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在“科学商店”中的主体作用——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4-23 00:53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社区活动商店科普

金 娴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1973年第一家 “科学商店”(Science Shops)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成立。短短几十年内它被推广至世界各国。“科学商店”依托大学生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解答当地居民的科学问题,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为市民关心的问题提供独立的(没有利益关系)、参与式的研究。2005年,上海市科普主管部门在学习借鉴了欧洲的“科学商店”后,提出打造中国的“科学商店”——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截止到2011年底,上海已有11所大学成立了自己的科学商店,拥有服务部85个,门店76个,涵盖食品安全、医疗保健、节能减排、电子信息等几十个领域,有近3000余名师生走进社区,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百余次,立项课题达338项,完成课题180项,惠及民众达百万人次。科学商店已经成为上海市科普工作的全新载体和平台[1-2]。

“科学商店”在苏州的发展起步较晚。2011年7月,苏州大学物理能源学院携手苏州大公园社区,在社区内开设了苏州第一家“科学商店”,将科技带进了社区。首家“科学商店”的成立,开启了这种新型的科普宣传模式在苏州的发展。如何让“科学商店”在苏州得到充分发展,推动苏州“三区三城”的建设,是起着主体作用的苏州高校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科学商店”进驻社区的高校调查设计

高校师生是“科学商店”正常运行的主体。准确地了解他们对于“科学商店”进驻社区的认知、态度以及期望,对于有效发挥高校在“科学商店”中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笔者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出初测问卷题项,形成了半开放式的师生学生调查问卷,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填选题和多选题构成。本次调查共向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有效回收率为71.4%,其中男生51份,占60.06%,女生 34份,占39.94%。共向教师发放问卷15份,回收有效卷13份,其中专任教师4人,辅导员5人,团学岗4人,有效回收率为86.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师生对“科学商店”的认知度和态度

图1、图2分别描述了了大学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商店”的认知度和态度。从图1中了解到,11.76%的学生了解“科学商店”,44.7%的学生听说过。这个数据表明,大学生对于“科学商店”不是十分了解,也说明了“科学商店”在苏州的普及率落后于上海、北京等城市。尽管如此,学生中有69.4%的人愿意参与到这种科普宣传的新模式中。教师由于其本身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的关系,对“科学商店”的了解程度要远远高于学生。正是因为了解“科学商店”对于社区、学校、学生的发展都有益,他们中有76.9%的人对此抱有更积极的态度。

图1 大学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商店”的认知度

图2 大学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商店”的态度

(二)“科学商店”或类似活动的开展状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中参加“科学商店”或类似活动并不频繁。3次以上为零。教师也仅为4.8%。参加1-2次的学生为36.5%,从未参加的占多数。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参与率稍高点,但也基本是1-2次。

表1 大学教师和学生参加科普活动的次数

据调查,近年来,我院在参与社区活动中曾作过很多有益的探索。2013年全院7个系部分别与苏州市社区共建了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尽管如此,从活动组织的频率上来看,每年在社区活动的次数也仅为1-2次。我院学生的人才培养采用“2+1”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因此,学生在校2年参与社区活动的次数基本不可能会超过3次。

(三)大学教师和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内容及其意愿

从图3中,我们看到大学教师和学生参与的主要社区活动有主题宣传活动、健身或文艺活动,与专业相关的活动也有所涉及;而从教师和学生的意愿来看(图4),他们除了愿意参加一些宣传活动以外,更对与专业相关的活动感兴趣,例如职业培训类、用专业知识为居民服务等。另外,部分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是社区活动值得开拓的领域,但是学生可能没有这样的意识,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课题研究的敏感程度达不到本科院校的学生。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从生活中收集课题题目,然后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研究实际应用,帮助居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现实科学问题,是 “学习—实践—研究—应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海“科学商店”进驻社区后,科学商店已经成为上海市科普工作的全新载体和平台。上海的成功例子证明了这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图3 大学教师与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内容

图4 大学教师与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

(四)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动机

图5 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动机

从图5中可以看中,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主要是基于对社会实践感兴趣、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对社区科学普及感兴趣,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被迫完成社会实践学分的学生仅为11.8%和15.3%,说明大多数参与社区活动是出于爱好、兴趣等原因,具有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因。虽然在社区中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只停留在形式上,但是反映的应该不是学生的本来意愿,或许在活动组织上、监督上、评价上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五)大学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商店”效果的认识

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参与 “科学商店”能够提高自学能力和掌握信息的能力、科技创新和创造性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科学商店”不仅是增强自身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平台,能够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还能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提高校区和社区的联动,增强社区的创新竞争力。

(六)大学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商店”的期望

图6反映了大学教师和学生认为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科学商店”。有68.2%学生和69.3%的教师认为,“科学商店”的宣传力度很不够,必须加大力度,提升其在苏州的普及率,这与图1的调查数据相一致。其次,作为“科学商店”主体的学生而言,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也极为重要。还有45.9%的学生认为应该将“科学商店”融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持这一看法的教师的比例更达到了84.6%。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和部分学生不仅有对“科学商店”的参与热情,更有对“科学商店”的想法和思考。这种融入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新举措,而且可以规范化、制度化地运行管理“科学商店”,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对科学商店的监督,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图6 大学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商店”的期望

