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满
摘要:本文通过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构建问题意识平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解决对策,以便能达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提问能力;问题意识;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21
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释疑是学生追求真理、获取知识、增强才能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逐年提高,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越来越不提问题。笔者认为,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最大的问题。那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为什么会缺失呢?
一、“问”的内涵及特征
在西方国家语言中,对于“问”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请人解答”用ask, inquire;“询问”用question, ask about(after), inquire about(after);“问”还包括“质疑”(query )(吴光华,2002)。由此可见,“问”不仅包括提出不会、不懂的问题,还包含了因质疑而去发现和探索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力表现为三个层次:表象提问、比较提问、深度提问。
二、高中生提问能力缺失表现以及原因分析
1. 不愿问——缺少愿意提问和质疑的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喜欢被教师漠视的感觉,一旦教师提问他,就会感到紧张、焦虑,听不懂教师用英语提出的问题或回答错误,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同学们的嘲笑,从而不提问题的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多。而且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教材内容,从不质疑,久而久之,学生提问能力越来越差。
2. 不敢问——缺少学生主动提问和质疑的氛围。学生不敢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既有“师道尊严”的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教师教育理念有待提高的原因。特别是高考的压力,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依然占主要地位。因此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和质疑。教育专家从中小学生调查当中发现,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调查结果显示:在课上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小学生只占13.3%;而初中生、高中生少之更少,只占5.7%、2.9%。由此赞科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充满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良好的课堂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3. 不会问——缺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师。教师不能钻研教材,备课不充分,不能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提出不了问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学生会问善问的方法。“授人之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构建
1. 让学生敢问——构建“问题意识”平台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才能获得最优表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求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求知热情更加高涨。
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平易近人,不能总是板着面孔。笔者认为,学生只有先喜欢你,才喜欢你的课。有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敢问。
其次,教师善于表扬学生。在课堂上表扬学生,要有技巧,不能泛泛而谈。一定要抓住学生某一亮点,加以表扬。而且,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表扬。
最后,教师应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内心深处哪些真是的声音,使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自身修养,能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敢问敢质疑的意识。
(2)给学生留白。传统的课堂教学要么是“满堂灌”,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记到哪里,要么是“满堂问”,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在时间上给学生留白。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需要改变教学观念,精讲内容,从而省出时间留给学生。在设计的问题中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感悟。另一方面,在空间上给学生留白。在课堂教学中,一部分知识高中生是完全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而后通过自学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
2. 让学生愿问——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笔者曾经听了这样的一节公开课。一位教师上了高中英语选修六(北师大版)Unit16,Lesson3 Life stories公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情境的,首先拿出一块黑布和一个装了几件东西的小袋子,放在讲台上,这是同学都好奇的问:“What are you doing?”.这时教师找了一位同学并把他的眼睛蒙起来,耳朵塞住。然后再叫另位同学教被蒙住眼睛,塞住耳朵的那位同学小袋子里几件物体的单词。乍听起来,同学们都觉得很容易,其实操作起来太难了。从而感悟教聋哑人的困难与艰辛。由此这位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迫切地想知道:How did Anne Sullivan teach Helen Keller , deaf and blind? In addition, how did Anne Sullivan teach Helen Keller the abstract words—love and think?有这样的情境导入,学生自然有许多问题要问,愿意问。
3. 引导学生会问——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引导学生会问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密切相关。教师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处处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现代教学论重视学生,特别是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走下讲坛,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下转第28页)(上接第21页)引导者、促进者,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与问题意识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应该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的实际实施。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他的问题意识也会随之增强。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2)遵循认识规律
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必须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必须通过学生的思考才能完成。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缜密的思考就无法完成。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只有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才会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
(3)精心组织课堂
善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是求知道路上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是一个有主见、思维活跃的学生。学生往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困难,因为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即使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也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再创造和扩展。学生的提问有时很简单甚至没多少意义,教师应当根据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愿问、敢问、会问。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238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