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指导课题组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出对地方高校应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表示“排斥”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缺失和职业技能不强,导致企业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二是毕业生职业伦理缺失,敬业精神差、离职率偏高;为此,绥化学院市场营销就业指导课题组从企业以人才的需求出发,突出职业伦理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实训,重新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目标,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多数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立了就业指导部门,但这些部门更多起到了行政管理职能,有针对性有就业服务意识不强,将就业指导看成一种程序化、被动式和经验式的指导过程,没有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进行专业就业指导,没有针对学生自身个性和特点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案,就业指导理念发生了偏差。
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建立一个科学体系,但地方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指导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时间安排上“重两头、轻中间”。在学生刚刚入学时开展职业生涯课程,谈职业理想、就业规划,学生要毕业时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弄得风风火火,传授应聘技巧,联系招人企业,而学生在平时学习期间却很少有就业指导。二是就业指导内容上只重视了理论学习,忽视了职业伦理教育和职业技能实训。
地方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多集中在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和学生工作人员的身上,这些老师虽说文化素质较高,但对各专业的学生很难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同时,又很少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企业用人标准把握不准。这说明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性不强,指导只能停留在泛泛的空洞说教上。
地方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就业指导体系构建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需要,以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这一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整合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即政府、高校、人才需求单位、第三方就业指导组织以及媒体机构。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平台,确保就业信息渠道更加流畅。
其次,地方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指导体系要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标,即高校不仅需要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营销高级人才,还需要注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中需要纠正过去只是注重“就业率”的做法,将专业伦理教育、职业技能实训与学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伦理与技能基础[4]。
再次,地方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指导内容应贯穿到大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各个阶段中,将校级层面的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心理咨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内容和院级层面的专业伦理、职业技能实训统一而系统的开展,形成地方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和就业教育统一的两级就业指导体系。
基于以上内容,本文试图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指导体系,参见图1。该图中校级就业指导上借鉴了美国高校成功经验,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就业指导中心,对每个入校学生建立完整的个人信息档案,记录他们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专业与特长、个人职业发展倾向以及个人家庭情况等等,使得学校更加清楚了解每个学生,帮助学生尽量减少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校级就业指导还开设共性的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座谈会;做到个性化的就业心理咨询、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就业个性化信息档案等。在此基础上,此部分所构建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指导体系应结合学生四年大学生学习时间,构建了突出专业伦理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的院级就业指导内容。
图1 地方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指导体系
职业伦理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指在日常工作的分工体系中,社会赋予每一项工作的使命、责任与义务。
以往对大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表现为重社会影响,轻学校教育;空洞说教多、针对实际问题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大学生职业伦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应该将其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应开展以培养特定专业学生职业伦理为核心的敬业教育、诚信教育以及和谐人际关系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理性地选择工作,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首先,高校应设置较为完善的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计划,建立市场营销岗位职业技能训练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比如说,建设专业素质仿真训练实训基地,如广告策划训练实训室、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训室、E R P沙盘经营模拟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实训室、商品检验实训室等,还可以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创办校外实训基地。其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地方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可以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与毕业证、学位证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推销员、营销策划师、电子商务师、报关员、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各种职业资格证考试途径。再次,积极发挥市场营销专业社团在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作用,组织各种学生开展实践创新系列活动,深化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具有更加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高校应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举行实践活动,如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举办校内学科技能知识和实践竞赛、构建专业性实践实训基地、开设具有专业性的实训室开放项目等,进而多方面打造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平台。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指导工作除了需要专业性的校级就业指导队伍外,还需要二级学院打造出能够把握接受新营销思想、观念、方法以及技术,熟知就业形势与市场人才需求变动的“双师型”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为此,这种“双师型”的市场营销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首先需要积极地将教师送到各个实训基地或者知名企业实习,切身体会企业经营管理运营,真正地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联系起来,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其次,聘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定期到学校指导学生职业技能学习情况,也可以利用学生校外实习机会,聘请校外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操作指导。高校可以通过内外兼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才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办法[6]。
[1]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曹宛莹.高校专业伦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
[3]李明华.大众化教育下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
[4]惠太望.大学生就业率统计的深层思考[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4).
[5]贾莲.当代硕士研究生价值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6]万良杰.新形势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J].襄樊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