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宪红
大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常常由于对创业前景过于乐观而对创业风险估计不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高校改变创业教育模式,注重大学生风险意识的培养。
目前,关于创业风险的界定,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大多数国内外学者仅从自身研究领域或视角来界定风险的内涵,很多时候并没有将创业风险作为一般的概念提炼出来。实际上,由于创业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及实力具有有限性,进而导致创业活动常常偏离预期的目标,甚至可能破产。
综合国内外对大学生创业风险内涵的界定,根据所研究的内容,本文中的大学生创业风险,指的是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面对困难或障碍的态度及所采取的行为。而大学生风险意识则是创业过程中对创业风险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能够使大学生创业者具有在创业初期准确判断和预测风险,在创业中期沉着冷静处理风险,以及在创业后期正确预防风险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提高实践能力,积累创业经验;而创业最诱人之处在于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但大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常常造成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
1.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一般来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常常面临五种类型的风险:选择型风险、技能型风险、融资型风险、市场型风险、管理型风险。其中,选择型风险是指选择创业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从而形成项目选择风险。选择性风险的特征是: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很多学生常常只凭兴趣或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投资项目,有时甚至仅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就盲目做决定。
技能型风险是指由于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创业技能而导致的创业实践风险。该风险的特征为:缺乏相关的创业技能,如营销技能、沟通技能、谈判技能等;或缺乏诸多技能相融合的能力。
融资型风险是指大学生因融资渠道单一而陷入的风险。大学生初入社会,人脉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在融资过程中,一般缺乏相应的融资灵活性,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常常导致融资风险。
市场型风险是指贫乏一般社会资源,容易导致产品或市场开发风险。这种风险一般表现为:缺乏对企业的创建、市场的开拓、产品的推介等活动都需要调动的各种社会资源。
管理型风险是指大学生对所创企业的管理过于随意,缺乏原则性而导致管理陷阱。一般表现为:大学生在创业管理中常常按照自己的个性随意指挥,没有原则或者规章。
在创业过程中,这五种风险并不是同时出现。一般来说,大学生在进行创业项目的选择时,常常会面临选择风险和融资风险;而在企业初创时则常常会面临市场风险、技能风险;企业初具规模时,则要防范管理风险。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确诊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2],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椎管内占位、腰椎不稳、神经根受压、肌力减退、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7.8±2.3)岁。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7.5±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策略。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应注意规避选择型风险和技能型风险,对要选择的项目,需要做好市场调研,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决定该项目的可行性。同时,还要求大学生积累相关的管理及营销技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而要规避融资型风险,则要求大学生掌握一定的融资知识及融资政策,了解相关融资渠道,能够充分利用相关的融资资源进行合理融资。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规避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需要不断学习、补充自己的市场及管理知识和技能,逐渐具备开拓市场、掌控市场的能力和科学管理的技能。
针对选择型风险的规避,大学生需要在创业的初期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业项目选择。要规避技能型风险,大学生应去企业打工或实习,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而融资型风险的规避,需要大学生创业者不仅能够利用传统的融资渠道,还要能够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等其他的融资渠道。市场型风险的规避,则需要大学生创业者平时要注重社交活动的开展,比如可以多参加各种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交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另一方面,在创业前,创业者可以有目的地先到相关的行业或领域工作或实践一段时间,通过这个途径,为自己日后创业积累人脉。要减小管理型风险,创业者可先从合伙创业、家庭创业或者虚拟店铺开始做起,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也可以聘用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相关日常运作。
1.创业心理准备不充分。社会经验不足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障碍。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常常会感觉茫然沮丧,甚至一度消沉。在创业初期,大学生创业者一般关注的都是成功案例,心态当然也属于理想主义,从而忽视了隐藏在成功背后曾有的更多失败。因此,也就不能准确把握市场。
2.缺乏商业管理经验及风险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大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商业管理理论知识,但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与经营管理经验。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学的并非管理专业,同时又对市场、营销实战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很难胜任创业者角色。
3.对创业中的困难和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在很多创业培训中,大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常常仅仅注重自认为新奇的创意,对风险的预见及描述却显得不足。实际上,投资人看重的是创业计划技术的含量、可行性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另外,大学生创业,一般会面临没有资金来源的困境,兼职或勤工助学很难积累创业资金。即便一部分同学通过家里的扶持或相关方面的贷款等渠道获得了创业启动资金,在创业过程中也常常会因为资金周转等问题承担投资风险和压力。凭借热情和勇气创业的大学生,无论在观念还是意识形态上,都缺乏对未来风险的预见性及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勇气,导致大学生创业者在遇到困难和风险时缺乏相应的处理策略。
4.市场观念淡薄,缺乏市场风险意识。创业项目中,大学生常常向投资人谈论自己所掌握技术的领先与独特性,而这些技术或所生产产品的市场空间,却很少涉及。实际上,投资人真正感兴趣的并非是计划书中所提及的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性,而是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因此,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并且该计划能确保赢利的可能性。
正确的风险观能帮助大学生形成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从高校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开设风险防范培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增强大学生抵御创业风险的能力。
高校教师在创业风险技能方面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创业风险识别教育,学校可以安排相关创业风险意识的培训课程,让教师及时充电,了解相关创业风险知识,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或者让教师自行联系企业进行风险方面的实践。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设计大赛、开设相关创业讲座等形式,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兴趣的同时,适时引入创业风险及管理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风险理论知识。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郑州师范学院的“顶岗实习”“非师范生暑期实践”及“创业培训”项目,为培养大学生创业及规避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顶岗实习”项目一般针对师范生,每学年的下半学期,选派符合条件的大四学生到各个基层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实际上岗,和基层单位的教师一样备课、上课等。“非师范生暑期实践”主要针对非师范生,每年暑期,选派非师范生到相关企业,如鑫苑置业、金星啤酒等进行暑期实习,为大学生的创业积累经验。“创业培训”项目则是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而专门设置的培训,目的是让想创业的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创业风险,掌握创业知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减少盲目创业。
2.恰当利用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不但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而且能够增强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切实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定期邀请成功商界人士走进校园,以讲座、报告等形式给学生及时讲解市场动态,分享创业经历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如何克服等。
一般来说,身边的成功案例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因此,高校组织者在进行相关成功案例报告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案例有意识地强调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及相关处理措施或策略,从而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障碍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创业经验,常常变得束手无策。大学生创业者的困境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遏制甚至停止。为了帮助大学生创业的顺利进行,无论是高校还是政府及社会各方面,都应对处于创业过程中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相关的后续扶持工作。如2011年开始,郑州师范学院专门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后续教育培训”项目,该项目由河南省教育厅大中专就创业指导中心支持,郑州师范学院承办,目前已经开展了近三年,培训学员约10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高校可以开设创业风险课程,运用课堂传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讲解风险知识或理论。为了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设创业风险课程,或指派专业教师讲授相关创业风险知识及相关创业风险防范与处理策略,使学生从理论上具备基本的创业风险常识。
目前河南省很多高校,如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专门开设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课程,并把这些课程作为必修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不仅要依靠专业教师的指导、学校的相关安排及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的历练。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为自己设置一些困难或障碍,培养自己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