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娇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148)
《庄子》卮言说
孙雪娇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148)
《庄子》是一部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超然物外的人生观,潇洒悠然的处世态度,构成古代知识分子维护人格尊严的一道精神防线。而庄子用以承载其思想的语言也极具艺术魅力。本文拟对《庄子》“三言”中尚无定论的“卮言”试做探讨。
《庄子》;卮言;无
《庄子`天下》篇中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三言”是《庄子》中三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可以看作是解读《庄子》一书的三把钥匙。《寓言》篇也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上述的描述很容易使人以为这“三言”是处于同一层面的。
寓言和重言这两者有时“是交互错综的”,但它们都是具体表现形式。寓言是“寄托寓意的言论”,是对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却充满象征意味的形象的描绘,如《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和“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这都是寓言,它是一种“类比”的论证方法;重言是“借重先哲的言论”,是“引证法”。
“卮言日出”,不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像那每天升起的太阳,是常新的。而这又需要“和以天倪”。对于“和以天倪”,《齐物论》这样说: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其中的“和”可以理解为“调和”,这并非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而要以此来合于“道枢”,从而“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最终达到“以明”。“和以天倪”进一步指出,卮言的变化并不是“量”的增减,而是一种“机”的转变。所以卮言是“随机之言”。
可见,卮言是作为庄子的一种学术态度而存在的,而不是具体的表达方式,所以卮言与寓言、重言并非处在同一个层面上,卮言的含义要比寓言和重言宽广得多。
历来各家对卮言的解释不尽相同。“卮”的本意是“酒器”,成玄英《疏》认为:“卮满则倾,卮空则仰,空满任物,倾仰随人。无心之言,即卮言也。”张默生《庄子新释》认为:“庄子卮言的取义,就是说,他说的话都是无成见之言,正有似漏斗,他是替大自然宣泄声音的。”叶玉麟《白话译解庄子》则直接将“卮言日出,和以天倪”译为“谈话像杯中的水,随地改变形状,只是随机应变,自己没有常主,所以日新月异,没有一定;但是总和自然之理相合”。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首曰:“著书何似观心闲,不奈卮言夜涌泉。”“卮言”取的是“出之不尽”的意思。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言语。”
上述各家的观点是略有差别的,但都注重到一个“无”字。这是卮言的根本特征,也是庄子认识世界的根本态度。庄子反对人们按照个人的片面观点去辩论,认为这样是无法达到“至人”境界的,只有秉持“无”的包容态度才行。在《齐物论》中,他谈到了一个范畴——人籁。冯友兰先生这样阐释道:
人籁由人类社会所说的“言”构成。人籁与由风吹成的“地籁”不同,它的言由人说出的时候,就代表人类的思想。它们表示肯定与否定,表示每个个人从他自己特殊的有限的观点所形成的意见。既然有限,这些意见都必然是片面的。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他们自己的意见都是根据有限的观点,总是以他们的意见为是,以别人的意见为非。
庄子肯定一切人与物的独特个性及意义,认为争辩没有意义。他认为:“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对此,庄子提出了他的主张,即“莫若以明”。但是怎样做到“以明”呢?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以上引文均见《齐物论》)
既然“外物不可必”(《外物》),那么就应该以虚心的态度去应对不定的外物和无穷的变化。这样,卮言便有了用武之地。
庄子的态度是“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要阐明自己的态度,仍然需要“言”。但又因为“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他便只好“变化无常”。由此可见,庄子卮言的“无”是迫于形式的“人为”力求达到“无成见”的“无”,是庄子力图使主观态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产物。
注释:
①张默生:《庄子新释》,转引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28页。
②转引自叶玉麟:《白话译解〈庄子〉》,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本,1987年版,第182页。
③刘逸生:《龚自珍己亥杂诗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页。
④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徐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7页。
On "Chuang-tzu"
Sun Xue-jiao
(Liaoning Advertising Vocational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110148, China)
"Chuang-tzu" is a wonderful book, its broad and profound thought, be free from things of the world outlook on life, and leisurely attitude, Chinese ancient intellectuals maintaining dignity a mental defense. Chuang-tzu used to bear the thought of language is also very artistic charm. 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Chuang-tzu" "Sanyan" inconclusive "Zhiyan".
"Chuang-tzu"; Zhiyan; nothing
B223.5
A
1000-9795(2014)02-0111-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2-20
孙雪娇(1979-),女,辽宁丹东人,从事文艺学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