠芳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0013)
排排舞运动裁判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瞿惠芳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0013)
为进一步推动排舞在我国高校的普及与提高,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高校排舞裁判员基本情况、专业能力、影响因素等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高校;排舞运动;裁判队伍;培养方式
排舞是一项具有全球化、时尚化与民族化的大众健身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于2012年正式颁发《全国排舞比赛评分规则》,为国内举行排舞竞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同时为开展排舞裁判员培训,提出了客观的标准与要求。近几年,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等长三角经济区内的许多高校已经推广排舞运动,将排舞列为体育课程类别与教学内容,还广泛的开展校内外的各级排舞竞赛。高校要高质量的组织举行与参与校外排舞竞赛活动,客观上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裁判队伍,然而,排舞裁判队伍的培养是薄弱环节。为了有效改变排舞裁判队伍层次,本文通过对江苏省37所本科高校从事排舞运动及相关艺术类体操项目的教师的调查,初步掌握现有排舞裁判员队伍的质量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实施策略,旨在尽快的提升排舞裁判队伍的层次,努力为国内排舞的广泛开展,提供优质的、国际化的裁判人力资源。
1.1 研究对象
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32所本科院校的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瑜枷选项课程的教师126人,其中男教师38人,女教师8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学术期刊网查阅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与分析排舞裁判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2.2 调查访问法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回收135份,问卷回收率96.43%;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为93.33%。利用互发信息、面谈交流等方式,对南京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访问调查。由于问卷比较简单未进行相关效度与信度检验。
2.1 可从事排舞裁判工作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
2.1.1 年龄特征
从表1看出,江苏省高校可从事排舞裁判工作的教师队伍趋向于年轻化。35岁以下的男教师占78.9%;40岁以下的男教师占92.1%。其中35岁以下的女教师占73.9%;40岁以下的女教师占86.4%;男女教师35岁以下的占75.4%。教师年龄既是一种从事专业时间过程的标志,又是能够代表在一定的时期内和阶段中的发展性。高校体育教师在艺术类课程教学、训练与竞技中获得综合发展和时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当然这种关联性并不是绝对的,没有变化的[2]。江苏省高校可以从事排舞裁判工作的教师一旦进入行列,就可以保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步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的排舞裁判工作教师优秀团队。这种年龄优势可以为培养更多的高水手的排舞裁判执法者,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表1 年龄特征统计表
2.1.2 学历层次
从表2看出,江苏省高校可从事排舞裁判工作的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主要是体育硕士研究生。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对排舞裁判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历层次的提升变化,将有利于高校教师研究排舞裁判规则,探索规则的基本规律,并在实施排舞裁判规则的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并且主动积极地参与现行排舞裁判规则的修改工作[3]。同时,未来排舞裁判队伍需要高层次人才,有利于开展排舞的国际交流活动,能够将中国化元素的排舞介绍、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播者。
表2 学历层次统计表
2.1.3 职称结构
从表3看出,江苏省高校可从事排舞裁判工作的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中,男女教师具有助教、讲师职称的占88.1%,副教授占11.9%;其中男教师讲师职称比例高于女教师,副教授职称比例低于女教师。高校教师职称与年龄、学历呈正相关,由于江苏高校可从事排舞裁判工作的教师队伍,整体平均年龄偏小,因此,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实属正常。职称是衡量教师职业资格与专业标准的象征[4]。江苏省高校可从事排舞裁判工作的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有待优化与改善,这对于形成职称结构合理排舞裁判队伍,培养优秀的排舞裁判团队,推进排舞进高校、进课程、进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3 职称结构统计表
2.2 可从事排舞裁判工作教师的专业能力分析
2.2.1 排舞裁判等级
从表4可以反映,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中具有排舞裁判等级的占被调查数的46.8%;其中以三级裁判员为主,占37.3%,二级裁判员占6.3%;一级裁判员占2.4%;国家级、国际级裁判没有,没有等级的占53. 2%。从排舞裁判等级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一级和国家级排舞裁判数量偏少。这一结果一方面反映高校排舞裁判数量偏少,客观上会影响排舞在江苏高校推广的速度与进程,尤其是排舞竞赛的规模与水准,因为一流的排舞竞赛不可忽缺一流的排舞裁判队伍;另一方面反映江苏省高校排舞裁判数量与层次等级都有可发展的空间,应通过切实的路径,有效地加强高校排舞裁判队伍与优秀团队建设。
表4 排舞裁判等级统计表
2.2.2 排舞教学年限
从表5可以反映,被调查的江苏高校体育教师中从事排舞教学的年限1至2年的比例占较高,达55. 6%;其中男女教师各占57.9%与54.5%;其次是3至4年,男女教师各占21.1.9%与17.15%;再次女教师中5至6年的占9.2%。通过访问调查结果可知,江苏高校开设排舞课程的仅有5所,更多的是在健美操选修课中将排舞列入教学内容[5]。从事排舞教学与从事排舞裁判工作关系紧密,因为竞赛是排舞课程教学内容与效果的重要体现,排舞教学又是开展竞赛的基础。教师通过组织排舞竞赛,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排舞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组织竞赛与裁判工作能力,并通过裁判等级的提升排舞教学的价值。
