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姿豪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西安市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影响研究
黄姿豪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随之而来的不仅是社会抚养负担增大,其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这将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西安市作为西部的一个重要城市,随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基于历次人口统计数据,对西安市的人口老龄化可能给经济社会中劳动力供给与生产效率、储蓄水平、产业结构、消费市场、养老保障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所处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对西安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有所参考。
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宏观影响;建议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增长,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压力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充足的储蓄实现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计划生育政策也使得我国人口结构向人口老龄化的方向发展。2001年,我国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7.1%,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10年,该指数达到了8.87%,使我国成为了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放眼全球,人口老龄化也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当前的欧债危机,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本文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宏观影响这一角度出发,在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社会的宏观影响过程上进行研究,掌握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过程,认清形势和特点,对于解决当前及日后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有利于地区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65岁及以上人口定义为老年人口,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老年人口系数)达到7%以上的定义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严格,使西安市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引起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相对上升。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迅速下降,引起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导致西安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2000年,西安市老年人口数为46.84万人,老年人口系数为6.32%。2010年,西安市老年人口数为71.63万人,老年人口系数为8.46%。在这10年间,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净增24.79万,增幅达52.9%。老年人口系数则增长了2.14%。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状况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西安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老年人口系数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老年人口本身也在向高龄化方向发展;老年人口性别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口存在城乡差异;“空巢家庭”的数量增多。
专家预测,未来老年人口每年将以不低于5%的速度增长,西安市总人口数将于2020年进入人口高峰平台,老年人口将于204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
图2-1从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不同角度来看货币流动,以及同时发生的商品与服务、生产要素(劳动力等)的流动所构成的经济运行情况。在正常情况下,当循环流程的某个部分遇到障碍时,就会发生局部的失衡。如果其它部分的活动能够对其加以补救,则总体经济不会出现失衡;如果其它部分的活动不能够对其加以补救,则总体经济就会发生失衡。图2-1中的粗线条为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下宏观经济容易出现失衡的地方。
图2-1 宏观经济中各部分的简单循环流程图
1.人口老龄化对西安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
劳动力的供给一般是由总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来决定的,即15-64岁劳动人口数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计划生育政策所引发的人口结构逐渐转变虽然使得少年抚养比(0—14岁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之比)快速下降,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之比)不断上升,但是老年抚养比上升的速度远低于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下的少年抚养比的下降速度。所以理论上在较长时期内,西安市劳动力供给将过剩,处于人口红利时期。
根据西安市第四至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数据,西安市1990年劳动人口数量为426.8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9.08%,2000年达到540.9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2.99%,2010年达到666.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8.65%。说明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前的最后一次人口高增长阶段的出生人口逐渐成长为劳动年龄人口。因此,现阶段西安市的劳动力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且今后一个时期内都会处在一个由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加,较轻的人口负担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环境。在此环境下,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能够为社会提供充足低廉的劳动力供给,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即“第一人口红利”期。
2.人口老龄化对西安市劳动力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劳动生产率高低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③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⑤自然条件。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前三个因素。当劳动年龄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中老年劳动者数量增多时,对于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中老年劳动者受身体条件的限制;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中老年劳动者在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方面较慢;对于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容易变得墨守成规,不利于企业对新技术、新需求、新环境的把握。
表2-3 西安市2005-2010年劳动生产率情况
表2-3表明西安市的劳动生产率是逐年提升的,目前西安市的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虽然不能使劳动生产率短时间内下降,却可能逐渐减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2009年的13.84%与2010年的15.25%的增速,都低于2008年的21.60%,这值得关注。
3.人口老龄化对西安市储蓄水平的影响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水平的影响可以通过生命周期假说来解释,即认为一个人仅有在劳动年龄时期创造正的储蓄,在退休以后,由于没有劳动收入来源,创造负的储蓄。推而广之,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总储蓄应该上升,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则总储蓄应该下降。
表2-4 西安市2005—2010年储蓄水平变化表(单位:元)
表2-4显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西安市储蓄水平所受影响并不明显,且不降反增,这是合理的。西安市目前处于劳动力供给充足的人口红利时期,劳动力年龄人口占绝大部分。因此按照生命周期假说,应处在总储蓄上升阶段。同时,老年人勤俭节约传统,一定程度上也削减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水平的影响。因此,预计人口老龄化对西安市储蓄水平的影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都不明显,但是现阶段需要关注人口老龄化可能对储蓄水平增长的减缓作用。
