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必须信息透明

2014-04-17 06:50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24期
关键词:残值五粮液公车

燕 农

五粮液集团近日高调开展的公车拍卖引发社会关注,此次拍卖被五粮液集团定义为杜绝车轮上的浪费。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媒体在拍卖活动中发现了诸多让人“看不懂”的蹊跷之处。

如按照市场普遍认同的二手车残值率计算,一部分拍卖的公车成交价格“虚高”,如一辆已经使用了近一年的大众捷达车以11万元成交,这一价格比该款捷达车型目前10.6万元的新车市场价还高。再比如,部分公车拍出了“白菜价”,如一辆三菱猎豹SUV以8.3万元成交。

更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有媒体揭露,价格“虚高”的成交大多对应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竞拍者,其中包括五粮液的经销商;而“白菜价”或者“价格适中”的成交中则有五粮液员工的身影。凡此种种,都让这场公车拍卖变了味道,以至于被舆论质疑为“有明显策划宣传痕迹”。

公车改革本是多赢之举,但每每有地方拍卖公车推行车补,多会受到舆论质疑。究其根本,在于信息公开不彻底甚至不透明。公车拍卖的信息公开理应贯穿拍卖全程,至少也应该包括市场第三方对公车进行国有资产评估信息、拍卖车辆的详尽信息、在一定时间段内公开接受竞拍报名等。同时,由于公车拍卖屡屡被指异变成“内部福利”,拍卖公车的单位也应该遵从已在多个领域内实行的回避制度,将本单位员工限制在参与竞拍的范围之外。

(晓宇摘自《京华时报》2014年1月14日)

猜你喜欢
残值五粮液公车
五粮液
五粮液
五粮液
浅析高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方式的利与弊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企业所得税中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能否变更?
五粮液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第二批公车拍卖总成交902万元
车辆损失险中保险标的残值的归属——兼谈《保险法》第59条的理解与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