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现阶段中国粮食浪费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2014-04-23 17:06何静
2014年5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

何静

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餐饮消费日趋火爆,但在餐饮业繁盛的背后是让人痛心的浪费现象。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12243亿公斤,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的基本现状,探讨了我国粮食浪费的主要类型,提出了加大节约粮食的立法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摆正消费心态;多环节控制粮食浪费与损失。等遏制粮食浪费的对策。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浪费;基本对策;警钟急鸣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五谷者,万民命,国之重宝”,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是一国国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1]。也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和官方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讨论从未间断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吨,价值近1万亿美元。倘若这些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粮食产后损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全世界每年粮食霉变损失3%,虫害损失5%,合计8%。粮食损失发生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在工业化国家,粮食浪费时常发生在零售和消费者一端,欧洲和北美消费者每年浪费的食物达人均95到115公斤。在发展中国家,粮食损失多发生在生产和加工环节。浪费粮食折射出的是奢华思想观念和浮夸的社会心态,冲击的是思想的大堤、社会伦理的防线,既脱离了国情,也有损民风政风,危害巨大,影响恶劣。

1.我国粮食的基本现状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资源。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一直处于300公斤左右的低水平[2]。粮食问题一直是黨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的问题。早在8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就指出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须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一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只有113亿吨,人均209公斤。

从全国来看,粮食生产在迅速恢复中,到195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113亿吨达到了386亿吨,人均占有粮食310公斤,比1949年的209公斤提高101公斤,这是全国农业恢复与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529亿吨,粮食自给率高达95%。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9亿吨,比上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9年丰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农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粮食生产获得极大发展。粮食生产先后跨上35亿吨、40亿吨、45亿吨、50亿吨、59亿吨5个台阶(表1)。全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5亿吨提高到2007年的502亿吨,增长646%,年递增174%,比人口增速高06%;平均单产量从2520公斤/公顷提高到4755 公斤/公顷,增长887%。在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的不利情况下,我国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几代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创造了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2%人口的奇迹。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尽管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有所保证,但长远来看仍面临着粮食生产资源不断减少、粮食供应存在结构性短缺、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巨大等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粮食的结构性短缺,即对肉、鱼、蛋、奶等间接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高,粮食的购买安全和营养安全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主要问题。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物结构日益高级化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资料来源:张淑英.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 [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60年农业统计资料汇编[Z].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我国粮食浪费的类型

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显示,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1/10。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我国人口己超过13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008公顷),是世界人均值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2多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在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540万公顷,因此减少粮食250亿公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同时,某些奢靡浪费的现象就肆无忌惮了。餐桌上,一碟碟新鲜可口的菜肴原封不动地倒掉;食堂里,白花花的大米饭随意泼倒,雪白的馒头到处乱扔;农家灶边,一碗碗来不及吃的剩饭剩菜,或是根本没有入锅的青菜萝卜,被莫明的扔在了路边。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损失、浪费。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及餐桌浪费就达到了12243亿公斤(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亿公斤) 占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77%。

2.1餐桌浪费

2004年,我国餐饮业消费总额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额的7%;而同期美国餐饮业消费总额3760亿美元,约占GDP总额的3%。中国人均餐饮消费576元,上海市人均餐饮消费水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3倍,而餐饮市场发达的广州市人均餐饮消费高达414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以上。2005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7亿元,2006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0346亿元大关,2007年为12352亿元亿元,2008年为15404亿元亿元,2009年为17998亿元,2010 年为20000 亿元,2011 年为20543 亿元,2012 年为228万亿元,2013年,全国餐饮业将保持年均18%的增长速度,零售额达到33万亿元。可见餐饮业在拉动消费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增加税收、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餐厅的菜单上没有注明菜肴的份量,客人点菜时没有参照,加上餐厅为了更多盈利从来不阻止,超量在所难免。甚至為了节省财力人力的开支,无论客人的多寡一律统一份量,也造成一些浪费。有关调查资料显示[4],普通餐馆一桌饭菜至少会剩下10%甚至更多,一家餐馆平均每天要倒掉50kg剩饭菜。一桌菜,很大一部分倒进垃圾桶;学校的餐厅,半个、整个的馒头随便扔掉的现象司空见惯。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学校食堂和餐馆饭店,粮食浪费现象常见,有的甚至触目惊心。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的消费方式造成了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大汤黄鱼”的骨架还没有露出来,“坛子肉”仍然是满的,整盘的“广东菜心”只动了几下筷子……整桌精美的菜肴似乎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埋单”了,也没要求“打包”。于是,饭桌上剩下的一切被迅速倒进了泔水桶……这是上海一家著名菜馆看到的一幕,主人公是花自己钱“下馆子”的市民。在西湖边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个能容纳约20人的包厢里,有两张桌子,摆满龙虾、石斑鱼等高档菜,数了一下,一桌10人,但桌上的菜却有20道,每桌都有一瓶打开的茅台和拉菲酒,奢侈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一桌菜至少6000元,还有茅台一瓶1888元,拉菲一瓶2888元。