表5 排舞教学年限统计表
2.2.3 排舞裁判经历
排舞裁判综合素质的高低与参与排舞竞赛实践时间的长短紧密相关。从表6可以反映,被调查的江苏高校体育教师中从事排舞裁判经历的年限1至2年的比例占较高,达56.3%;其中男女教师各占55.4%与59.1%;其次是3至4年,男女教师各占28.9%与28. 3%;再次女教师中5至6年的占9.0%。通过调查可知,江苏高校体育教师参与排舞裁判工作主要在校内,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校外主要参与江苏高校协作区、社区和企事业排舞竞赛等。由于江苏高校体育教师参与高层次排舞裁判的机会较少,排舞裁判经历较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排舞裁判能力的提高,客观上导致与排舞裁判水准偏低。
表6 排舞裁判经历统计表
2.3 影响排舞裁判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
2.3.1 教师参与排舞教学和裁判工作的时空有限
从表7可以看出,江苏高校体育教师对参与排舞裁判工作的评价是十分积极的。男女教师很有积极性与有积极性的自我评价约占91.3%。虽然调查的结果反映表明教师个体的内在动力与期望值很高[6]。但目前江苏高校从事排舞教学教师的个体主导作用发挥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教师从事排舞教学的时空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排舞课程教学的独立性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体现不足;教师个体之间所具备的排舞技能技巧、以及创编排舞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性。这些存在问题对教师主动参与排舞裁判培训产生了一定的“规限”作用,客观上对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对应地呈现负面效应。因此,教师个体的主导性决定了对参与排舞裁判工作的主动性与所能为此付出的努力程度及实际效益。
表7 教师个体的评价表
2.3.2 教师参与裁判工作的热情很高但裁判实践较少
表8 竞赛的期望评价表
从表8可以看出,江苏高校体育教师对参与排舞竞赛的裁判工作,表现出很高的期望。其中选择愿意与很愿意参加高层次排舞裁判工作的占92.9%;男女教师所选择的比例相近。调查的结果表现出教师对参与高层次的排舞裁判工作的期望值较高。但由于江苏高校引进排舞的时间较短,校内组织排舞竞赛次数偏少,参与校外排舞竞赛活动,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师参与高层次排舞竞赛的裁判工作几率较低。因此,教师对参与排舞的裁判学习与培训容易产生消极的“引力”。分析产生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发挥排舞竞赛扛扞作用不到位,教师与排舞“零距离”的实践关系中缺乏融洽的氛围与条件基础。从而导致教师对参与高层次排舞裁判工作变成自我发展的“远期”目标,还未形成现实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的态势。
3.1 结论
(1)江苏省高校可从事排舞裁判工作的教师队伍趋向于年轻化。学历主要是体育硕士研究生。以助教、讲师职称为主。
(2)江苏高校体育教师中以国家排舞三级等级为主;从事排舞教学与参与裁判工作的年限1至2年的比例占较高。总体排舞裁判水平偏低。
(3)高校排舞裁判队伍建设主要受教师个体参与排舞教学与裁判工作的时空有限以及裁判实践较少的影响。
3.2 建议
3.2.1 组织教师参加排舞裁判考核
高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分层次、分阶段参与国内或国际排舞裁判等级考核,要以国家一级与国家级排舞裁判等级培养为目标,以江苏高校协作区(南京、苏南、苏中、苏北)为接受培训单位,与国际排舞组织、国家省体育局、中国排舞协会等职能单位协作,举办排舞一级裁判以上培训,尽快提升江苏高校排舞一级以上裁判员的数量与质量。
3.2.2 积极举办多级排舞竞赛活动
高校应积极申请举办国内外形式各异的排舞竞赛,尤其是顶级排舞赛事,如大学生排舞国际邀请赛、全国大学生排舞竞赛、省大学生排舞竞赛等。也可以举办高校协作区、地方高校协作联盟、校际对抗以及校内排舞竞赛。要通过多级排舞竞赛活动,培养一支高质量的、结构合理的高校排舞裁判队伍与优秀团队。
3.2.3 科学管理现有排舞裁判队伍
建议由省教育厅相关管理部门为主导,由排舞裁判员个体所在高校、高校协作区、地方高校协作联盟、省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省市体育局主管部门,协调对现有排舞裁判员的管理与监督。可以通过注册登记、建立裁判档案、年度检验、竞赛评价等方式,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实施分级管理,以充分发挥现有排舞裁判队伍的整体作用。
[1]鲍其安,周亚军.研制排舞竞赛规则的原则和方法[J].福建体育科技,2010,29(1):20-23.
[2]张培峰、唐刚、张觅.CBA职业联赛裁判员职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3):21-24.
[3]李萍.大学生健美操比赛裁判员评分客观性分析——以重庆市第5届大学生健美操比赛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35(4):59-61.
[4]焦敬伟,郑丹蘅.对新兴休闲运动“排舞”及其推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4):7-10.
[5]郭秀文,谢颖.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5):45-47..
[6]张百振.体育竞赛裁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3.
Current Situation of Line Dance Referees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QU Hui-fa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Nanjing Jiangsu,210013)
To investigate the judging standard of line dance refere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the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investigation,etc,to investigate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s,professional level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ine dance referees in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It also suggest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ne dance;referee team;fosteringmode
G807.4
:A
:1001-9154(2014)09-0091-04
G807.4
:A
:1001-9154(2014)09-0091-04
瞿惠芳(1961-),女,汉,江苏南通,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