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琳茹BAI Lin-ru
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调控下,如何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提高医院发展的后劲,“人才”是关键。医院要生存、要发展,要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我院人才培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领导关心支持下,为在我区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专业技术骨干,院党委和领导班子把人才培养工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0年5月我院开始启动这项工作,第五周期师带徒确立了21对,除中期淘汰3对外,18对均通过了阶段性考核和最后的考试、述职答辩等终末考核。3年来在师徒的共同努力下,有2项课题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获区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5项,3项课题获天津市卫生局第一批新增科研计划项目立项课题,其中2012年内分泌科的《老年糖尿病社区管理规范化及效果评估的研究》课题经市卫生局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的天津市科技成果。2项新技术获填补市卫生局新技术空白项目,40项新技术填补了医院的空白;学员共撰写学术论文56篇,撰写综述34篇;取得国家级继教项目2项,省市级继教项目26项。学员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技术创新、开拓进取、爱岗敬业,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的已经成为学科带头人,其中9人晋升了职称,1人被授予“河北区学术、技术优秀人才”称号,有6人走上了科室的行政领导岗位,挑起了大梁,有的被评选为市青年文明号、新长征突击手等。许多学员深有感触的言表:“师徒带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导师言传身教,无私奉献,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也使我们学到了老师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学风,将永远激励我们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立足本岗、发挥作用。在第五届人才培养工作中,我院将学生分为后备学科带头人、青年技术骨干二个层面进行培养,形成了第五届的特色,目的是为了分出层次按阶段进行重点培养,并且对整体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由科教科具体落实,要求学员认真完成好三年规划。我们的工作得到市卫生局和区领导的认可,并以不同形式介绍我们的实践体会。师徒带教使我们留住了人才,有效地控制了人才的流失,稳定了专业技术队伍。师徒带教使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科研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发展了专科特色,形成医院的优势,增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医院发展的后劲。
1.领导重视是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关键。院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将稳定人才、珍惜人才、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继续医学教育、师徒带教工作纳入领导责任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每个周期的师徒带教工作都制定了三年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是全面测评、谨慎选人。在师徒带教的人才选拔上,2010年在院党委、院班子的领导下,开展了选拔第五届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的工作。一是采取临床科室推荐;二是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外语选拔考试;三是在学术委员会上述职,并经过专家现场提问、专业答辩、考核、测评、无记名投票等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估程序后选拔出人选;四是由院领导班子综合平衡后确定。在第五周期的21对师徒带教中就有3对是区级的,在拜师会上学员纷纷表示“学习老师高尚医德、严谨学风、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立足本岗、发挥作用。”导师也表示“一定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甘为人梯,勉励并真诚提携年轻同志。区委、区政府及卫生局领导亲自到会,提出热切的希望,同志们深受鼓舞。
二是走出医院、优选导师。在导师的配备上,3位被列为区级的后备学科带头人配备的都是全国知名专家,各学科领域的带头人,作为我院的区政府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导师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院内聘请的均为副高以上临床学科带头人,他们承担起导师的职责。
三是加大经费的投入。在经费投入上,我们认为,对人才的投入是受益最大的投入,虽然医院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困难,但为了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建立了重点人才培养与科教专项经费。
2.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育才留才措施,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科技进步的关键,科技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加快科技进步,实质是加快人才梯队的建设。三年来,院、科两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努力实施构筑人才的“金字塔”。
首先是夯实塔基,根据不同层次,开展多渠道,全方位普遍继教。同时注重粗状塔腰,突出塔尖。以专科特色为依托,加强对后备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积极培植后备力量。对已确定的21对师带徒提出具体要求,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学员的专业特点,实际水平,确立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年规划和每年的具体计划与实施步骤。采取请进来,送出去,临床带教,技术指导,科研立项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培育人才。导师与学生、与院领导保持密切联系,对带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关键在于有一个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绝大多数人才追求的是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为了能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让更多的青年人脱颖而出,一是让他们在竞争实践中锻炼;二是创造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三是努力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四是在科技育才中给予倾斜,实行四优先政策。第五届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工作,我们共有281人次参加各类学习班、学术交流会,有1名医生考取硕士学位研究生,送出进修22人,分别到天津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就进修而言,每位医生进修前均签订协议书,提出要求,明确学习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进程并给予指导帮助,进修归来后做出书面总结,把所学的知识带回到我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使培育项目与培养人才相辅相成。科主任大胆放手早压担子,促使他们尽快成为本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以至带头人。
