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平
摘 要:每年的6月25日是我国的土地日,这一日子的确立标志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土地问题,那么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其利用等相关问题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这节内容的设置非常重要。
关键词:土地资源;差异;措施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本节教材包括“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四部分内容。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在第一部分,教材讲述了土地的重要性,阐明了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就我国与美国、印度的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以及我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进行比较。第二部分“类型齐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构成特点,还要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和“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来思考问题,进行读图训练。在第三部分“区域差异明显”中,教材从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和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第二个方面是教学难点,教师要采取多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后一部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要紧紧围绕教材设计的宁夏硒砂瓜种植、农村闲置和废弃土地利用这些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在。
在教师讲解这节内容时,要涉及许多概念,所以教师要注意表述的科学性,但要强调这些概念不需要学生掌握,比如,荒漠(是长期在干旱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观);土地质量(指土地的好坏程度,是土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质量是相对于利用而言,不同的利用目的,对土地的要求不一);土地生产力(一般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是土地评价中鉴定土地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制约生产力高低的因素,除构成土地的诸多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外,人类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等等。
本节内容需要同学们读图的地方特别多,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学会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因为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不仅能使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各种地理事物变得一目了然,而且通过分析地图,还可以让我们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成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长此以往坚持下去。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