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到2000亿元,我国每年粮食损失浪费量相当于2亿亩(013亿公顷)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为576亿公斤)。从安徽芜湖2013年2月28日小麦价格面粉公布价格可知:特二面粉零售价304元/公斤, 折合特二面粉为658亿公斤,粳米零售价420元/公斤,折合粳米为476亿公斤。两者平均为567亿公斤,与黑龙江省基本持平。

据一项针对北京部分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1/3。按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2009年底数据)计,大学生们每年倒掉了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

保守推算,我国2007年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

2.2收获浪费

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其生产环节中种植和收获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我国农业生产机械程度的重要标准。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其机械化栽植约为45%,机械化收获程度为121%,小麦播种机械化程度约为686%,机收程度为618%;玉米机播426%,其机械化收获则刚刚起步。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规模效益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农机作业水平存在“两高两低”格局,种植业较高,农产品加工业较低,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大豆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装备结构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在区域发展布局上表现为“三快三慢”的趋势,平原地区快、丘陵山区慢,东部和北方快、西部和南方慢,旱地快、水田慢。

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一家一户的承包地比较零散,地块面积小。过去在人工收割的年代,散落在地里的粮食被人随手就拾起来了,损失不了多少粮食。现在,大部分是机械收割,特别是地头地角散落下不少的粮食。也可能是现在粮食多了,农民不再心疼这点粮食,有时也是为了抢农时,收割完后,旋耕机就把这些散落的粮食翻到了地里。

我国的收获技术还很落后,农民粗放经营十分严重,大部分是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效低,而且浪费严重,收获损失在55%,(其中收割损失15%,脱粒损失2%,干燥损失2%),年损失粮食3243亿公斤,脱粒环节损失最为严重,每公顷损失275公斤。如果以南方每公顷稻产12000公斤估算,水稻收获环节损失量每公顷达675公斤,这样对一个以水稻为主的大国来说不可不谓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由于收割机械设备质量不佳及收割粗疏和小规模生产,粮食干燥基本依靠露天,造成粮食损耗。刚收获的粮食,含水率较高,不易储藏。由于我国有些地方,缺少粮食干燥设备,因而造成粮食霉烂损失相当严重。据农业部门统计,在一般年景,我国粮食因霉烂损失达50亿公斤,严重的年景损失还要多。如1977年,华北地区麦收期遇到阴雨天气,北京损失小表5000万公斤;山西晋中地区60%以上的小麦发生霉变,个别县粮食损失达90%。广东省常年情况下,粮食因霉烂损失约2—5亿公斤,严重时达5亿公斤。

2.3储藏浪费

当前我国粮食储存有两种形式:一是国家储存俗称国库,二是民间储存,即农户自己储粮[5]。我国国库粮食储损率达10%,比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的法国高20倍,差距之大,令人震惊。我国农民历来有储粮的习惯。一般农户都要储存吃一年的粮食,甚至更多。以确保遇到自然灾害或粮食歉收等情况时不致缺粮。“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农民的粮食来源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农户家庭生产,提供的粮食约占农户粮食总量的85%,二是从市场上购买,约占农户粮食总量的15%。据全国17个省市的抽样调查(表3),2004年农户人均存粮148公斤。调查数据表明(表4),全部样本户中有602%的农户有较长时间的粮食安全储备(4个月以上净储备)。“藏粮于民”可以为粮食安全起到蓄水池作用。但令人担忧的是,农户储粮条件差,损失浪费巨大。

