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爱萍
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在先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学校的教育环境没有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意识没有形成,那么学校必定落后于时代发展。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努力进行信息化环境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这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建设方向也有些偏差,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以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1.教育思维落后,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足。虽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但还有很多人只知道有这样的产品以及产品的大致用途,却不清楚这个产品的具体用途。学校也是如此,虽然学校的各种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了,但仍有很多老师没有运用这些电子设备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习惯采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来进行教学。即使有些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室来进行教学,也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对这些先进信息设备的认识还不足,还不能运用自如,甚至有些教师把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当作麻烦,不愿与时俱进。
2.资金投入比例不协调。如今,各大高职院校对信息化环境建设越来越关注,也了解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诚然,高职院校加大对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投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环境是当代教育最好的环境,但他们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资金投入比例不协调。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快速建成高效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把资金都集中投入到信息化硬件设施设备中,忽略了许多软件开发项目的投入,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过大,软件开发投入很少,导致投入比例的严重失调,不利于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
3.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低,浪费严重。在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拥有雄厚的资金,从而拥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非常完善的信息化环境。虽然拥有了一流的信息化设备,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高职院校的先进信息化设备却只被少数人使用,除了教师平时授课时使用外,其他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真正发挥这些设备的功能,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4.缺乏对社会服务的意识,高职院校信息化设施设备为社会服务效益低。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普遍缺乏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在他们看来,学校与社会外界没有太大的关联,即使要为社会服务,那也是学生毕业以后,学校为社会提供一些急需的人才就是为社会服务。他们没有意识到,把教学与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为社会服务。众所周知,学校是人才最集中的地区,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有许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人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如果他们能够利用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施设备为社会服务,那么社会化效益肯定非常显著。但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这种积极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思想比较狭隘,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使用信息化设备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化效益比较低。
1.改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加强各教职员工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还比较传统,还无法接受这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校方有责任为这部分教师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以缓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他们的冲击,主要是要加强对教职员工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他们灵活掌握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并且加强这些教职员工对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在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不会或不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来进行教学是落后的,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使用这些信息化化设备的好处,以及这些信息化设备能够为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帮助。
2.正确投资,使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由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许多高职院校都能够与时俱进,跟随潮流,加强对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也明白建设信息化环境的重要性,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但他们却对投资内容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保障一定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情况下,要加大对软件建设的力度,如要确定硬件设备的先进性、成熟性、标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具体而言,可以建设一些虚拟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等。对软件的建设,则要实现应用的集成和数据的共享,如学校应该配备建设管理、教学、科研、财务管理、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等这些软件的建设。只有把硬件建设投资和软件建设投资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目标,也才能实现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3.培养新型人才,充分利用校园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信息化环境,并不是简单引进一些先进的网络设备,而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改变教学观念,并相应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圆满完成这种改革,就必须培养改革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能够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创新的思想,对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能够积极进行应用信息技术的改革,能够充分认识到新信息化设备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为学校、社会服务。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是:首先,学校可制定一些措施,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举办各种关于使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评比活动。其次,学校可以把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具体课程结合起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运用新技术设备的能力。最后,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科研人才。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利于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因为一所学校能否得到很好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质的校园环境和雄厚的资金投入,还要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促使教师充分使用信息化设备。
4.积极主动为社会服务。学校可积极主动地多开设一些远程教育课程,利用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和丰富的人才资源,面向生产第一线,为社会中的各种企业进行服务,这样不仅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未走出校园就得到了锻炼,了解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累了关于本专业的一些社会经验,并能够学以致用,从而在毕业后能够轻松、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了,也有利于促进各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1.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把网络资源引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因为这种使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授课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沉闷、枯燥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网络教学模式融合了许多调动学生兴趣的内容,因而更能够吸引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促进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发展模式的改革。传统高职学校的管理、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各高职院校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克服各种教育倾向与教育方式的缺陷,从而建立起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发展模式的改革。
3.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学校引进信息化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使得各高职院校在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方面都有了飞跃发展,这是学校要实现长远发展而必经的一次重大改革。学校只有实现信息化校园环境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为社会适时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一所学校的正确改革,必定能为社会和国家提供一批有用的人才,进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成为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必须懂得使用新技术,并且必须具有掌握、运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环境,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文探究了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化环境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教育思维的落后、各教职员工对信息化环境认识的不足、在资金投入方向的错误以及各高职院校缺乏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等,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对教职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运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熟练程度,帮助他们创新教学思维,把硬件建设的投资与软件建设的投资结合起来。此外,还要鼓励各高职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提高信息社会化的社会效益等。这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