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琳 张 彦 江 彪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研究生德育工作探索与创新
程 琳 张 彦 江 彪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研究生德育教育质量关系着我国高水平人才的综合素质。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生思想和行为的普遍特点,指出当前研究生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对改进和完善德育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研究生;德育;探索创新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使他们具有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当前研究生的道德素养总体是好的,但与我国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加强研究生的德育教育不仅是研究生群体自身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我国人才战略的必然要求。
1.个体属性差异性,导致问题多样化。研究生与本科生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年龄跨度较大,在笔者所带的硕士生中,同一届的年龄跨度在4-5岁左右,不同年级年龄跨度更大。不少人在考取研究生时都已到了适婚年龄,有些都已或正在准备结婚生子,有的已婚研究生还会面临夫妻分居两地,孩子的抚养教育以及毕业就业时整个家庭的安置问题。还有不同生源地、家庭背景带来的生活习惯、观念的不同,由此会产生各种学习以外的多样化问题。
2.读研缘由不同,奋斗目标不一。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多人选择读研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对某一专业领域深感兴趣,想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学习,有的是希望提高学历,增强求职竞争力,也有跟风从众,看别人考研自己也考,或者是未能找到合适工作,选择在校园多待几年,对未来还没有合理的规划和清晰的奋斗目标。读研诉求各不相同。
3.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淡漠。研究生学习阶段重在自我探索发现,需要不断挖掘自我学习潜能,强化主观行为能力,所以有着较强的自我奋斗意识,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位论文、职业技能等能帮助自己走向成功的信息特别关注,希望自己尽快成才,而忽视了自己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与个人发展不相干的事物漠不关心,集体意识淡漠。
4.社会阅历相对较多,思想心理欠成熟。随着接受教育的深化和社会实践的广泛,研究生的社会经历相对丰富。但是其社会阅历的局限性和思想方法的片面性,也导致了他们的思想心理时常充满矛盾,表现为有时面对社会的阴暗面不能正确认知,求全责备,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时,常表现出不满情绪和失衡心理,心智仍然欠成熟。
5.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行不一。总体来说,研究生具有正确的道德立场和价值取向,对现实政治有积极评价,也认可正直、诚信等优秀品德。但是这些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和对他人层面,一旦落到自己的言行时往往出现知行不一,缺乏自制和约束力,常以自我为中心,价值追求功利化。
1.创新品格。创新品格是指从事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道德品德,创新的成功依赖于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冲动,而这种创造的热情来源于个人对事业乃至生活的热爱。飞速发展的时代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当然这样的人才首先需要具备创新的品格。
2.科研道德。不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研究,都要讲究诚实守信。一些研究生受到社会上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对待学术科研态度极不端正,学习上投机取巧,沉不下心,运用“剪刀+浆糊”的方法,速成自己的科研论文,以换取学分。这样的科研态度不仅出不了好的学术成果,而且还违背了处世为人的基本信条。
3.人文素养与科学文化的渗透融合。人文素养应与科学教育相融共生,研究生要靠自己在所处的文化环境中积极主动的思维和体感学到东西,通过开设人文博雅讲座,让整日埋头于试验科研中的研究生感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内涵,从中激发科研灵感,培养兼具科学探索和人文情怀的高层次人才。大学文化正是以文化的形态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职业素养。经调研发现,目前研究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时有出现思想功利化、就业期望过高、自身就业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在职场中无法与领导同事愉快共事,产生沟通障碍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在提醒高校,对研究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也必不可少。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职业素养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谦虚好学、善于沟通、团队协作等职场能力。职业规划是研究生自我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帮助他们量身定制个人生涯规划,并提供实践平台使他们充分得到锻炼和成长。
5.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研究生的德育内容中,也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宽容的品质,能够正确客观的评价自我和他人。进行挫折教育,让研究生养成较强的抗挫能力,并获得积极适应挫折的技能和方法。情商培养,使研究生在任何状态下都能良好的调节自我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1.理论与实践结合。长期以来,研究生的教育仍然以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要从根本上转变这一观念,就必须从思想理论上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德育工作大纲、规范构建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在政策引导和机制的保障下,将德育渗透进课程设置中,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各类实践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塑造人格,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落到实处。
2.活动载体的虚实结合。要借助班级、社团、研究生会、社区等多个有形团体和空间,开展各种主题多样,喜闻乐见的专题讨论、实践活动,使研究生们在相互学习交流中促进共同成长。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研究生认同和实践德育教育的目的,激励他们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创新、自强乐观、服务奉献”的要求来完善自己。
此外要充分应用互联网的强大力量,积极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平台,积极宣传先进典型、优秀人物,大力弘扬正气。以一种更为现代、更为有效的方式使德育变枯燥为生动,将思想性和政治性融于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
3.自律与他律结合。德育的本质特点是以人为中心,自我教育是以教育培养为条件,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实践环节把教育内容内化为自我的思维模式,沉淀为行为习惯,成为推动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和自我成才的一种模式。所以研究生的德育要坚持打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通过教育使研究生依靠自己的内部力量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监督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教书育人,老师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对研究生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老师们应因材施教,从做人、做事、做学问各方面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还包括学校的规章,组织的约束以及同学间的相互影响都能给自身带来积极正能量,实现他律。
[1]刘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德育实效性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05).
[2]郑文轩,石长青,杨瑛.关于加强研究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5).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Cheng Lin, Zhang Yan, Jiang Biao
(Shanghai Foreign Economic and Trade University, Shanghai,201620, China)
Moral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our comprehensive quality talent of higher level. This paper aims at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behavior,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 in the current graduate education,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postgraduate; moral education; innovation
G641
A
1000-9795(2014)01-0043-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1-27
程 琳(1980-),女,上海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张 彦(1970-),女,辽宁沈阳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江 彪(1976-),男,安徽淮北人,讲师,从事教育学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