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梅霞,郑珠仙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国家、社会、社区、群体和个体等特定的系统中,同时存在相互联系且各自具有独立特征的多种文化,它在空间上具有多样性,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与美国由移民原因导致的文化多元化不同,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多元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概括地说,多元文化主要涵盖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等。这些文化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社会价值多元化和信仰多元化。
社会的急剧变革,各种思潮与文化的碰撞,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也使多元文化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特点。多元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它一方面推动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了我国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增加了个体的选择机会,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另一方面,在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中,不同文化的彼此激荡与冲突,强势文化的极度扩张,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信息化进程中的主导优势对外极力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给我国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带来很大冲击。
当前,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在中国社会已经形成,这是转型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作为主管机关的宣传部门,应该积极应对多元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多元文化在大学校园中也更为流行,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他们更容易受到影响。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积极的文化因素可以不断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消极的文化因素会不断腐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信仰。因此,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学会应对遇到的种种情况,探索出全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政治信仰迷失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受到影响。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渗透也随之而来。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多元意识形态难以甄别和取舍。当今,代表着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正受到严峻挑战,例如大学生所追捧的西方影视文化,其中都隐晦地宣传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众所周知,如果缺少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必然会导致理想信念和价值判断的混乱。特别是在政治信仰上,部分大学生对西方“自由主义”认识不清。以致丧失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多元文化中多种信仰并存的局面大大干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如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多样性,而不是单纯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道德标准多元化
伴随着多元文化出现的同时,人们的道德标准也多元化。面对不同的道德标准,部分大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上言行不一,出现“两面人”的现象。各种各样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层出不穷,让大学生们对其中蕴含的道德观难以有清晰的认识,导致道德标准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只讲权利,不尽义务的现象;在与人交往中持双重标准,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缺乏对他人的尊重;总是怨天尤人,眼高手低;对社会公德的藐视,对个人私德无所谓,等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不强,生活上铺张浪费,社会责任感缺乏。加之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人生道路上很少经历挫折和磨难,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性,在现实中,遇到道德选择时,不能很好地把握正确的道德标准。
(三)自我价值功利化
价值观一直以来被看做文化的核心,其形成必然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价值观必然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多元文化在满足人们娱乐消费和精神需求的同时,异化了人们对物质金钱的崇拜,尤其是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乘虚而入,导致人们自我价值功利化。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主群体,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比较容易偏离社会主义价值观,崇尚个人本位,导致价值判断的扭曲,形成功利化的自我价值观。近年西学东渐,西方的个人主义逐渐被一些大学生所认可,受其影响,一些大学生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有时候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不惜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一些大学生集体意识淡化,责任意识不强,人际关系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价值功利化越来越严重。
(四)思想活动复杂化
一方面,文化的多元化导致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快捷多变的发展趋势,而求新立异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热衷于捕捉这些复杂多变、动态的信息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预测和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发展下,有更多的价值选择空间,也导致了参差不齐的思想道德状况出现。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性、单向性和枯燥性已经不适应当今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多元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思想活动复杂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多元网络文化延伸了现实社会中的思想道德意识,各种健康和不健康的文化交织在一起,网络的平等与自由使大学生更加倾向选择其作为表达思想意识的平台。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化,出现监管不力的现象,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复杂化。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注重开放性与民主性
大学生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文化的选择和价值的判断上难以把握。由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东西方文化之间有许多相冲突的地方,道德评判的标准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而且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比较强、追求个性化的思想比较突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教育客体的实际情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观念是人行动的先导,积极的思想意识对社会实践起促进作用,反之,会起阻碍作用。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制性、单向性、灌输性等消极思想和观念,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开放等积极的教学氛围,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重一元导向与多元渗透相结合
多元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丰富多样化了,我们要善于借鉴其它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摒弃不良思想对我们主流文化的侵袭。只有用辩证否定的观点、开放的心态,客观地看待多元文化现象,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才能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我们要坚持一元导向和多元渗透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主流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指导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价值体统,它是我国坚定不能动摇的理想信念。在此基础上才能辩证地借鉴和吸收多元文化中先进的、积极的优秀思想和道德文化。因此,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随着多元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会变得更加优秀,才可以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层次性与针对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方法很关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在多种文化的交织和碰撞中,大学生呈现了思想价值判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点。信息渠道的多源性满足了不同层次主体的需求,尤其网络的普及,更体现了一种平等、自由的思想宣传空间,也打破了传统教育者优先掌握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灌输式、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多元文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变快、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思想心理状况也变得复杂化,呈现出个性化、多层次性的思想特征。因此,在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化,体现情感关怀。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注重专业性与全员性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要依靠一支专业队伍,还需要专业教师的配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对学
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当前,我国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主要有三个群体: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专业队伍,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也比较了解。但是,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活跃,追求多样化,需求个性化等特点使辅导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学不再是过去的象牙塔,大学生也不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境,要求辅导员更加专业化。一方面,高校应该积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应该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研究新时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由于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非常多,某些高校一个辅导员所带学生甚至可达到四五百人,即使他们再专业,精力毕竟有限,因此,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创新,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仅应该体现专业性,更应该体现全员性,吸纳专业教师队伍参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又要在专业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应该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管理与服务中实现育人目标。
[1]王学风.论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J].科学社会主义,2006,(4).
[2]余冠军,雷 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J].石油教育,2008,(1).
[3]张晓平.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
[4]吴 惠.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12,(8).
[5]董言志.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2).
[6]韩 旭,赵东倩.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2,(2).
[7]王新燕.浅论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
[8]徐 平,王厚荣,彭 涛.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