但是农户储粮条件比较简陋不仅极易受潮变质而且鼠害、虫害严重储存的损失率远高于国库。粮食损耗较为严重的环节在于存储不当与过度加工,其中过度加工居首。农户储粮在我国是最薄弱的环节,仓储装具简陋,管理水平低,缺乏必要的储藏技术指导,粮食产后损失较为严重。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普遍采用简易的储粮装具,如编织袋、麻袋、围席囤,甚至露天堆放,造成虫、鼠害和霉变以及畜禽啃食等,损失较大。农民缺乏正确的储粮技术指导,对减少损失和提高粮食保管品质的意识也不强,加之较少有适合农户储粮的效果好、成本底的器具,农户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入。

在农村,没有好的仓储设施,种粮户一般把稻谷用编织袋装好后放在家里,或直接堆在房内,老鼠、鸡、鸭、雀、虫等会偷吃掉部分粮食。江西省农村留粮水平为人均350公斤左右,2011年全省常住人口中,农村人口2364万人,留粮约825亿公斤。经估算,以江西省农村当前的仓储方式,稻谷综合损失率约7%。那存储825亿公斤稻谷损失量約58亿公斤。据综合调查,我国农户产后储粮损失一般在8%-10%,个别地区抽样调查甚至近20%。分散在全国24亿多农户储存的粮食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按8%-10%测算, 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服务指导,损失的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为虫霉鼠窃造成的损失在200亿公斤以上(2003年为392亿公斤), 损失200亿元,数量比较惊人,相当于一个粮食主产省的粮食年产量。

2.4运输浪费

在发达国家,粮食物流被称为“不落地物流”,由农田散装入仓,由仓库散运入加工厂,全部实现机械化; 而我国,从原粮到面粉加工厂,至少要经过农民、基层粮库、中心粮库、面粉厂四个环节,光装粮用的麻包就得四条,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手抬肩扛,浪费居高不下。我国粮食运输目前主要采取铁路和水路运输的形式, 虽然水路运粮的比例在 不断增高, 但铁路仍然是粮食运输的主要渠道。近10年来铁路和公路建设发展很快,铁路、公路运输成为粮食运输的主体,约占整个粮食运量的80%以上。我国每年跨省粮食流通量超过1亿吨,由于粮食物流方式还比较落后,造成粮食损耗严重。

目前,我国粮食运输过程的损失和浪费较高,主要原因是粮食物流方式还比较落后,基本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等包装方式,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中转和运输环节又转为包装形态,造成粮食损耗大、物流效率较低、物流成本高。

运输方式又以包装运输为主,其中省际间粮食以铁路包装运输为主,同一省份内粮食则以公路包装运输为主。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雨湿、撒漏、霉烂每年损失很大,国家运输损失率为1%,尤其是在粮食转运过程中,野蛮装卸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农民运输的工具是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马车、架子车、自行车,损失率一般在2%,尤其在一些边远山区,道路不平,山高路陡,主要是靠肩挑背扛和小推车,路边渠旁,田间地头,到处是撒漏的粮食。损失率约在5%。而我国的粮食物流方式很落后,散粮运输比例约为15%,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全国每一年运输环节损耗大约为59亿公斤。

2.5加工浪费

一些地区加工设施完备却又原料不足。经济发达地区粮食 加工产业发展相对较快并向精深加工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近3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一些地区粮食加工技术装备落后,许多加工企 业规模小,作业简单,甚至还有个别企业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水平,安徽省80%的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处在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精制米加工不仅加大自身损耗量,减少营养素含量,同时也浪费其他生产成本,其中包括水电资源和人力成本。加工多一道程序,就多一层成本浪费。明知大米多次加工“好看不好吃”,但因消费习惯,市场上的糙米或仅抛光1次的米,反而不好卖。就大米本身来说,仅是糙米的话难以区分档次,而优质稻多次抛光后,米粒形状、色泽明显要好,有利于打造大米品牌。为让大米有好卖相,不得不进行3到4次抛光。这样每加工50公斤稻谷要损失5公斤以上的大米。这使市场上很难买到质优价廉的糙米,或仅抛光1次的米。

我国大米一共分五个等级,按照加工精度分类,分别是糙米、标二米、标一米和精制米,而后又出现了经过抛光工艺加工的特别精制米。精制米与标二米比较,稻谷出米率减少了2-4个百分点,而特制米则减少了15个百分点。以往占市场主份额的为标二米,这种米保留了大部分营养素,出米率高,成标准供应米。可随着技术的改进,人们开始习惯使用精米,目前市场上占九成以上都是标一米与精制米。