3.加强科学管理,政策措施配套是人才培养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人才培养工作根本在于抓落实,我们将其纳入领导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医院继教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起到行政监督与业务指导的作用。办公室设在科教科,实行各临床、医技科室与医院二级负责制,分科考核、评估,保证了上级规定的继教任务的完成。
一是加强考核、狠抓落实。我们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建立规定的评价体系及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对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每半年进行一次总结考核,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基础理论、实际业务能力、开展新技术项目、科研立项等情况,按规定提交所应完成的综述、论文与译文等,由导师做出客观的评价鉴定。科教科进行定期检查,并为每一位学员建立个人技术档案,将上述全部资料纳入档案,统一管理。如果打开我们每一名学员的档案,都会看到学员每年的学习计划、总结、导师评价、发表的论文、综述、取得的成果等各类证书。
二是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动工作开展。定期召开“人才中期推动会”、“学员督导会”、“做好传帮带、促进人才培养、青年大学生为医院发展做贡献座谈会”,通过与青年人谈话交心,开展座谈交流等各种方式,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鼓励他们立志学习,赶超年老的同志,敢于拔尖,自加压力,勇挑重担,不断提升医学科研水平。通过树立典型,用先进带动中间,感化落后。医院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对考核合格者,年终为导师颁发津贴。中期组织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会,在会上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学员在会上进行表态,会后针对自己存在的不足,请院领导和导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此外,每年年终召开科教工作总结表彰会,节日看望导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我们本着有据、有序、有力、有效的原则,持之以恒,稳步进行。总之,师徒带教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技术骨干的成功途径与方法,而且师徒共进,事半功倍。
例如我院耳鼻喉科郑钺主任作为第四届、第五届“师徒带教”导师,大胆启用科室年轻主治医师庞伟,确立为师徒带教关系,他被优先选送参加“全国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及“天津市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学习”。并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取得了丰富的多项科研成果及新技术引进项目。其中8项获得天津市卫生系统新技术引进空白项目,4项获得天津市河北区卫生系统新技术引进空白项目,2项分别获河北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鼻内镜下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临床应用”经市卫生局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的天津市科技成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2012年晋升为副高级职称。
皮肤科张亭大夫于2009年2月选派到天津市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进修学习,通过一年的学习,扩大了对皮肤病种的认识,掌握了疑难病例的诊断及治疗,对皮肤病学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论基础及专业技术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把所学的知识带回到医院。她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顺利开展工作,运用所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其中2项技术填补了医院空白项目,并获得2010年医院新的适宜技术引进项目二等奖。2009年张亭大夫顺利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职称,并于2011年医院聘任为皮肤科副主任。
功能科年轻医师魏玮,在导师的指导下,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参加新党员学习班。并在科主任及导师赵连余的推荐下,担任了天津医科大学及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讲课教师,在赵主任精心指导下,魏玮医师为我院实习生讲授心电图学课程,她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教学资料,为增加视听效果,采取多媒体教学,制作大量的幻灯片,图文并茂地为学生讲解,创新了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通过教学工作,她本人专业理论水平也得到了巩固与提升。2011年魏玮又考取了天津医科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进行深造学习。2012年协助科主任积极申报项目,并获得医院新的适宜技术引进项目二等奖,并填补了院内空白。
总之,“师徒带教”工作已经历了四个周期,这种一对一的人才培养方式,使我们尝到了甜头,学生们既从导师的言传身教、无私奉献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同时也为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储备了大量后备人才,增强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1 芮永军,刘国明,王家发,等.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16(4):38-39
2 明立纲.构建医院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医院,2004,8(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