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语用充实的关联理论研究

2014-04-17 10:06蔡晓燕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原型关联话语

蔡晓燕

(江苏宿迁学院 外语系,江苏宿迁223800)

一、有关语用充实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

语用充实在词汇语用学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McCawley(1978)首先提出了语用充实的概念。后来,在第八次国际语用学研讨会上,Deidre Wilson认为缩小、近似、隐喻扩展都是相同语用的结果,尝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寻求对话语的最合适的理解。然后,这个语用过程就被命名为“语用充实”。

Sperber and Wilson(1986/1995)在新书《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提出了关联理论,讨论和发展了两个主要的概念:语用扩充和语用收缩。Carston(2002)指出充实可以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缩小逻辑概念和实际概念之间的差距。因此,在理解话语的过程中,除了语义,语境和文化因素也应被考虑到。与此同时,语用学和另一个高速发展的学科语言词汇语义学产生了联系。

Sequeiros(2002)定义了翻译过程中中介语的语用充实,他也在法律翻译中把语用充实分为四种类型,即暂时充实、主题充实、话语关系的充实和言外之意的充实。

(二)国内研究

在我国,语用充实的研究开始于词汇语用学领域,研究的起步较晚,有代表性的学者也较少。冉永平是对词汇语用学和语用充实作出很大贡献的国内学者。冉永平指出,词汇语用学的目的在于对词义或语义描述不足的现象给予系统的解释。他们的语言编码意义或原型意义用在理解话语意义时被发现并不合适。因此,这样的话语意义需要收缩或扩充,直到在语境中达到最优的关联。事实上,语用充实有两个方向:语用扩充和语用收缩。冉永平(2008)声称松散性和字面意义是词汇项目的两个基本特征,不同于Carston(2002)的描述。语用充实包括收缩或扩充。收缩是从词汇的松散意义选择它的语境意义的过程,而扩充是寻找它近似的或隐喻的扩大意义的过程。李成团(2010)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语用视角构建诗歌翻译的模式。他研究对比了汉语古诗的不同英译,分析译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语境补缺,并且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这两个方面对译语进行语用充实,为语用充实理论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模式。

二、语用充实的定义和理论

话语的理解既不是简单的寻找原型意义,也不是简单的信息处理。我们把听话者接受到的信息结合语境、百科信息等进行加工的动态过程称为“语用充实”。语用充实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条件:拥有目的语的原型或编码意义;结合话语交际者的百科信息;结合具体的语境。在很多可能的语义表达中,听话人的任务就是在语用基础上选择目的语含义。

(一)语用收缩

语用收缩指交际中某一词语的编码意义在具体语境中所指范围或含义的缩小。某一词语或结构可能有很多种含义,且有的词语所承载的信息可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或含糊性。听话人必须根据语境对话语进行加工才能获得最合适的含义。这个过程被称为语用收缩。例如:

(1)He is not drinking today.

(2)Churchillwas aman.

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下,例(1)可能被理解为:他将不会喝任何液体;他将不会喝任何类型的酒;他不会喝大量的酒。每一个的理解都比前一个语义更缩小了,有更受限制的外延。例(2)表明语义缩小不仅可以发生到不同的程度还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在不同的环境下,发言人可能传达丘吉尔是一个典型的男子汉或丘吉尔是一个完美的男人。但到底指的是典型的男子汉还是完美的男人,还是取决于语境。要注意灵活的处理收缩。

(二)语用扩充

语用扩充就是原型意义或常规意义的语用弱化、延伸。在言语交际中,某一词语传递的信息通常不是其字面意义,也不仅是结构的组合意义,而是表达比字面意义更广泛的意义,也就是听话人在话语理解时选择了特定语境条件下的延伸意义。近似、夸张、隐喻延伸和类别延伸是语用扩充的四个主要类别。

有时候,说话人并不追求话语的精确性,信息的表达存在近似与松散的现象,也可以用语用扩充的方法来理解。例如:

(3)This coat cost1.000 dollars.

类别延伸指的是有些用语在一定的时期或范围内是一种特指,但是它的适用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的扩大。例如:

(4)王涵将成为下一个郭晶晶。

(5)我希望中国能多出几个章子怡,中国的电影能走向世界。

例(4)中“郭晶晶”并不是指现实中的真实郭晶晶本人,是借指像郭晶晶一样的在跳水运动方面具有天赋和精湛技艺的跳水运动员。例(5)中“章子怡”也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章子怡本人,而是指像章子怡一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明星。可见,“郭晶晶”、“章子怡”等所指得到延伸。

我们将上述例子中出现的近似、延伸、夸张、隐喻等用法都称为“语用松弛”现象,它们都是语用扩充。话语的交际意义不一定是其词典意义、编码意义,可能是扩充后的语境意义,也可能是原型意义的弱化和延伸。

三、语用充实的关联性阐释

关联理论是对人类沟通和认知的语用解释,Wilson(1995)认为理解话语就是寻找话语的关联。关联理论对词汇语用学的话语理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语言的交际意义不能仅仅理解为词语的词典意义、原型意义以及词语结构的编码意义,还要结合语境和实境,具体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是否需要涉及寻找目标信息的关联性等。同样,词语的语用扩充和收缩也是以关联的选择为导向。当听者寻找到话语关联时,语用充实就随即停止。在实际语境中,寻找信息的关联性是语用收缩的一个特性。寻找关联信息制约了听话人进行语用收缩和语用扩充。在此过程中,语境假设、输入信息和认知效果之间相互调节,一旦听话人寻找到足以关联的语境信息,语用充实就结束了。无论是语用收缩和语用充实,其实都是一个寻找说话者信息的关联性过程。当然这种关联性要结合对话的语境因素和词语的原型编码意义。

语用充实理论说明了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是一个语用与认知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语用充实的理论强调语言的使用受制于特定的语境,也就是词语的语境语用化现象。目前,国内有关语用充实理论的文献资料很少,所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

[1]Wilson.D.Relevance,word meaning and communication: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 of lexical pragmatics[J].Modern Foreign Languages,2004,(27).

[2]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5).

猜你喜欢
原型关联话语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包裹的一切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奇趣搭配
智趣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