有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年产稻谷19500万吨计算,按其中2成加工成特制米,其中大米损耗即为400万吨。而精制米的份额若继续增加,那么大米的损耗量则会达到2000万吨,这几乎是13亿人一年的口粮。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渡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了营养素又明显降低了出品率,复产物的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的口粮损失在65亿公斤以上。

3.遏制粮食浪费的对策

追根溯源,区分浪费的类型、特征与规律,并对症下药,才能逐步杜绝形形色色的奢侈和奢靡。浪费的原因很多,有些是不自觉的,有些是不在乎的,有些则是不得已的。长期以来,以小块土地分割为特征的家庭承包制对我国农业生产形成的最大制约是导致我国无法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农业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低,而建立在低效率农业生产基础上的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领域的农业企业,实力也十分弱小。在生产、贸易和金融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的小农生产和实力薄弱的农业企业,很难与发达国家的大型农场和跨国农业企业竞争。“解决粮食问题,一靠增产,二靠调入,三靠节粮。”遏制粮食浪费,确保粮食安全,需要从粮食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从民间到官方的全领域,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多层次,以及从道德自律到制度约束的多范畴进行开源节流。坚守18亿亩(12亿公顷)耕地红线,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不断增提高粮食生产、存储、运输以及深加工中的科技含量;引导民众形成合理的消费习惯,倡导餐桌文明,遏制铺张浪费和公款吃喝,加强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并探索通过法律法规手段遏制粮食浪费,确保粮食安全。因此:加大节约粮食的立法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摆正消费心态;多环节控制粮食浪费与损失。

3.1加大节约粮食的立法力度

英国开展了根据《减少浪费行动法案》(WRAP)的食品节约运动。该法案通过与食品包装制造商、大学、设计机构,以及环境和设计专家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食品利用指南,并鼓励大型零售商、品牌商家和供应商采取一致行动,以减少食品包装垃圾和食物浪费量。

(1)探索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立法。“节约粮食不能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针对社会上一些浪费粮食的行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少仙建议,尽快出台《粮食节约条例》,减少粮食生产、储藏、消费等环节的浪费。现阶段国务院应尽快颁布《粮食节约条例》等立法行为,从粮食的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规定有关节约粮食的具体内容,比如促进农业机械化耕作效率的提高;加大农村储粮科技投入,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校、生产企业设计出规范、科学、实用和低投入的家庭储粮仓型加以推广;督促相关部门和企业严格粮食加工标准,有效地控制粮食过精、过细加工,提高粮食产成品率。

(2)鉴于目前粮食浪费严重的情况,国家急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浪费法》、《中华人民共和粮食节约法》,制止和防范浪费行为,使浪费现象无处可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浪费法》、《中华人民共和粮食节约法》,的制定确实是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社会上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只有依靠法律才能更有效地制止和防范浪费行为。在我国,缺乏刚性反“餐桌浪费”的具体措施是浪费愈演愈烈的根源,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是杜绝餐饮浪费的重要手段,社会各界关于制订反浪费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高。

(3) 在我国,缺乏刚性反“餐桌浪费”的具体措施是浪费愈演愈烈的根源,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是杜绝餐饮浪费的重要手段,社会各界关于制订反浪费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高。例如可在《消费者权益法》中规定减少和杜绝浪费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加对浪费的约束与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浪费法》、《中华人民共和粮食节约法》要明确规定节约粮食鼓励制度与浪费粮食重惩制度。鼓励合理消费、节约消费,重惩浪费者,特别要对餐馆饭店中饭桌上的浪费行为,严厉处罚浪费者,同时规定餐馆饭店业主负连带责任。例如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法》中规定减少和杜绝浪费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加对浪费的约束与处罚;又如可与税收制度改革相配套,对奢侈消费征收高额税,鼓励合理食物消费,重惩浪费者;对不履行节约义务的餐厅在税收上进行调高;构建《反浪费法》,并加强执法力度等。

(4)有关部门尽快编制有关方案,制订节粮减损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推进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爱粮节粮行动,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特别要探索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立法,明确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治粮食浪费行为。

3.2强化宣传教育活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古代的诗歌、礼教和习俗上,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们都一直在强调着对于粮食的珍惜,憎恨对于食物的浪费,这也许是因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直是处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所以对于粮食是极其珍惜的。在全民中广泛开展一个个珍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活动活教育全民,特別是青少.年要充分认识到粮食来自不易。因此:

