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靖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各高职院校尤为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力求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熟悉真实的工作情景和工作角色,对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和进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努力和进展多体现在实践教学的实施层面上,而关于实践教学理论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欠缺,理论层面的滞后无疑会大大制约教学实践向深层次和高水平推进。因此,笔者拟对实践教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探讨,在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一种以目标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
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比较流行“项目导向教学法”,这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以实际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或几个完整的项目,使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通过完成某个特定项目来引导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但是,在如何“导向”问题上,却众说纷纭。事实上,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大目标,项目导向实质上就是目标导向,“项目导向教学法”与目标教学法在学理上是相通的。目标教学法是近20年来我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研究了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所衍化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运用教学目标化、系统化、程序化的机制,通过强化课堂目标意识,强调学生的预习与诊断,突出课堂反馈和矫正,加强课堂师生的合作,从而解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施中的有效控制问题,也有利于解决学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目标教学理论来构建项目导向法的理论体系。教学目标的导向是把教学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朗化、能力要求外显化,以便于学生清晰、快速、高效地达成学习目的,这与项目导向法把一个具体项目的完成过程作为理论学习和技能习得的过程,实践导向上也是一致的。根据目标教学法的要求,我们可以把项目这个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通过确定目标、学习目标、掌握目标、目标反馈等一系列环节,逐个完成小目标,最终通过完成若干个小目标来达到完成“项目导向”的教学目的。
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一种目标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这种教学理念的重要理论基础。“掌握学习”理论强调“为掌握而教”,这种理念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要准确地把教学计划、内容、程序、方法等都以目标的形式确立,并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这些目标以及达成目标、反馈目标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由于高职实践教学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和技能性,这种以“掌握目标”为理念的教学思想应该具有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发挥目标的定向作用。教师在实施既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用教学目标为学生定向,引导着学生去掌握既定知识、技能。布卢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特别强调按照既定计划,朝着既定方向,达成预定目标的教学途径。作为定向的目标,有利于明确和量化评价对象和效果,也是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基础。相比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更明确、更具体,就是运用课堂教学理论来解决或模拟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同时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以更好的就业能力走向就业市场和社会。把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设定为目标,根据“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确定每次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是属于心理素质目标、自然素质目标还是社会文化素质目标,从而使每次实践的教学目标具有双重的指导作用,使教师完成传授知识、传播思想、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多重任务。
实践教学是一个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各类目标形成一个系统,系统中各要素既自成体系,又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在构建目标体系时,可以借鉴系统论的观点。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观念,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或部分的简单相加或者机械组合。同时,各个要素或部分在整个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同时起着特定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基于这种观点,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目标体系应包括四个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目标系统、操作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
在目标教学体系中,目标系统是前提,是引领。教师基于明确的目标教学思想和“教育目标分类”“掌握学习”理论进行目标分类。依据目标分类理论,在目标系统中,至少要包含课前制订教学目标、课中展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达标、教师检测达标情况和反馈补救目标五个步骤。换句话说,在这个系统中,至少要包含“定标”“实施”“评价”三个环节。
在目标系统中,尤为重要的是如何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情境,也就是设定目标。实践情境必须真实可感,要尽可能地模拟企业的工作任务情境,要以培养学生们的职业核心技术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来进行构建。在这个仿真的工作情境中,学生们通过完成各种工作任务可以获得一些感性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真实的工作情境直接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一个“真实”的职业工作氛围,体验到作为一个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一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的转移。
操作系统是目标教学体系的运行系统,解决的是目标系统如何实施运行的问题。这一系统中的核心问题是基于某种教学原理,建立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中预定目标能够实现。目标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掌握学习”理论,“掌握”知识、技能,因此要求教师要特别注重信息反馈,构建双向信息沟通式传递的教学流程,并根据反馈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以达到实践教学的优化控制。
动力系统是目标教学体系中的驱动系统,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教、学双方的内驱力,以保证目标高效达成。众所周知,知识技能目标设置再合理,教学模式再科学,如果无法激发教、学双方内驱力,教学活动是很难成功的。这就要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情感激励、动机、注意、兴趣维持等心理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控制系统是目标教学体系中的保障系统,意在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管理等机制保障教学目标的达成。目标教学体系中,反馈机制非常重要,它是教学评价的核心环节。反馈矫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巡视、提问、测验等手段,调控目标掌握的精度,并对未能达到目标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补救。学生通过反馈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结果,这时教师可以用恰当的表扬或其他评价手段,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好胜心,使其保持长时间的学习兴趣和坚定的学习信念。只有通过不断反馈信息,才能正确评价,从而调整教学活动中各动态要素,优化教学管理,以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
根据目标教学的原理,借鉴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现代信息科学理论,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我们提出目标教学体系运行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整体发展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整体达标,是“掌握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序可以分为准备和实现两个部分,准备部分就要求教师要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得很好,并且帮助学生们树立必胜的信心,确定需要掌握的内容和目标,并设计学习单元。在实现部分,教师要向学生们介绍如何去做,在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测验和评价,并对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补课和矫正,使全部学生都能合格地通过,顺利进入下一个新的单元学习。
教学目标的导向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导向,以便于所有学生学习为目的,而不能只针对部分学生设定目标。即使学生学习水平存在层次现象,也要通过特定的反馈机制补救。目标达成的过程不是直线式的同步推进,而是分层引导、分类推进的过程。
2.结构优化原则。我们知道,系统大于要素之和。目标教学体系要发挥最大功效,重点是要优化内部各要素的组织结构。比如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组块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组块之间的联系,进而强化学生的学科组块能力。优化教学活动的时空结构,合理分配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密度,优化教学活动的空间结构,对于实践教学而言,还要强调真实或仿真环境的设置。优化教学目标的“分—合”结构,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层次目标间的逻辑关系等。
3.情感激励原则。情感渗透是驱动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润滑剂。在持续实现目标的教学流程中,要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要根据性格、爱好、兴趣等开展合作学习,以达到相互激发、促进的效果;要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谐统一,使教学活动在一种融洽、充满活力和互动的环境中进行。
4.反馈调控原则。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过程,要不断运用反馈机制,对学生学习现状与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以随时调整矫正,实现教学控制,达成教学目标。在项目目标完成之后,师生要共同对项目过程中所用到的知识和技巧、失败和成功的经验进行讨论和总结,并做适当的延伸,知道以后遇到同类的问题如何解决,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地学习和探索。反馈一定要及时准确,前馈控制、过程控制与后馈补偿相结合,以实现在相对封闭的过程中完成开放性的信息双向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