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 张玉国 杨庆民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它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很好地得到检验,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得以系统化和综合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从教师到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以端正的态度来进行毕业设计,争取在毕业设计中得到收获,同时也给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由于忙于找工作等多种原因使学生不愿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往往敷衍了事,而教师也考虑到学生在毕业季需要处理很多事情,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监督力度也比较小,要求也比较低,这就使目前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教师、学者提出了各种方法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采用“放风筝法”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期对今后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提高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选题问题。许多高校在毕业设计中,院系或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所选题目要求过于教条,范围过于狭窄,没有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只能就某一方面的选题进行毕业设计,自己能够发挥创造的空间很小,首先在选题上面就受到了束缚,不能施展拳脚。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当学生对所选的课题不感兴趣的时候,他对毕业设计也就失去了为之投入精力和时间的动力,结果导致其敷衍了事,相应的论文的质量不高,学生的能力也未能得到锻炼,所学知识也未能得到巩固。
2.时间安排问题。毕业设计不是简单地交一份作业,而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找到问题到研究设计再到实施研究计划,最后还要得出结论,形成材料,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其做准备。但是,由于毕业生都面临着走向社会或到新环境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每天都在思考着该找哪方面的工作,考研要选择哪个学校,是否要出国等问题,这些想法把学生的头脑占得满满的,他们真正用于思考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则少之又少,因此,从事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就会被拖延,最后草草了事。
3.设计内容问题。学生四年在学校学习的基本都是理论知识,虽然有部分专业的学生有实习机会,但是实习的时间短,实习过程中收获的实践技能很有限,因此,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头脑里面最多的还是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敏感度,实际操作能力也比较低,所选择的设计内容就比较狭窄、单一,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另外,学生在毕业之际很想将书本知识实际化,想看看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否在实际中有用,他们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学生们开始厌倦书本上看不到、摸不着的理论知识,因而不愿意在毕业设计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
4.教师素质问题。有许多教师专业素养不够,对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给予全面深入的解答。还有些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工作过于繁重,而没有时间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给予良好的指导。因此,他们不足以让学生完全信任,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学生认为教师不具有辅导其毕业设计的能力或资格,于是,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就算遇到了问题也不会向老师请教,教师也就不能履行其解惑、引导的职责了。所以教师的素质不高也是导致学生毕业设计兴趣不高、设计质量较低的原因。
5.学生态度问题。有许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工作不够重视,他们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毕业设计的内容,总是想着“借鉴”他人成果,甚至幻想由他人代劳,结果导致大量的时间都被浪费了,临近答辩,只能拿别人做好的毕业设计成果来“参考”了。比如有个学生曾经在两天之内就完成了毕业设计的所有计算工作,究其原因,原来是拿往届学生做的毕业设计作为范本,对于任何一个计算的地方,随意乘以一个随机的系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对毕业设计有多么不重视。除了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还有很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管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过程都照抄照搬他人的成果,要么从网上复制,要么借鉴往届毕业生的设计,完全没有独立思考,依赖性强。
针对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总结反思大量的教学、管理经验,提出“放风筝法”来解决相关问题,以期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放风筝法”是一种很形象的比喻,是说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时,要像在田野中放风筝一样,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像风筝一样在高空飞翔,但控制风筝的方向和速度的线要由教师掌握。在这个环节,学生是“风筝”,教师是“放风筝的人”,教师和学生的协调合作才能完成一次圆满的“放风筝”活动——毕业设计。在这种既有教师可以发挥其主导作用,又有学生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方法下,学生才会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毕业设计中,教师的指导也有了一定的针对性。
1.将教师专长与学生兴趣相结合。高校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方法来确定学生的选题。以笔者所在的土木系为例,在第七学期期中,学院就会让各位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结合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相关规定,上报毕业设计方向。由学院统一整理后,将指导老师及其将要指导的选题方向公布给学生,让学生从这些方向中自主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教师上报的毕业设计方向都是平时教学实践中的积累,是学生比较感兴趣或者有共性的课题,比较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的动力就会比较大,学生自然就会在毕业设计中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最终毕业设计质量也就提高了。当然,最好是让学生所选的题目与毕业实习和将来的工作挂钩,这样,学生做的毕业设计不仅会是大学的一个圆满结尾,还会是一个不错的新起点。在这个过程中,院系根据教学大纲和指导老师确定的选题方向,给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划定了一个范围,学生只要是在这个范围内选题都是可以的,也就是说,院系赋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但不管怎样选择,最终的选题结果又不会超出大土木这个大范围,这就好比是学生这个风筝在天空中某个范围内飞翔,尽管老师这个放风筝的人给风筝了很大的自由度,但操控风筝的绳子却总是掌握在老师的手中。
2.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刚刚步入大四的学生总是忙着找工作或者考研,已经不能静下心来听老师讲课了,毕业设计也是如此,许多老师都感到对毕业班学生的各方面管理都比较困难,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也可以采用“放风筝”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对工作还是对考研,都还没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若工作的话,究竟是从事哪一行,是施工,是监理,是造价,还是其他?究竟先从事哪个工作才是最好的?若考研的话,考哪个学校?考哪个专业?什么研究方向?这些问题都是他们非常渴望知道的,所以必定会花许多的时间来弄明白这些问题,最终分到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但是作为放风筝的人,指导老师在一开始就应该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完成毕业设计,让学生明白,在毕业这段时间,除了要将自己的未来确定下来,还需要在毕业设计上花费一定的时间,以顺利毕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学生一些未来的指导,比如帮助学生认清社会的发展趋势,了解工作单位的用人情况,最近几年的考研趋势,等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问题有了理性的认识之后,空余时间就会多一些,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就充裕了。所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使其合理安排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3.毕业设计和实践实习相结合。既然学生对理论知识已经提不起兴趣,那就让他们到现场切身感受一下实践知识。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持续几个月,时间相对比较长,可以不强求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在学校做,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到一些工作单位去完成毕业设计。已经签署工作合同的学生可以到用人单位做其毕业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使毕业设计落到实处,工作紧密联系,还可以熟悉工作环境,使自己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环境,适应社会,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时间。没找到工作的学生可以到相关的设计院、造价公司或者监理公司去实习,一边做毕业设计,一边进行毕业实习,既完成了毕业设计又有了实习经历,获得了实践经验。毕业设计对于学生来讲就像是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实习,经过了这个过程,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会有更深的了解,会积累些许的“工作经验”,而且由于是深入实地做的毕业设计,所以他们就能将之前的“虚”的知识转变为“实”的知识了,在这种情况下毕业设计将会有很好的效果。这种将毕业设计与实践实习结合的方式要求院系和指导老师要能放得开,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这个风筝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飞得更远、飞得更高,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向老师汇报其工作进展情况就可以了。当然偶尔的检查也是很必要的,因为万一风筝飞得太远,导致绳子断裂就飞不回来了。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先给自己“镀镀金”,认真钻研自己将要指导的毕业设计方向,包括这个方向的计算内容和计算方法等,以使自己能正确、全面地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少走弯路。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对学生产生榜样效应,让学生在无形中对自己产生敬佩之情,并利用这样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5.端正态度,变被动为主动。任何一所高校,每一年的毕业生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做毕业设计,或者说他们对毕业设计的态度不够端正,总想采用“抄袭”的方法通过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前,学院要组织毕业设计动员大会,用外力激发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欲望。指导教师也要找学生谈话,端正其态度,鼓励他们相信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毕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同时,在制定具体题目的时候,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不重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抄袭。
“放风筝法”的主要思想就是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安排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包括题目选择、时间安排等,指导教师只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就行了。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方式还充分体现了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对于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