3.2.1从小抓起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常被用于儿童启蒙的诗句。可是现在,很多富裕起来的人已经忘却了这首从小背熟的诗的精髓。良好的节约粮食观念应从小培养,从细节做起。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明确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树立科学消费的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让资源节约的理念渗透到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使我们的下一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勤俭节约粮食的意识。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3.2.2建设节约型社会

有首古诗说得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盛饭要适量,吃多少盛多少,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提倡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在我们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能够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一份责任。暴饮暴食不仅是浪费物质——浪费食品本身,耗费减肥药、运动器材等等,还是浪费生命。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讲排场其实是虚荣心的体现,实属愚不可及的观念。其实,本可以还原餐饮的原始目的——吃饱喝足,摈弃用餐所附加的诸如炫耀、盲从等外在功能,让用餐更科学些。

3.2.3 出台鼓励规定和措施

2010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全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意识,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前,我国政府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真正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人们从最基本的“吃”做起。武汉艳阳天酒楼旗下4家分店决定,凡在这4家店的消费超过100元,吃完无剩菜或打包均可获10元奖金。又如《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经营行为规范》中一条惹眼的规定是,客人在点菜时如果肆意浪费,又不听劝说,经营者可向其加收20%的提醒金。建议有关行业组织和行政主管部门出台鼓励勤俭节约的相关规定和措施,倡议消费者文明、理性就餐,呼吁经营者以实际行动抵制浪费。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

3.2.4遏制公款畸形消费

从根本上遏制公款畸形消费的腐败行为,必须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权力的不正当运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让权力最大限度地淡出市场。要严格控制标准,超支不予报销;对于下基层的工作人员,坚持吃工作餐;对于公职人员,严禁用公款进入娱乐场所消费。建立监督的机制,包括新闻监督、民意监督、党内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等,各种机制都要形成,这样会有助于使干部不再犯错误。

3.3引导消费者摆正消费心态

政府要制定落实特色餐饮业发展规划,完善社区大众化餐饮网点和特色餐饮街区布局。加快推进早餐工程、社区快餐和单位团餐等便民餐饮的发展。鼓励餐饮企业开发健康绿色餐饮品种,创新普通食材烹饪方法,开发价廉物美的大众餐品。引导餐饮企业提供更加便利节俭的用餐服务,大力发展网络订餐、半成品餐及外卖等形式多样的餐饮服务模式等。

大力推行发展大众餐饮,增加家常菜、特色小吃等大众菜品。在满足客人个性化需求的同时,科学调整改进菜单内容,设计多套更加营养、节约、配比合理的菜单组合,标明份量,供客人选择。在菜单中杜绝出现鱼翅等濒危物种和昂贵食材,引领绿色文明消费。

在餐饮场所的醒目位置摆放反对铺张浪费、倡导节俭用餐的相关提示语或提示卡。在菜单上标示菜肴分量,根据客人的需求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服务。主动为顾客提供免费环保餐盒,落实打包服务制度。推广自助餐和分餐制服务。鼓励餐饮企业根据剩菜特点,向消费者提供再次加工的技术指导。积极推出大小份菜品,提供“小份、适价”菜品,供客人自主选择。服务人员根据客人就餐人数及时对点菜量进行提示提醒,从就餐源头堵住浪费漏洞。

要从人们的认知程度入手,广泛宣传吃精米、精面的危害性,倡导人们从科学的营养观出发,少吃精米、精面,留住营养,吃出健康。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有效地控制粮食过精、过细的加工,提高粮食产成品率,积极引导人们的消费取向。

家长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 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这样看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就更为重要。同时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关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尤其是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单纯的说教效果不甚明显,对其应采用结合现状的引导,用事实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费定位,摆正消费心态。

3.4多环节控制粮食浪费与损失

恐怕人们能直观感受到的是消费领域的粮食浪费。如今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由于池们从一出生就过着富裕的生活,觉得浪费一点粮食没什么了不起。他们未经历其前辈所遇到的三年自然灾害的景象,更无法想象革命前辈啃树皮、食草根的艰苦,体会不到粮食并不是粮价等价物这一理念,浪费粮食是普遍的现象,岂不知在人口基数如此之大的中国,这一难以统计而累积起来的浪费是何等巨大,因此,节粮从下入手:

首先,在粮食生产的诸多环节。应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活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减轻农民的负担,降低粮食的成本。也要采取减少损失的相应措施。例如在农民中要大力推广精播技术和保粮技术。提供对不同规模经营的农业产前(如中耕、收割)、产后(如干燥及加工)服务,帮助农民建立喷灌系统、大棚二氧化碳增施系统等。还要加大基因技术、细胞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粮食育种方面的研究,减少单位面积粮食种子的使用量,甚至不使用粮食原种,通过粮食作物的茎叶等生产粮食种苗。

其次,在储粮环节。继续推广过去研发的几种仓型。一种是适合水稻、小麦储存的仓型,一种是东北玉米的仓型这种仓型。这种仓型不仅能够防鼠,同时我们还可以配套开发一些药剂,可以防虫。另外,根据农民的需要,有些地方还建立了测温系统。据测算,如果这些技术全部用上,农民储粮损失率至少可以减少到4%。改善储粮设施,开展粮食储藏管理方式和技术的先进适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探讨、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要提高机械化水平,一旦达到粮食收获程度,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颗粒归仓;在农户家庭储粮方面,各级政府也可以拿出部分资金,做为服务“三农”的一项措施,由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帮助农民建造规范、科学、实用的储粮设施,搞无偿服务,储粮于民。粮食部门要指导、帮助农民科学建设家庭粮仓,研制、保本微利为农民提供防虫药剂。开展“四无”粮仓活动;引进和改善出粮率高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实现“绿色储粮”和“生态储粮”。

第三,在交通运输环节。目前,随着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储运减损效果明显。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已应用到全国5000多万吨仓容的国家储备粮库以及1500万吨仓容的地方储备粮库,宜存率从70%提高到99%。加大对粮食储运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粮食储运能力,应是国家政策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要提倡文明装卸和快捷运输,尽可能采用集装箱运输,减少运输中的泄漏和受潮损失。具体措施:对于小麦 、玉米 、稻谷 、大豆等原粮的运输全面推行散装化运输 、储存和装卸,即“四散化”。包括采用散粮汽车 、火车 、船舶 、集装箱等运输方式,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目前运输过程的损失问题。

第四,在加工环节。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和干制设施,改善产地初加工条件。通过积极推广使用粮食加工高效低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快实施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最大程度利用好粮食资源。同时,加快推进传统主食品工业化生产,比如馒头的集约化生产。另外,还将加强粮油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良好的替代,来控制不合理的加工转化。

第五,在养殖环节。对发展养殖业来说,应采取适当措施发展小型饲料加工业,改变农民直接用粮食作饲料的习惯而代之以配合饲料。这也可开辟农副产品、植物秸杆及饲草充分利用的途径,大致可节省现有饲料用粮的50%。

第六,在工业用粮环节。 一斤酒、三斤粮,我国酿酒行业产能明显过剩,由此而浪费的粮食难以计数。按照《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白酒总产量将达到960万千升,但仅2011年一年,白酒产量就已“达标”,还超出60多万千升。早在2008年,在粮价波动时,国家粮食部门明确发出了:“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障居民口粮和饲料用粮供给”,对于酿酒行业,要实行烈性酒生产和消费的严格控制,以减少过量的粮食消耗。国家应该通过政府“看得见的手”来限制生产、购买酒类产品,并提高酒类税率,调控酿酒业发展。

第七,多环节控制粮食损失工作,人才是关键。要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要将多环节控制粮食损失工作人员的培训纳入规范的轨道,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国家和省级的技术培训,加强业务素质教育,相关技术岗位要实现持证上岗,并尽快实现培训结果与职称、工资待遇等挂钩。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开展技术服务,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作者单位:新疆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中心)

基金项目:新疆维尔族自治区水利厅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新疆维尔族自治区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補偿机制研究” (2011XJWP0628);“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D31B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黄土高原区域水土保持效应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KZCX1-10-4)资助。

参考文献

[1]高照良,彭珂珊.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J].生态经济(学术版)杂志,2008(1):219-226

[2]高照良,彭珂珊.粮食安全问题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上官周平、彭珂珊.黄土高原粮食生产与持续发展研究[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5]上官周平、彭珂珊。中国粮食问题观察[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村科学储粮与粮食安全研究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
云南省粮食安全视角下马铃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