4.人口老龄化对西安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产业结构的本质就是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一个行业中的相对密集程度。劳动力和资本(即储蓄水平)的影响前面已经说明。对于科学技术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既有积极面,又有消极面。积极方面:许多中老年学者已经或仍然在为科学技术发展做贡献;消极方面:大部分中老年劳动者对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并不能较好的适应与掌握。由表2-5发现从2005到2010年西安市的第一产业比例在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例变动幅度较小,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比例在不断增加。但是六年之间三个产业年均变动幅度都不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必然带动西安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表2-5 西安市2005—2010年三产所占比例变化表(单位:元)
5.人口老龄化对西安市消费市场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西安市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构成进行分析,发现目前西安市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排序中第一是退休金,占40.69%;第二是其他家庭成员供养,占35.36%;第三是老年人自己的劳动收入,占20.57%;其它(保险等)占3.38%。同时有资料显示,目前西安市老年人消费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老年人在消费上支出的前三位仍然是:食品,为子、孙辈和医疗保健消费,穿和用的支出日益减少,个人教育,健身娱乐等文化消费项目占比更低,几乎没有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消费。这反映出了西安市的老年人消费水平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针对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乐医等方面的产业都将会迎来巨大的需求量。
6.人口老龄化对西安市社会保障与养老方式的影响分析
对于整个陕西省的老年保障体系,学者们普遍认为其尚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做到应保尽保,覆盖面非常有限,不适应快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在养老方式上,家庭养老已成为解决老有所养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养老压力越来越大,结果整个家庭生活质量随之下降,这将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农村形势更严峻,随着劳动力年龄人口外出打工,形成许多“空巢”农村,老人需要下地种田,照看孙子辈。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西安市的家庭、社会的负担会日益加重,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支出将大幅度上升,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进一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
1.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
对待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要树立对人口老龄化的正确认识,不能将老年人口看作经济发展的负担,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老年人曾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抓住人口红利的机遇,兼顾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
当前西安市正处于第一次人口红利时期,同时还将迎来第二次人口红利期,应当抓住机遇,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兼顾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第二次人口红利时期,配合全市众多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加快经济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基于此解决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
3.加大对老年人口资源和老年产业的开发与利用
老年人口之中仍有一部分人有能力凭借其长期积累的知识和劳动经验继续从事一些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老年产业潜力巨大,应该注意到不断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会使老年人口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其中正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和良好的市场。
4.完善养老保障,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目前整个陕西省的养老保障并不完善,覆盖面不够。政府应当尽可能实行覆盖各类行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配合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等相结合的多方面养老保险体系。
[1]王志伟.宏观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0-51.
[2]解朝军.西安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建议[OL].人民网—人口频道—新闻动态.
[3]杜智民,雷晓康.陕西“人口红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9):50-51.
[4]何家虎.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1:16-17.
[5]陈力勇,谢澄履.年龄结构变动趋势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的影响分析[J].西北人口,2011(5):108-111.
[6]史文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陕西省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07:17-18.
[7]陕西省人口普查办公室.陕西省1990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8]西安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OL].西安人口网. [9]西安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OL].西安人口网. [10]西安市统计局.西安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A study on the macro effects of population aging to economic and society in Xi' an
Huang Zi-hao
(City and Environment College,Northwester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7, China)
The degree of the population aging in our country is getting worse, The result is not only a social support burden increase, the social economy all aspects of negative effects also gradually revealed. This will brings much negative effe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Xi’an as an important city of the west, along with the system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is more outstanding. Based on all previous population statistics data of the Xi’an aging population may give social economy labor suppl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saving leve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nsumption market, the impact of old-age security analysis, and points out that at present the status quo,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e proposed, and I hope to Xi’an ageing of population problem and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reference.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economic society; macro effects; recommendation
C924.2
A
1000-9795(2014)02-0489-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3-12-17
黄姿豪(1992-),男,陕西汉中人,从事经济类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