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的阐述,从词汇、句法、语篇、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以期能够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写作;汉语负迁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04
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表达方式,是听说读写中相对较难的一种技能。在英语写作中,英语学习者把汉语中的词法,句法,篇章结构的特点及规则应用到英语写作之中去,由此产生两种现象:运用汉语知识有助于英文写作的现象叫做汉语正迁移现象;直接把汉语词法、句法、篇章结构的特点与规则生搬硬套在英文写作中,造成大量的错误的英文表达和中式英语的现象叫做汉语的负迁移现象。由于这种负迁移的影响,在英语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在英语学习中,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汉语负迁移现象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篇章、文化四个方面。
1. 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1) 冠词遗漏和冠词误用
英语中的冠词是汉语中没有的,但汉语中会出现对应的量词,而这些量词在日常对话中通常省略,由于冠词在汉语中的缺失及量词的省略,中国学生在写作时很容易遗漏冠词和误用冠词。
如:他正在超市买东西。
He is shopping in supermarket now.(错)
He is shopping in a supermarket now. (对)
(2)词性混用
英语中对单词词性的划分是非常清楚和严谨的,如果词性用错了,句子就会出现语法错误,如:
早起对健康有益。
Get up early does good to our health.(错)
Getting up early does good to our health. (对)
(3)搭配不当
词汇搭配错误,归根到底都是汉语词语搭配的“英文版”。这种错误的搭配是不符合英语搭配习惯的。如:
big rain(错);heavy rain (对)
(4)用词重复
由于学生对词汇理解的不够透彻,因此在表达的时候把意思相近的词重复使用,使句子冗余累赘。如:有些学生常常写到:In my opinion, I think he is right. 把in my opinion 和I think放在一个句子中,就属于用词重复。
(5)选词不符合感情色彩
在写作中,学生在选词方面往往会忽视所选词的隐性含义。如:Thanks to his illness, he had to stay in bed. “thanks to ”汉语的表层意思是“因为,由于,”但实际上它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示感激的意思,显然用于此句不合适。
2. 句法结构的负迁移
(1)“无主语句”和“残缺句”的误用
零主语现象是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很重要的一个差异。在汉语的句子中,常有省略主语的现象,而缺乏主语或谓语的句子在英文中是不成立的,属于残缺句。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漏掉主语或者写残缺句是很常见的现象。如:
If have no money,you can do nothing. (错)
If you have no money,you can do nothing. (对)
(2)词序排列错误
英汉句子中词一般都有一定的排列次序,而英汉词序有时是不同的,因此很容易犯词序迁移的错误。如:
I very much love my mother.(错)
I like my mother very much. (对)
(3)关联词错误
汉语句法结构中常有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等一类的连词短语,而在英语的句法结构中只要任用一个就能起到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学生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而产生了连词并用的句法负迁移现象。如:
Because he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错)
Because he was ill, he didnt go to school. /He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 (对)
(4)接序不断的句子(即连缀句)的误用
汉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可用逗号连接,英语一般不能。如:小山上各处的椅子已经坐满了人,有的找不到座儿,就坐在石头上。
如果按照汉语的句式写成英语,就成了以下的句子,即所谓的连缀句,例如:
All the chairs on the hills were taken, some people were unable to find seats, they just sat on the rocks.
正确的英文写法应为:
All the chairs on the hills were taken. Because some people were unable to find seats, they just sat on the rocks.
3. 篇章写作方法的负迁移
(1)在篇章结构方面,英语语篇的组织和扩展具有开门见山、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而汉语篇章结构和发展具有注重铺垫、烘托、含蓄委婉、结构松散的特点。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往往重点不突出,文段大多缺少主题句;开头没有明确提出观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用问句来开头或结尾。如: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写到:There are several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solve this problem, but why do I choose this way? The reason is that …在结尾段写道:Do you think this is a good way? 或者用祈使句:Lets do it together! 这些都是生硬的汉语式作文,不符合英语的思维习惯,会让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可理解。
(2)在修辞手法方面,中国人喜欢过多地使用大量华丽的词藻和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引用名言警句、格言来加重文章的份量,常见的语句有:“Every road leads to Rome.” “Knowledge is power.”等等,而英美文化推崇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思想,他们一般不喜欢使用过多的陈词滥调,认为充斥着名言警句的文章是缺乏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
4. 文化层面的负迁移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受到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从而按照母语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交际,就有可能造成语用交际失误。如:
(1)在汉语交际中我们常常会说:“How much can you earn in one month?”“How old are you?”但是随便询问往往会引起西方人的误解,被误认为探听别人的隐私而被视为不礼貌。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这些都是语境失误造成的母语负迁移的表现。
(2)学生在写比喻句时,如:描写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时,学生按汉语写成“like bamboo shoots”。表达同样意思英国人用“like mushrooms”。这是因为英国的气候十分适宜蘑菇生长,春雨过后,蘑菇会出现很多,这是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文化负迁移现象。
(3)龙(dragon) 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不同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二、减少汉语负迁移的对策
由于在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母语已经先入为主,因此汉语的负迁移现象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采用对比分析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对比分析法适当对学生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让学生对英汉语言结构与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加强语言使用中的区别意识。教师应多收集有关母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范例与资料,在教学中适当地作些汉、英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造成负迁移的原因,找出避免犯类似错误的解决办法。
2. 加大学生的阅读输入量。加大英语阅读输入量是一种提高英语写作的有效途径。它能增进一般知识,帮助拓展写作内容,能使学生接触结构、呼应、时态、数、词序和词的功能等。因此,教师可选择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报刊、杂志文章等,学会摘录优美的语句、段落、格言、成语并背诵下来。这样,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才能排除汉语的干扰,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3. 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法。为了让学生重视写作时出现的汉语负迁移表达现象,提高自我纠错能力,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法,适当地让学生互改、互评,典型的错误可以在课堂上集体讨论,共同纠正。使他们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取得进步。这样在词汇、句法、篇章上出现的母语干扰错误在短时间内就比较容易消除。
4. 把文化教学融入课堂。因为中国学生是在非自然的外语情境中学习的,学生学习英语时受母语及中国文化的影响很重。教学中,教师要适当介绍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此外,教师还要补充英文写作和修辞的知识,多讲一些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有意识地摆脱母语的负迁移,提高用语能力,从而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发生。
三、结束语
通过实例分析,我们总结了汉语负迁移现象在写作中的影响,继而探讨性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由于语言结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负迁移现象难以避免,作为英语教师,应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逐步帮助学生纠正汉语迁移错误,养成较为地道的英语表达习惯,写出正确、流畅的文章。
参考文献:
[1] 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2] 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 邓云华. 英汉句法对比研究[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中学 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