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杰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活动可以消除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疲劳。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背景;策略;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25
在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数学课堂活动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活动形式化,表面热闹,思考含量小,缺少目标意识、缺乏整体意识、缺乏主体意识等。二是活动绝对化,把“数学活动为主线”理解为“数学活动绝对化”,排斥接受学习。要正确处理活动与发展的关系,必须回归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就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以活动促发展是组织数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一、实施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措施
1. 构筑新型师生关系,是组织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
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构筑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们欣赏与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时代要求我们要上数学“好课”。也就是要让课堂充满爱。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做到爱自已的学生,其次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分享,直到让学生接纳、信任并喜欢教师。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愿意上他的课。只有学生信任,才会大胆地提出许许多多有趣的问题。
2. 精心选择活动素材,是组织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
选择有效的数学活动素材是提高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因而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材观,正确审视教材的功能,打破“教材中心论”,充分体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在《生活中的平移》这一课中,笔者将一个卡通人小兰贴在黑板中央,请学生按口令帮助小兰做动作。小兰“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右上平移”……随着笔者的指挥,卡通人物在黑板上按要求移动着。在平移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身的方向。然后提出问题:“什么叫平移?”有的学生说:“直直地平移,还可以斜斜地平移”。有的学生说:“不改变自身方向的叫平移。”还有的学生说:“我向前和向后一步都是平移,旋转一下就回到自己的位子上了”。本着学生的需要,笔者把学生推到活动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3. 选择促进教学目标的活动,是组织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
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即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教师应注意到,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不完全一样,并且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些内容往往都超越了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即使是与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内容,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和深切感受到。因此,设计数学活动一定要与数学目标相联系,让数学活动与整节课的发展密切相关。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交流,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指导学生在掌握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动手运用所学,利用“=、○、○、△、△”这几个图形,设计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图案和解说词,进行交流展示评比。在研究活动中,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讨论,确定不同的设计,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切身的体验与亲身的经历实现了“坐中学”向“做中学”的转变,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潜能得到了发挥,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均得到了培养。
二、实施有效数学教学的方法
1. 以“生活情境”的导入,组织有效数学教学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4节《从不同方向看》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从不同方向看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请两位同学上前来看,让小华站在正对乒乓球的位置,让小彬站在正对杯子的位置,他们分别发现了问题。小华问:“水杯在哪里?”小彬问:“乒乓球在哪里?”给合生活从而让每位学生参与这个活动,引出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让他们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画出自己的房子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更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2. 选择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将后续知识前置,使问题很富有挑战性,从而刺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在教师创造的环境中构筑知识、发现知识并生成新知识。如在讲《摸到红球的概率》的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提前两天买体育彩票,等他们兑奖后,在笔者上课时,再让他们展示兑奖的结果,再让他们猜体育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紧接着笔者拿出3个红球和一个白球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纸箱中,请学生上来摸红球,其他同学来猜摸红球的的可能性,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和知识密切联系的活动中,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化为实践过程和开放性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生命力,让课堂增强教学活动的实效。
3. 对教学中经常性的活动进行优化
数学活动是教学中最经常用到的,比如:板演、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等都是常用的活动。教师要对这些常用的活动进行优化,使它们有效。在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首先从特殊三角形出发设计活动素材,即由他们学的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从而使学生猜想到任意三角形内角和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任意画出三角形,利用量角器度量它们每个内角的度数,进一步认定猜想的结论;最后师生合作对猜想到的结论进行推理论证。这一活动遵循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给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有利于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理解并初步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4. 选择教学活动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讲解“相同时刻内物高与影长成比例”这个结论的时候,笔者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设计了简短的户外活动。先由学生分小组测量1米标杆的影长和学生的影长,然后通过学生对标杆、学生身高、标杆影长、学生影长四个数据的分析,最后形成结论。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设计测量校园旗杆高度的方案,并组织测量活动。
这个活动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置身于实际背景之中,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体验数学,并获得经验。同时,通过此类数学活动的组织,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逐步形成了用数学的意识。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思维才能得以飞扬,灵感才能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也才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浙江省观海卫中学 3153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