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天津塘沽300451)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完成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办好一所高职院校的重要环节。若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技能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实训基地建设是重要保障。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可加大实训教学的改革力度,提高实训教学设备水平,增强院校自身专业水平。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以场所装备技术配置为核心能力,规模化、多样化、规范化实施全真或高仿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等就业导向课程计划诸种实践教学资源有序整合的系统。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生产性实训”这一概念。它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既有育人功能又能完成实际生产工作任务并产生经济效益的教学活动,具有教学与生产的双重功能,同时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院校建设方案研讨会上指出:“职业院校要强调生产性实训,其含义就是实习实训出来的产品有可能被别人使用,就是尽可能真刀真枪地干,让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增长胆略。”
对生产性实训基地概念的认识,笔者引用概念是按企业的运行方式进行运作,除了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外,还能生产用于市场销售的产品,并通过市场实现基地产品的销售,基地管理、经营、营销等全部按生产性企业标准进行,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硬件基础,是工学结合完全实施的一个重要平台,离开这个实质性的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就会失去其本身意义。
(一)有利于专业实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通过基地建设,一方面,实训教学硬件条件可以得到提升,教学资源也能达到合理的利用,满足了专业核心实训课程的教学要求,同时也使实训项目标准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达成了统一;另一方面,实训教学设备若达到了新的高度,如购置先进的设备,必然能增强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及实训功能,优化综合性实训项目,还能将学生的技能训练项目保持先进性和特色性。
如果能在实践教学设施与专业建设配套完善、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构建岗位基本技能训练、岗位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适应性综合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以生产性教学工厂为特征的实训教学模式,可以带动专业群组的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专业性高技能人才
具备综合素养与专门技能的双优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综合素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基础条件。专门技能是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适应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专业教学中可以完全实施“综合素养+专门技能”的培养模式。学生进入实训阶段时,到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系统化、企业化培养。各类专业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进入基地接受实践教学,每一项任务式实训都可以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岗位生产实践。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岗位技能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生在毕业前,按实训成绩的不同分别进行技能鉴定考核,考取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三)有利于开发社会服务项目
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可利用实训基地与专业技术资源,扩大对区域中小型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的规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发岗位技能培训包,为企业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等项目。
实训基地可以针对企业拓展培训功能,增加专业对口的中、高级技能培训,这样不仅能提高培训效果,还能为企业培养出优秀人才。同时,实训基地可以借助企业的各种资源,实施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高级工程师、技工为基地长期兼职实训教师,并与院校教师共同开发企业需要类型的实践课程,以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形成一个互惠互利的产、教结合的好局面。
(四)有利于实现实训基地功能的最大化
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主要平台,通过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深院校与专业领域企业合作。这种合作不仅从实训教学、培训、服务等方面,还应在技能开发和订单式人才培养、生产经营与产品创新等领域紧密结合。基地应建设成为集实训教学、专利研发中心、技能考证、企业培训和产品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多样化的实训基地,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基地的自身功能,为区域建设和行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根据经济发展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实训基地建设要按行业企业的性质特点,作好建设发展规划。既要满足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要考虑基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基地硬件环境贴近企业实际情况。通过企业真实环境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按照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进行专业技术训练,体验真实工作场景的实际操作训练。二是根据行业企业技术发展配置先进设备。让学生通过产品制作类实训项目,能够达到企业对员工先进技术、工艺和实际应用专业技能的要求。三是拓展实训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通过多种实训教学项目,掌握核心专业技能,熟悉、了解专业相关的技术,得到企业认可的工作能力、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四是满足社会服务功能。基地建设不仅承担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实训教学任务,还要服务于社会、企业的培训任务。这里包括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鉴定、企业职工培养、社会继续教育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支持等相关内容。
(二)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
基地运行的模式有很多种,根据目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实际运行模式的调查结果看,大致分为“独立型自主”和“校企合作型”两种,绝大部分实训基地是按照独立自主型模式建设。独立自主型是指实训基地完全由学校投资建设,并实现自我运行、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负盈亏,也是学校不可分割的部分。该类型实训基地有利于院校统一管理,组织机构自顶向下,要指挥清晰、权责分明。院校可根据基地实际情况与运行状态,及时对财务管理、人员结构、组织模式、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三)基地的社会服务开发机制建设
1.管理体制建设。结合实训基地实际运行状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一般来说,院校建立实训中心管理实训基地,并通过招标的形式聘请托管公司,配合实训中心做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管理等工作。实训中心主要负责制定与执行科学、有效、严格的基地管理制度和人员管理制度,做到明确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落实师资培养计划,完善相关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监管、考核托管公司。托管公司则是院校根据基地需要签订的服务类企业,这种企业要负责基地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具体包括实训教学设备资源、实训工具以及耗材的管理,做到账物相符,仪器设备及时维修与维护,同时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企业化管理。如遇各类设备、工具发生故障与损毁情况,做到及时与实训中心进行沟通。
2.基于基地内容的校企合作。为加强校内实训基地自身建设,需将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通常,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引进、专业建设、冠名班等方面,专业教学内容合作较多,涉及基地建设方面合作较少。加强基地方面的校企合作,能够提高专业“订单式培养”和“岗位技能实训”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助于解决学生进入企业岗位角色转换慢的问题,同时也可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帮助高职院校解决基地设备、耗材、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产、学、研基地校企合作模式。
3.社会服务开发功能与践行标准。社会服务项目主要涉及产品研发、基地设备改造、生产性实训项目制定、双方员工交流和订单培养等方面。实训基地应着眼于区域行业经济发展要求和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状况,对基地实训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建设相关服务标准,提升技术能力与设施设备应用效率,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应有功能。为提高基地整体管理水平,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应引入企业 ISO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固定资产管理、实训人员管理、实训教学过程管理、实训基地开放与合作、职业技能鉴定等关系到实训基地运作的因素全部处于受控状态,定期向上级单位公布运行状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提高专业领域技术水平,完善基地企业化管理,同时探索基地方面校企合作发展的新机制,服务社会企业,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合作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如果把企业文化、企业生活融入到其中,最终将会形成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院校也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阎 泽.实训基地概念探源与内涵逆思维—兼谈要素、意义、功能[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
[3]刘旭慧.我国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马连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5]杜学森.谈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