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圆中国梦的经济路径:深化改革与稳健发展

2014-04-17 06:50谢斯儒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24期
关键词:政府经济发展

谢 地 谢斯儒

1.夯实中国梦的微观经济基础。实现中国经济的伟大复兴,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而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在微观。这就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氛围,并提供相关激励与约束统一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使企业对中国经济新的发展理念、秩序及规则等有充分的认知,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应该选择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而相互指责,把自身某种困境归咎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毒化了社会气氛。作为微观经济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则要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回应国民的福祉诉求,同时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发挥好引领作用。

2.搭建中国梦的中观经济框架。实现中国经济的伟大复兴,基础在微观,重点在中观,关键在产业。提升中国产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是核心。这同样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在中观层面,转变发展方式,首先,是以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在划分国土功能区的基础上优化国土空间按开发格局,避免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产品结构趋同,解决重复生产、重复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危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其次,调整产业结构,既要规避市场调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时滞及盲目性,积极发挥政府干预的速效特质。也要防止政府干预的主观性,增强预见性,产业结构政策应该是导向性的,而主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再次,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合理的产业组织状况的形成需要有某种替代市场的机制:一是需要企业之间的自我整合,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即借助于“自组织”力量,协调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发挥产业组织政策的“他组织”作用,在市场准入、退出、技术标准等方面引导企业规避垄断与过度竞争,在产业层面展开有效竞争。

3.构建中国梦的宏观经济大厦。从中国经济总体的层面构筑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伟大复兴的宏观经济大厦,核心是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的实际出发,应重视国民经济的结构调节和供给管理,慎重运用总量调节和需求管理,紧紧围绕实体经济这一核心建立起国民经济的结构性均衡,不断提高供给效率,宏观经济的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其次,高度重视在实体经济,特别是物质生产领域采取一系列旨在扩大就业的政策,扩张实体经济总量与提升实体经济效率并重,通过大中小企业并举、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并举、细化产业内的分工合作等途径吸纳更多的劳动人口就业。再次,调整宏观经济的牵引力结构,改变出口、投资“狂奔”,而消费“跛足”前行的不正常状况,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增加劳动收入,增加消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地域间非歧视的社会保障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后,调整投资结构,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重点主要应该是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西部铁路、城际铁路及地铁等关乎长远利益的投资领域。同时启动社会投资,在金融、铁路、石油、电力等垄断性部门更大程度上向社会资本开放,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本的作用。

4.协调实现中国梦的国际经济环境。如何从发达国家围堵和新兴经济体的同质化竞争中成功突破,独辟蹊径,化蛹为蝶,是中国经济实现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奠定物质基础的关键一步。从根本上说,获得更有利的贸易地位和更高的国民所得,实现高水平的国民福祉,占有更多的全球稀缺资源,最终都取决于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按照国际价值规律,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成正比,只有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民劳动才被认为是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价值的劳动。靠人工低成本维系的加工、代工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是没有出路、不可持续的,事实也已经走入穷途末路。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主要是通过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提升中国产业、企业及其产品的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惟其如此,才能逐步摆脱“中国卖什么,什么便宜;中国买什么,什么贵”的尴尬;不再做那种用廉价劳动向全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但却被指责向全世界输出“通缩”的蠢事。

5.改进护佑中国梦的政府治理。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但强势而理性的政府治理是护佑中国梦实现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实现中国经济的伟大复兴,当然离不开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善治”。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以后,中国政府在经济问题上的驾驭能力和治理水平都有上乘的表现,并体现出西方国家政府所不具备的明显优势。但毋庸讳言,中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政府治理水平仍有待提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越位”和“缺位”并存的问题,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应有职能,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李摘自《经济学家》2014年第1期《中国梦的经济学解析》)

猜你喜欢
政府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