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雄
(慈利县人民医院,湖南 慈利 427200)
长托宁、咪达唑仑对接受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胡英雄
(慈利县人民医院,湖南 慈利 427200)
目的探讨长托宁、咪达唑仑对接受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均采用全身麻醉的直肠癌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长托宁组(A组)40例和咪达唑仑组(B组)40例,于术前1 d、术后2~7 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估其认知功能,术后低于术前2分为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两组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例数对比,于术后2~7 d内,长托宁组(A组)和咪达唑仑(B组)分别为5例和17例,B组POCD的发生率为42.5%明显高于A组的12.5%(χ2=22.3214,P=0.0000)。结论长托宁用于辅助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的POCD发生率,较咪达唑仑更具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而咪达唑仑可能会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的POCD发生率,应用于临床时应多加注意。
长托宁;咪达唑仑;全身麻醉;老年患者;认知功能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剧增,老年患者进行复杂手术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显著递增[1]。长托宁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胆碱药,近年来被广泛作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前用药,能够有效地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的POCD发生率,而咪达唑仑则恰好相反,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老年患者术后的POCD发生率[2]。为此,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均采用全身麻醉的直肠癌老年患者80例,40例应用长托宁,40例应用咪达唑仑,观察两种药对接受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现将其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均采用全身麻醉的直肠癌老年患者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64~84岁,体质量49~85 kg,ASAⅡ级或者Ⅲ级。术前均无长期服用神经精神药物史,无神经精神系统的病史,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长托宁组(A组)和咪达唑仑(B组)。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体质量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高度可比性,入选患者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的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长托宁辅助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前30 min肌内注射0.01~0.02 mg/kg长托宁,全麻诱导选用4 μg/kg芬太尼、1~2 mg/kg丙泊酚、0.2 mg/kg顺阿曲库铵,于麻醉诱导后2~3 min,行气管插管,术中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手术结束潮气量恢复满意后拔出气管导管。术后静脉镇痛,待患者完全清醒并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普通病房。
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辅助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前30 min肌内注射0.04 mg/kg咪达唑仑,全麻诱导选用4 μg/kg芬太尼、1~2 mg/kg丙泊酚、0.2 mg/kg顺阿曲库铵,于麻醉诱导后2~3 min,行气管插管,术中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手术结束潮气量恢复满意后拔出气管导管。术后静脉镇痛,待患者完全清醒清醒并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普通病房。
1.3 检测指标
常规检测HR、ECG、Bp、SpO2,并仔细记录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麻醉时间,术中是否出现低血压,以及POCD的发生率。
1.4 POCD的诊断标准
于术前1 d、术后2~7 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估其认知功能,术后低于术前2分为认知功能障碍(POCD)。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血压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24、48 h的VAS镇痛效果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对比
于术后2~7 d内,长托宁组(A组)和咪达唑仑(B组)分别为5例和17例,B组POCD的发生率为42.5%明显高于A组的12.5%(χ2=22.3214,P=0.000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OCD发生率对比分析(例,%)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剧增,老年患者进行复杂手术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显著递增。POCD是近年来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较为突出的问题,虽然对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但已有大量研究证明高龄是引发POCD的高危因素之一[3]。
表1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分析[(,分)n=40]
表1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分析[(,分)n=40]
组别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24 h VAS(分) 48 h VAS(分) 低血压A组 122.53±32.71 425.00±212.61 2.67±0.61 2.53±0.72 0 B组 125.43±28.71 445.00±192.35 2.65±0.59 2.49±0.65 0t值 0.0666 0.0698 0.0236 0.0412 0P值 0.9470 0.9446 0.9813 0.9672 0
咪达唑仑具有抗焦虑、镇静、安眠、肌肉松弛、抗惊厥作用,药理作用特点为作用快,代谢灭活快,持续时间短[4]。常用于治疗各种失眠症、睡眠节律障碍,注射剂用于内镜检查及手术前给药,但若用于辅助老年患者麻醉,可能会较大程度地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的POCD发生率。而长托宁是一种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能有效地阻断乙酰胆碱对脑内毒蕈碱受体(M受体)和烟碱受体(N受体)的激动作用,将其用于辅助老年患者麻醉,能够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的POCD发生率[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咪达唑仑组POCD的发生率为42.5%明显高于长托宁组的12.5%(χ2=22.3214,P=0.0000),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长托宁用于辅助老年患者麻醉,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的POCD发生率,较咪达唑仑更具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而咪达唑仑可能会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的POCD发生率,应用于临床时应该多加注意。
[1] 侯文杰,王怀武,孙红,等.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前应用长托宁和阿托品的对比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742-1743.
[2] 张彦,田首元,张秀山,等.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4):305-308.
[3] 段晓霞,欧泽华,张官鹏,等.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术前静脉应用长托宁或阿托品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7): 914-916.
[4] 孟春,刘刚,张彦,等.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3):208-210.
[5] 孔莉,胡志超,许鹏程,等.长托宁、东莨菪碱、阿托品对接受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30(10):1358-1360.
R614
B
1671-8194(2014)13-02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