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小型创新企业发展“缺后劲”问题研究

2014-04-17 10:06寿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广州经济

林 寿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520)

原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曾讲过“如果广州再没有忧患意识,积极实现经济转型,被天津赶超将不可避免。”天津能否赶超广州成为中国第三大城市,学界与政界曾有过激烈的讨论。2012年,天津的GDP虽然不及广州,但增幅却高出3%。如果广州不能突破,那么保持多年“全国老三”的地位恐被取代。2013年,广州的增长目标是10%,仍落后于天津12%。若以GDP考量,广州有可能很快让出“第三城”的位置。但从广州、天津的区位和资源看,可说是各有所长。天津的发展更多的依赖大型国企和外企;而广州的服务业和民营经济使其内生性增长更胜一筹。广州与天津,一个贵在质量,一个则以快取胜。广州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加大项目开发和投资。不过从产业结构上看,广州似乎更合理。为了保住“第三城”的地位,解决发展“缺后劲”的问题,广州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第一是加大南沙区的开发力度,通过大项目的投入实现GDP的快速增长。第二是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大对中小型创新企业的的扶持力度,解决“缺后劲”的问题。

一、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概念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中小企业,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标准。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等,量的指标包括雇员人数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所以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中、小三种企业类型的划分,但在确定大中小的标准上却有所不同。欧盟和英国在定义小企业时,既有定性标准又有定量标准;有些国家采用定量标准来定义小企业,如日本、德国等。我国中小企业的定义是: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其余均为小型企业。

(二)创新的概念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意识创新等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引入生产体系或者把已有的要素和条件进行新的组合,其目的是为获得潜在的利润。狭义的企业创新就是指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创新可以分解为创新的主体、创新的性质和创新的能力。

(三)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概念与作用

中小型创新企业是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在5亿元以下,能够从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的企业为中小型创新企业。近年来,广州市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目前全市约有中小企业21万户,占全部企业数99%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民营企业约占85%,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民营经济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民营经济的聚集发展为广州经济发展闯出了新的模式,并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广州中小型创新企业的主要类型

(一)服务创新型

作为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广州企业的服务创新是广州市经济发展的结果。作为广州市名片之一的“广交会”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州经济发展能否搭上这个平台。伴随着新经济的兴起,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指的不是传统的服务而是现代服务。同时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消费者追求个性越发强烈,需求的多样性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无限的机遇与空间。另外,信息革命为中小企业通过网络等手段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开辟了捷径。所以广州在将来发展的方向上应该扶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二)工艺创新型

广州工艺创新型中小企业比较多是因为多年来一直是粤港合作“前店后厂”模式中的厂家,有较强的深加工能力,随着粤港合作的深入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加强,独立创办的新企业越来越多,造就了广州工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数量非常可观。笔者认为广州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应有所侧重,加强对这类型企业的扶持,结果应该会比较快体现出来。

(三)技术创新型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产业的成长模式。像腾讯等企业的创业资金都很少。同时,在科技的带动下,消费者追求个性的心里越发强烈,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另外,信息革命为中小企业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创新开辟了捷径。广州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找不出像深圳的华为、腾讯等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都是从零开始的民营企业。将来广州应该借鉴深圳,走出一条适合广州的道路。

三、制约广州中小型创新企业发展的障碍

中小企业承担着高税收负担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从名义还是实际税负都偏重。广州的中小企业税收占销售收入的负担率为6.81%,高于全市各类企业6.65%的平均水平。过重的税负增大了企业的负担,而且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和竞争能力。除了税负外,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制约的广州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发展。

(一)创新意识和观念的障碍

广州的多数中小企业主认为,自主创新的风险大而回报率不高。小部分企业主认为没有必要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同样能使企业发展壮大。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着“桥头堡”的作用,的确有不少企业在引进技术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但从总体上可以看出,引进的技术大部分是将近淘汰或低利润的技术,而且没有注意消化和创新。这是广州的中小企业不能通过引进技术走上创新的原因。

