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生,桂承飞,王 晨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
古塔为重要文物,但由于受外力和坏境的影响,古塔可能会发生各种变形.为了保护古塔,便于修缮,文物部门需定期对古塔进行了观测,定量分析古塔倾斜、弯曲、扭曲等变形情况.其中古塔各层中心点坐标的确定对进一步研究古塔的变形尤为关键.目前,对古塔各层中心点坐标有一些求解方法,如: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优化模型[1]、均匀多边形的重心坐标公式模型[2~3]、形心计算公式模型等.本文在此背景下,结合古塔或其他建筑物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的实际情况[4~6],用最小二乘法对每层数据点做平面拟合,对数据在平面上的投影点数据做椭圆拟合,最后将平面与直线的交点近似看作中心点进行求解,并将对缺失数据的情形进行讨论.
目前,观测点数据的采集可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点云数据,通过对古塔进行三维建模[5],用点云数据更全面和准确地定量分析古塔的各种变形.但也可以用传统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其测量方法是在古塔院内四周选定几点稳定的位置,构成四边形或三角形,埋设采用六角钉等标志,并以南北方向的两个控制点所在直线向北为X轴正向,与这两点所在直线垂线往东向为Y轴正向,以其中一个控制点作为原点,建立独立直角坐标系,以该坐标系作为平面监测基准网[4].
古塔的横截面形状基本都是正多边形或圆,测量专业的文献和书籍[4,6]中提到观测点一般选取在多面体的侧棱与每层地平面的交点上,其选取的观测点数量与棱数相同,圆柱形的塔的观测点可以有更多.如果要选取观测点数量超过棱数,当然也可以,但这时需用形心的做法会更准确;如按上面的选取方法,本文的方法更为简单和准确.
由于某些原因,塔建造的位置较特殊,如塔建在悬崖边、海边、河边、湖边时,其一侧无法布设观测点,有时塔本身有残缺[4]而影响到常规的布设观测点.这些情况观测点只有一半或部分,这时若用形心的方法去做会有很大的误差,如用本文的方法可以解决此问题.
图1 附件1观测点散点图
图2 椭圆柱体中轴线与平面相交
确定中心点坐标为:(m,n,Am+Bn+c).
案例一:以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数据附件1为例,由于塔顶数据不全,现仅对13层的数据进行计算.先将附件1中的表头和数据之间的列都删去,把表变成104×12的纯数据工作表,用Matlab软件运行以下代码即可求得所有中心点坐标.
案例二:如受一些特殊因素(悬崖、海、河、湖等)影响,无法四周观测,在只有部分观测点数据的情况下,还是以附件1为例,将附件1中每层8个观测点数据去掉后面4个观测点数据,以上程序代码作如下修改即可求得所有中心点坐标.
第5行中104改为52、11和12行中j+7改为j+3、第 17 行中(j+7)/8 改为(j+3)/4.
运行案例一和案例二的程序,部分结果见表1,对附件1中的第一次观测数据每一层统计出8个点各个坐标的最值,发现表1中每一层中心点坐标均没有超出这个最值范围,并与文献[1~3]、[7~8]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近似度很高.对比4个观测点和8个观测点的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误差,其主要原因是数据缺失较多,拟合的椭圆的圆心误差会较大,因此,通常情况建议用完整的数据点,如案例一中,其误差会很小,但对于特殊情况用案例二的方法解决一些残缺数据的拟合,虽有误差,但也可以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表1 第一次观测两案例每层中心点坐标
应用以上模型求解中心点坐标,与其他文献的求解方法相比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简便性.用该模型求得的结果可以给古塔的变形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倾斜、弯曲、扭曲等变形的定量分析更为细致和准确.该模型对观测点的要求比较高,要选取侧棱上的观测点才较为准确,不像形心的计算方法,选取观测点可以随意些;而且还能解决在缺失观测点数据情况下的问题,缺失数据较多时拟合出的结果误差会比较大.其实附件1中有缺失数据,若用本文方法,可以不用补全数据即可求出中心点.平方和最小的优化模型[1]认为中心点即与四周距离相等的点,根据各层实际观测点近似对称地分布在一个平面的特征,在所求得的各层拟合平面中寻找一点,使其到该层各观测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建立如下优化模型:
目标函数:到该层各观测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即
表2 案例一第一次测量中心点坐标
约束条件:该中心点在拟合平面上,即
用Matlab程序求得案例一中的结果见表2
虽然从结果比较,差别在千分位上,但是两种模型的计算方法有本质的区别,不管从难易程度还是精确度比较,本文模型更为简洁,计算更为方便,且结果更精确.
该模型还可以应用于有对称结构的建筑物,通过观察点的数据,利用本文方法可以求得建筑物每层的中心点,给建筑物三维建模提供一些内部数据.
[1]肖渝琳,刘新燕,黄龙.古塔的变形——2013年数学建模C优秀论文[EB/OL].(2013-12-09).http://www.doc88.com/p-9753784873471.html.
[2]贺永会.古塔变形的预测模型[J].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2013(22):91-92.
[3]柴守立.基于Matlab的古塔变形分析与预测 [J].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2013(24):79-80.
[4]黄强.古塔变形监测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6(6):217-220.
[5]谭仁春.三维城市模型的研究现状综述[J].城市勘测,2007(3):24-54.
[6]顾孝烈,鲍峰,程效军.测量学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3版,2006.
[7]童强,文晖.一种古塔变形的定量分析方法[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3):29-31.
[8]王锦升,杨伟芳,邹德玉.利用曲线拟合分析古塔的变形[J].价值工程,2013: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