(七)不同年级学生在“科学商店”活动中的差异

由于我院采用的是“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最后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因此,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调查对象仅局限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图7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大一、大二年级对“科学商店”的认知度、态度和参与度。由于年级的差异,大二学生无论对“科学商店”的认知度还是参与度都高于大一学生。换言之,参与此类活动的主体是大二学生。但大一、大二学生对“科学商店”的态度基本一致,都认为应该参与其中。

图7 不同年级学生在“科学商店”活动中的差异

三、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笔者认为要发挥高校在“科学商店”中的主体作用,以下几点是关键。

(一)将“科学商店”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

目前,在苏州的高校本科及高职院校共计十余所。各高校均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我国很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1998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对这一概念阐述为: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以我院为例,经过十年的探索,我院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三室三岗”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室、实训室、创新工作室”,“识岗、习岗、顶岗”。“三室”中的创新工作室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科学商店”为创新意识提供了源泉。在我们身边平常、简单却带有普遍典型意义的课题和问题可以启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 “问题意识”,这是原始创新的直接动力。“科学商店”还是创新实践的无偿实验基地。无论是研究过程中还是创意点子的实验,各社区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实验基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以问题或某个项目为导向走向科学商店平台,使学生真正在科学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工作室不仅可以设立在学校、企业,也可以建立在“科学商店”的服务部和门店。而“三岗”中的岗位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岗位,工作的岗位,更可以将其拓展为社会的岗位,服务的岗位。“科学商店”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识岗、习岗、顶岗”的机会。将“科学商店”融入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仅是对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体现了我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政行校联袂,师生企联合,教研用联动,学做创联贯”的办学思路。

将“科学商店”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并写入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科学、规范、有效地实施“科学商店”的需要。

(二)成立各具特色的专业服务部和门店

“科学商店”中各具体服务部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优势建立的具体服务部门,同时,根据各社区居民的需求,建立不同的门店。例如,上海第一家“科学商店”华东师范大学科普志愿者服务社结合本校学科特点,设理财咨询、儿童发展与教养、绿色生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等9大部门,并与徐家汇街道、石泉街道、吴泾镇合作,开设了3家社区科普服务门店。上海水产大学结合食品健康等学科特色,设立了食品安全与检测、社区水环境、健康饮水、水族科学等7个部门,在天目西路街道、五角场街道和金杨街道开设了社区科普服务门店[3]。苏州大学物理能源学院利用自己的专业特色为社区居民开办的“科学商店”项目有科普知识宣传、物理实验展示、家电电脑义诊等。

我院的专业和学科特色鲜明,因此,根据各专业优势,可以建立不同特色的服务部。同时,结合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设立受他们欢迎的社区科普服务门店,将“科学商店”牢牢地扎根于社区居民心中。

(三)构建长期有效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

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主体是高校的师生。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参与此类活动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但一时的兴趣不能确保长期的发展。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来实现。要建立健全高校科普志愿者队伍的章程、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切实组织好、管理好这支队伍,充分发挥其在“科学商店”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普志愿者参加的积极性。

将“科学商店”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指导学生科普宣传的人员将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辅导员或者团学指导老师,而是高校的所有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也将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正是这种指导活动为高校教师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教学机会,同时也为他们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源泉。因此,要加强对“科学商店”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科学商店是非一般性的学生社团组织,它以服务社会为基本理念,带有服务性的组织定位必然产生了对店员高服务素质的要求。作为科学商店的店员,除了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也必须具备相对较高的专业技能。在调查中发现,参与科普宣传等实践活动的学生队伍以大一和大二学生为主,他们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如果将“科学商店”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科学商店”的服务也是顶岗实习的一部分,那么大三学生也能参与其中,必定能够建构起科普宣传学生志愿者的梯形团队,对“科学商店”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同时,在构建这支队伍的时候要善于根据志愿者个人的心理特点、知识背景和个人需求去组织不同形式服务项目,把对社会的志愿者服务与个人的自我价值结合在一起,使志愿者在无偿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自我提升以及价值。

“科学商店”是依托高校,植根社区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普及工作的。在“科学商店”运作的过程中,高校始终是其主体,直接承担着科普宣传和项目研究等各项活动。主体的运转好坏直接关系到“科学商店”的成败。同时,“科学商店”也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模式。它特别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刻苦实干精神、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发挥好高校在“科学商店”的主体作用对高校本身、社区居民乃至整个社会无疑都是极为有益的。

[1]江卫平.科学商店: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J].辅导员工作研究,2010(23):80-83.

[2]朱正清,潘娜,董玉龙,等.关于如何开展科学商店活动的研究报告[J].科技资讯,2013(16):218.

[3] 李秀菊.科学商店社区行[J].科普研究,2009(4):37-40.

猜你喜欢
社区活动商店科普
“剧场”商店
“小队活动菜单”引领社区活动的“三步走”
怎样有效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社区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天边的白云商店
逛玩具商店
无名火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