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式理论的非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

2014-04-17 08:14潘华菊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翻译图式

潘华菊

(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1)

基于图式理论的非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

潘华菊

(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1)

随着四六级试题调整后翻译题型分数的提高,非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重要性逐渐凸显,本文在对非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方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式理论的非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该方法的主要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翻译综合能力的目的。

图式理论;翻译课程;教学改革

一、非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四六级试题调整后,翻译题型由句子翻译发展到段落翻译,分数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提升到15%,这应该成为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新的风向标;“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基础翻译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用翻译教学”两种组合模式,为大多数学生提供了接近翻译,学习翻译的机会。但就教学方法而言,则大同小异,多数教师采用练习、讲评、介绍翻译技巧的方法。教师与学生都感觉翻译课意义不大。教师对这种情况感觉很无奈,学生尽管对翻译课有兴趣,但觉得学不到什么。这种情况不利于翻译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合格的翻译人才。有论者把图式理论和翻译过程结合起来提出了翻译图式的概念(刘明东2002),即/当译者处理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某一具体问题时在大脑中所激活的相关的内在知识。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翻译图式是译者在翻译过程(狭义)中所激活或调用的图式。翻译图式的激活是由翻译过程中的问题触发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翻译的过程主要分为理解和表达两大阶段。理解实质上是对源语信息的正确解码,而表达实质上是用目的语对源语信息进行恰到好处的再编码。在翻译的理解阶段译者需要对源语“图式”进行成功的解码,在表达阶段译者需要进行成功的目的语“图式”编码,这样才能造就出上乘的译作。因此如何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建立翻译理论图式,比便在翻译实践中激活相关图式指导实践,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已经成为非英语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非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不少翻译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翻译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探索,产生了多种具有新意的翻译教学模式,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过程教学法”等。也有人提出“集中讲授+分散辅导”的方式,将相似专业的学生集中起来讲授翻译知识和技巧,再依据学生就读的专业进行细分,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别辅导。

笔者也在课堂上进行了相关的尝试,首先,在翻译教学中引入了回译,不仅是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汉之间的差别,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回译进行翻译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审视顺译文和回译文,适当的回译练习,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更好的培养了学生汉英语言的对比意识。

三、非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依据英汉互译基本理论与技巧以及实际应用需求,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堂形式、学生的学习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汉互译的翻译图式,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激活,从而使学生初步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传播知识的能力(交流沟通),了解将要学习的核心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教—学—练—考—评”融合一体的交互式新模式,为提升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开辟新途径,为学生今后的深化学习奠定翻译图式基础。翻译课不是简单的实践课,而应是理解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相结合、教会学生翻译规律及其方法的指导课,应集中体现教学不但要要“授人以鱼”还应“授人以渔”这一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使翻译课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非专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规划。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本课程拟在综合分析课程所涉及理论知识及其大量相关应用的基础上,全面细化大学英语(实用英语翻译)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各个知识点,确定大学英语(实用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基于教材进度,有计划地分阶段系统讲授翻译的原则、标准、过程和要求等基础翻译理论知识以及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加强英汉语言文字结构的对比教学,有效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转换,为学生建立相应的图式,以利于其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通过已建立的图式的激活指导其作出正确的翻译;.教师给出典型的英译汉实例,进一步说明如何应用所讲解的翻译技巧;在讲解理论知识和分析具体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作一些课内和课外的翻译练习,并且让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评讲,这样,通过理论讲解和翻译实践活动的反复交替进行,学生们可以较好地掌握翻译实践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积累较多的翻译实践经验,明白将来该怎样努力才能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

(二)任务驱动与互评互学的教学组织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提升。在非专业翻译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就是翻译技巧与知识和翻译实践的结合,通过设计包含教学要求知识点的学习任务设计,在实践过程中进行验证和学习。根据学生的程度,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用于英汉词汇、句子及段落的章节教学中。每次提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到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以便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评价指正得出最佳译文,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并辅以少量课堂实践对刚总结出的翻译图式加以巩固。

当所有课程知识单元学习完成后,教师最后布置课后强化任务,将课堂教学中帮学生相关翻译图式通过完成课后任务加以激活,指导实践,以期保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以这种“教—学—练—考—评”融合一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翻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开辟新途径,为学生今后的深化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摒弃传统的仅考察译文和原文之间的转换关系的快照式的测评方式,主张长时间、多方位地考查学生对翻译图式的建构、价值观的形成,无疑能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改革非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考核机制,整个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即形成性考核、自比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1.形成性考核。课程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左右,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以及参加小组活动和其他活动的情况构成其翻译档案,即学生完成的翻译任务以及在完成过程中对问题处理、策略选择的记载,从而确保整个评价过程的可信和真实。

2.自比性考核。课程自比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10%左右,主要是指让学生对课前任务的译文与在听完老师授课后的译文进行自比,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并重视翻译图式建立与激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达到翻译能力的提升。

3.终结性考核。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60%左右,课程考试由任课教师按照课程组统一制定的考试模式进行。

通过上述考核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做到科学、客观、统一和标准化,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结合起来。

[1]唐汝萍.翻译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韶关学院学报,2010(1).

[2]李佳,张欣.项目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的应用.职业,2011(5).

[3]戎林海.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1).

[4]黄丽敏.“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浅论.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

[5]丛惠媛.翻译课程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实践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6]刘明东.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外语教学,2002(6).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ranslation course for non English majors based on schema theory

Pan Hua-j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China)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translation test scores after adjusting band four and six questions,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course for non English majors is gradual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eaching translation course for non English major, a kind of non English Majors of schema theory to transl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assessment methods to comprehensively elaborate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method, w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schema theory; translatio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H315.9

A

1000-9795(2014)03-0378-01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19

潘华菊(1980-),女,江西鹰潭人,嘉兴学院教师,从事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英语翻译图式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