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4-04-17 11:54徐晶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徐晶

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

1.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不动摇。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他们利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上的强势地位,频繁互访交往,结成政治联盟,宣传其主流意识形态,加大对以中国为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观念输入,造成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剧烈冲击。近些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亚洲不断制造事端,培植亲西方势力,正如列宁所说“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①在意识形态领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始终是两种对立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夺,其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中所体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只存在与理论层面,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中始终得以证实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几乎所有内容都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它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任务,发挥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本课程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

2.有效指导大学生正视当前经济和社会问题。新时期,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然要暂时性存在一些棘手问题,或某一时段出现一些突发问题,这些都可能影响到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如近年来中日钓鱼岛冲突升级,日本宣称“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一言辞严重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各地爱国民众反日情绪高涨,举国上下对日本政府的错误行为无不义愤填膺,游行抗议、抵制日货成了公民最直接的宣泄方式。这种高涨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但是,青岛、深圳、长沙等地发生的打砸日系品牌汽车,攻击日本快餐馆的行为,就不能用“爱国”来解释了。爱国应以理性的方式表达,做到有理、有节。但大学生群体心理状态尚未成熟,认知方式还在不断发展,又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在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国际形势面前,就很容易走极端,只看到事情的表象而没有深刻地分析内因,反应强烈,行为过激。针对各种措手不及的突发性社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二、当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制约因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尚存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体制性,要增强其实效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和改进,体制机制完善与构建是关键。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高校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应该说,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教育工作者各司其职的合力正在初步形成。但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一些新问题又暴露出来:高校内部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独立制订工作计划,缺乏彼此间的协作和沟通;高校之间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不平衡,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机制无论是在各高校内部还是之间都尚需建立,条件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乃至整体育人的理念还未真正形成,仍需进一步加强。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时效性不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探讨的是关于人类生存规律、人生意义、政治法律、社会以及自然的宏观问题,相对抽象、思辨,因此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误解,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像其他专业课有用,学生到课率低或身在课堂心在外,甚至部分同学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找工作无帮助。这就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着的奇特的悖论:一方面,大学生对正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出现了无应答现象,这些课程是学生最不重视的课程之一,教育过程中就往往过于强调了其教育强制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对国家、社会又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和责任感。当然,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并不小于专业课,它除了政治功能外,还能指导学生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方法论意义重大。邓小平同志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②实际上,各种理论说到底都是人的工具,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的。理论课教育教学强制灌输不能为学生所认同,反而可能更加被动、消极,课堂教育必须结合受众的心理预期,理论结合实践,这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有鉴于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有待改革。根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到2011年1月份,我国已有4.57亿网民。其中,占总人数27.3%的网民年龄在10~19岁之间,29.8%的网民年龄为20~29岁。可见,广大青少年占我国网民的一半以上。手机等新媒体在高校普及后,上网更加便利,学生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天天都会上网。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其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在网络时代发生重大变化。面对这种全新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但很多教育工作者因为年龄大,对新事物接受慢等原因,网络业务素质还亟待提高,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极少有高校开展网络技术培训或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体时代,各高校还需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方式方法。

三、探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教育,担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它是学生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培育的主课堂,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以人类最科学、最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塑造学生的灵魂,为大学生形成坚定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提供理论基础,它不仅赋予青年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还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要性的体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特殊性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主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局,积极主动发挥主渠道作用,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出来。

2.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理念。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③在高校里,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它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而言,一是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把握其思想产生的条件、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要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在准确理解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课程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课堂讨论、导读原著、表演短剧等各种教学方式,完成从枯燥的单纯理论讲授向网络教学、案例教学模式的转变,刺激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独立感悟、思考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践环节的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体现在课堂,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证明,开展社会实践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方式,当前大学生都是“90后”,“90后”群体最突出特点就是自主参与意识强,领悟能力强,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以实践为载体、以体验为途径的德育实践新模式。鼓励大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主动实践、多项体验,在具体教育模式中突破传统理念,发展一种多元的、丰富的、摒弃“一言堂”的教育,大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道德、政治素养的成熟,达到知行统一。

4.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因教学方法单一,灌输说教,空洞乏味,只入耳、没有入脑入心,效果不尽如人意。要让“90后”大学生从内心真正认可、拥护、热爱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必须改进教学方法,用事实、事例、数字、数据、图片等说话,要有对比和比较,要引导学生参与、参加社会实践,要有切身感受、体验及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样既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信息,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质,还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创建网页、博客,通过校园网络、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等手段延伸课堂教学,把教学案例、学术论文挂在网上,便于学生查阅,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解惑答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总之,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最优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注释]

①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55.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③佚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N].人民日报,2003-12-07.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