(二)金融服务体系的制约

创新需要资金,但广州的中小企业缺少畅通的融资渠道。虽然广州在金融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在全国是比较发达的,但在世界范围来看还是比较落后。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获得资金的支持比较容易。例如美国除了有法律的扶持外,还有相对成熟的风险基金给予支持。日本二战后十年间,政府针对中小企业所承担的经济职能和其自身的优劣势,制定了《中小企业稳定法》等相关法律,改善了中小企业内外环境。之后的50年间,日本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基本法》等法律来确保中小企业金融等政策的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复苏。而在广州,虽然近些年有金融政策的扶持,但是主要的受惠对象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资信较弱,在广州的融资渠道又相对单一,民间金融又不成熟,这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阻碍了自主创新。

(三)行政体制制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广州虽然也有中小企业促进局等部门,对于中小企业的进行创新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明,导致在出现问题时互相“踢皮球”的现象。特别是有一些行政审批部门没有服务意识导致中小企业的创新受到影响。而且重审批轻监督导致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成本高企。

(四)人才的短板影响自主创新

广州的高等教育与其经济地位不相符,特别是产学研环节的脱节导致人才培养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快速成长的企业无不是在创新型企业家的推动下发展的。阿里巴巴就是就是最好的证明。政府应该在产学研的结合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予以指导,特别是技术转化方面。

四、加强对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扶持

广州的中小型创新企业对广州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后有追兵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加强对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扶持,使其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解决广州经济发展“缺后劲”的重要措施。为此,广州必须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机制。尤其要厘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谨防政府越俎代庖,使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成为新的“穿衣戴帽”工程。此外,还要从下面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对外贸企业

广州的经济是外向型经济,是全国最重要的出口基地。广州应该扶持重点出口行业转型升级、支持品牌发展。缓解创新型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采取“政银企”合作方式,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择优选取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外贸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选择有贷款需求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予以扶持并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对外贸品牌按照不同情况给予扶持;支持品牌培育、宣传和推广等公共服务。通过这些扶持让中小型创新企业快速发展。

(二)税收优惠政策

与财政政策相比,税收政策更容易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比如扣除研发费用等之后再交税容易鼓励自主创新。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对因研发活动而产生的研发费用在税收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优惠或抵免。在英国,对于企业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支出部分,可享受的税收减免;对于刚创办的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如放弃税收优惠,则可获得占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的24%退款。这些政策广州政府可以借鉴。

(三)政府采购项目留给创新型中小企业

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拓展市场,广州政府在采购方面应该落实中小企业采购政策,预留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的1/3以上的份额给中小企业。这些政策对其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市政府对现有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利用采购政策进行适当引导。对于获得科技厅等相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纳入了政府采购目录。同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购进仪器、设备等用于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

(四)人才引进方面给予同等待遇

中小型创新企业要发展必须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广州应该采取更柔性的用人机制,以吸引“海鸥教授”、“飞行博士”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服务。为此必须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机制,鼓励科技人才加入中小民营企业队伍。特别是高端人才走向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渠道要拓宽,给予他们身份待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走向企业。

(五)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个人所得税的完善可以充分调动高技术人才的积极性。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应对高科技人员与创新项目挂钩的薪酬给予一定的优惠,鼓励个人靠知识致富,对个人转让专利等,可按照一定比例免征个人所得税。对重大的创新项目所取得的奖金等,可视情况欲与减免。对企业聘用高学历人才的,应扣除学习培训费用。对于企业分配给科技人员的红股所得免税。

广州与天津的“第三城”之争的关键是中小型创新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广州的企业表现出越来越强强的抵御能力。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被动地等待政府扶持,更多是靠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需要根据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变化,结合政府的政策调整发展战略,在摸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从经济数据上看,经济形势明显好转,说明政策是及时有效的。随着工艺创新型、技术创新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广州发展“缺后劲”问题就迎刃而解。广州的目标也就不再是中国“第三城”而是“第一城”。

[1]张晓春.探析民间融资的发展[J].经济师,2010,(6).[2]崔 燕.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知识经济,2010,(3).

猜你喜欢
创新型广州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多彩广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