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永鑫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献研究
符永鑫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的现状反思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并且这个概念也经历从不全面到日益全面的发展过程。国内外学者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对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内容。
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外学者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主要的研究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库茨涅茨(1985)通过57个国家的历史数据,得出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引起了产业结构快速变动的结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罗斯托(Rostow,1988)就指出如果不从各个产业增长的角度分析难以解释经济增长的整体情况。现代技术之所以发生作用,是因为通过某些产业的引入和发展,提升了这些产业的生产效率,还由此产生了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进而才能导致了整体经济增长率的提升。这种分析是基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角度,考虑到资源要素总量的稀缺,并不能满足经济整体效率同时提升的要求,从而对部分产业的优先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也有不少国外的学者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他们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萨克斯(J. Sachs,1994)通过对中国、东欧和前苏联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国的经验并不能证明“渐进式(Gradual reform)”改革优于“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的改革方式。由于当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同时,中国有丰富的剩余劳动力可供转移,而东欧及前苏联是重工业化的国家,劳动力等要素不愿意在产业间转移。这种要素在不同产业的优化配置即产业间要素调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东欧国家的结构性问题和货币管理不善才是经济发展缓慢的关键原因。
波波夫(V Popov 2000)通过对渐进式和休克式改革方法的比较研究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60%以上都应该归因于经济发展的初始条的不同,比如转型之前的产业结构和贸易模式的不同。
国内学者对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比国外的研究起步要迟一些。但是他们的研究也非常充实,丰富了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理论关系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和理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使了不同产业部门的要素的流动和技术的扩散,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国内学界,杨治教授(1985)首先分析了产业结构的内涵、分类和影响因素,通过“配第—克拉克定理”来分析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刘志彪、安同良(2002)通过产业结构变化的Moore测度值来研究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证实了钱纳里的“生产结构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的结论,并认为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快速变化阶段,其对经济增长仍具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刘伟、李绍荣(2002)将产业结构视为制度因素并纳入到C-D生产函数中,通过1997-2000年全国的数据运用计量方程对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各个产业产值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扩大对经济的良性发展是有利的,但从长期来看,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第一、二产业结构的改造升级。同时,还得出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区别的,第一产业只影响经济的生产规模,第二产业不仅影响经济的生产规模而且还影响资本、劳动等要素的生产效率,第三产业只对劳动效率产生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应该以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为前提。
林善炜(2003)指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谁决定谁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提高了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从低回报率的产业部门向高回报率的产业部门转移。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经济增长步入更高水平的发展。
胡洪峰,张永伟(2009)认为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结果。他使用山东省1978-2006年的数据,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仍是推动山东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以上学者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等方法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多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是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发展,使资源从配置效率低的产业部门向配置效率高的产业部门转移,从而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整体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促使着技术在不同部门的扩散,从而提高了整体经济的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了经济发展。因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文献多从规范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的观点是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方面和途径。
郭克莎(1996)指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资源再配置效应和总资源配置效应,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部门内部的要素投入比例和速度的均衡发展,不断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即更多的依靠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推动经济增长。其中,他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途径更多的是通过要素配置效率来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的。
廖才茂(2009)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资源环境的约束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两大外部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实践中可以发现,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表示各种投入要素配置合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刘福寿(2010)提出国际金融危机是一面镜子,照射出我国经济结构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下完成我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经济发展方式难以快速转变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发展,促进各种投入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部门内部进行有效的配置,进而达到整体经济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即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由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向依靠生产效率提高推动的转变。
[1]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罗斯托.从起飞到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4]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刘志彪,安同良.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J].南京社会科学,2002,1(1):4.
[6]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7]林善炜.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61.
[8]胡洪峰,张永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J].西部金融,2009(7):23-24.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on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u Yong-x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hu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new concept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based on their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is concept has never fully in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more comprehensively. Transform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angl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studied in different degree. Through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we believe tha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key content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121.3
A
1000-9795(2014)02-0454-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1-03
符永鑫(1988-),男,安徽蚌埠人,从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