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张婕 李晓华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心理委员培训缺乏系统系而导致心理委员职责不明确、无法在班级中发挥作用的现象,作者结合从事心理委员培训工作的实际经历,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现状,参照国内高校心理委员培训的有益经验,探索性地设计出一套培训方案。结果表明,通过培训大部分心理委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并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加了心理委员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委员 心理委员培训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Psychology Members Training Programs
LI Jiajia, ZHANG Jie, LI Xiaohua
(College of Law & Business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r the lack of systematic training college psychology department members and committee responsibilities are not clear, lead to psychological, can not play a role in the class phenomenon,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members engaged i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through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members of the work, referring to members of national psychology training colleges useful experience, exploratory design a set of training progra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psychological members through training to better grasp the basics and improve work capacity, increasing the sense of psychological members of self-efficac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members; psychology members training; mental health
1 高校心理委员培训的现状
第一,培训缺乏系统性。系统性的培训包括两层含义:培训内容应以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由专业教师实施;其次培训应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保证它的完整性;再者,内容设置应符合不同的培训对象。而不是像目前很多高校的做法——仅通过专业课、参加会议获取一部分相关知识。培训没有系统性会直接导致心理委员根本无法胜任工作。黄晓芳(2008)的研究曾对浙江省7所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心理委员中表示自己没有参加过心理知识及助人技巧的培训的有73.4%。对一般学生的调查发现,认为“学校对心理委员的系统培训不够”的学生有1.2%。
第二,培训缺乏长效性。通常在选拔好心理委员之后,相关老师会采用讲座等形式给新当选的心理委员进行几个学时的岗位培训。缺乏后续的培训和指导,当心理委员在开展工作中遇到具体的问题和困难时则无从解决。这是心理委员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第三,培训缺乏实用性。心理委员培训中往往更侧重于讲解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疏于训练心理委员的实践能力。大部分心理委员面对班级同学的心理困扰时,往往觉得束手无策,强烈的无助感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无法胜任心理委员的工作。
2 心理委员培训的方案设计(表1)
2.1 心理委员的遴选
采用科学的方法选出适合从事心理委员这个角色特征的人才,才能保证心理委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与提高心理素质的工作起到实效。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很多同学对于心理委员不了解。所以在进行竞选之前,由各院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老师为大家讲解心高校中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的意义、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激发学生们担任心理委员为班级服务的强烈愿望。
在军训中,同学们互相之间有了一定的熟悉了解,通过辅导员对心理委员岗位的介绍和动员,同学们自愿报名参加竞选。通过竞选产生心理委员候选人有一定的好处和意义,首先保证了心理委员在班级中的认可度,其次可以挑选出素质优秀的学生担任此职务。班级心理委员同其他的班级干部在某些地方是类似的,都是在班级位同学服务的一份工作。因此竞选班级心理委员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和竞选班干部有类似的地方。辅导员和学生的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深入。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选择2~4名比较符合心理委员这一角色的候选人。辅导员老师把学生推荐到心理健康老师这里。心理健康老师需要经过心理测试和面试进一步考察和审核,选出合格的心理委员。在心理委员的选拨过程中应考虑候选学生在UPI中的得分,如果测试结果为一类,则要通过访谈确定其目前的心理状态是否适合担任班级心理委员。
2.2 心理委员的培训
对于心理委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设计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与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也影响到全校心理委员工作的成效。培训的目标是心理委员经过培训,明确自身的职责、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具备助人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工作。
以培训目标为导向,以为心理委员做好角色准备为核心,设计培训的方案。根据天津大学詹启生博士对“心理委员”这一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心理委员需要扮演的角色包括:第一,心理委员是“宣传员”,即心理委员需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第二,心理委员是“观察员”,即心理委员需掌握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及时向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汇报,有效预防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第三,心理委员是“咨询员”,即心理委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技巧,为同学们提供准心理咨询的服务。第四,心理委员是“组织员”,负责协助策划、组织心理健康活动。
除此之外,培训内容还应涉及到提升心理委员的心理素质、沟通交往技能、分析综合能力、宣传组织能力等。同时,在培训中应注重强化心理委员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有效整合资源的工作意识。例如,心理委员应学会与班委合作、与心理协会配合开展工作,更应该有意识地建立起心理委员之间的工作团队。从培训内容的系统性上来讲,还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委员的工作特点设计有所差别的培训内容。
2.2.1 培训内容
从心理委员个体来看,包括基础素养的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乐芬芳,2009)。心理委员的培训内容侧重于倾听、共情、对质等一般心理辅导技能;而可以较少涉及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专业性较强的方法。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具有阶段性,心理委员在大一进行新生适应问题方面的培训,大二、大三进行人际交往、情绪心理、恋爱心理等主题的培训;大四主要以就业心理、挫折应对为内容的培训。
2.2.2 培训形式
心理委员的培训在团体辅导的基础上辅以知识讲座、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心理沙龙、观摩学习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影像资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既可以激发心理委员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其实践能力。
2.2.3 培训时间与频度设计
心理委员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如何安排心理委员培训的时间与频率,使他们有时间参加培训、愿意参加培训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从实践来看,培训时间应该安排在新学期开学初,并且还应与每月一次的例会结合起来。
2.2.4 培训的时间与场地安排
培训时间应安排在新学期开学初,心理委员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接受培训课程。除此之外,由于心理委员来自不同的院系,他们的空闲时间不同,在一个统一的时间把所有心理委员组织起来参加培训比较困难。而全校心理委员132人,在团体辅导的课程中,团体人数过多,对于领导者来说难以完成,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场地。综合以上出现的实际问题,笔者采用灵活处理的办法,每周对一个主题进行培训,分四个班进行开课,每班平均30人左右。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发挥小班教学的优点,充分与每个心理委员展开交流。针对不同的培训主题则需要安排不同的场地,比如团体辅导活动应安排团体辅导活动室或者桌椅可活动的教室里。
结合内容与方式的要求,以培训目标为导向完成本方案的设计。同时在培训中注重以任务为导向,在每次培训后都为心理委员布置一个“工作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工作胜任能力。
3 心理委员培训的实施
心理委员的遴选于学生军训期间完成,即9月30日之前。正式培训从10月20日开始,持续了两个月,到12月9日结束。
在培训的过程中由心理发展协会的干事负责会场布置、签到等工作。笔者和另外一位实习老师负责课程讲授,同时担任团体辅导的领导者。培训的过程中,心理委员的出勤率保持在89%,通过培训顺利结业的心理委员有91%。心理委员能否结业依据三个方面的考察:第一,培训中的出勤情况;第二,笔试考核中成绩高于60分;第三,在实践能力训练中,所开展的班级心理健康活动效果明显。
在培训结束后,结合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了“优秀心理委员”评选活动,并对他们予以表彰。表彰活动对于调动心理委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心理委员的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培训大部分心理委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并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加了心理委员的自我效能感。表明本方案设计较为合理,通过实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心理委员队伍的建立和培养关系到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很多方面,本研究仅重点针对选拔及培训。方案设计仅针对大一年级的心理委员,对于培训的系统系性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今后应把选拨、考核、激励制度同时纳入心理委员队伍的培养的研究之中。同时,完善心理委员培训的系统性,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委员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詹启生,心理委员工作手册[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5-18.
[2] 黄晓芳.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1:165-166.
[3] 乐芬芳.高校心理委员培训研究:胜任力的视角[J].高校讲坛,2008.5:187.
[4] 李笑燃.关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