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学生的层次不同,对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评教工作,把学生评教的分数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考核的重要依据,进而与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以及工资等待遇挂钩。有的高校把每学期学生对教师评教的成绩直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成绩,但我国学生评教机制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目前还不是很完善,各个学校采取的评教方式也不尽相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就高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对策谈谈看法。
1.学生给教师的评教分数未必能完全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有的教师授课严谨认真,对学生课上要求严格,考试不徇私情,对不该及格的学生绝不姑息,有些学生特别是差生给的测评分数就比较低。有的教师在课上对学生的不听讲行为很少管束,甚至为了提高自己的评教成绩,有意讨好学生,考试批卷较松,让很多平时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也能过关,学生给的评教成绩反倒很高。有的课程本身较难,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较高,考试不及格率也较高,而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平时上课就听不懂,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期末考试自然也通过不了,测评时就给任课教师打低分,即使教师授课较好,但因为课程难度的原因,也得不到高分。还有的教师虽然自身水平不高,教学和科研能力都比较薄弱,但为了弥补内涵的不足,想尽办法做一些表面文章,上课时经常进行表演和煽情,活跃课堂气氛,并在语音、语调等语言表达技巧上面下功夫,尽管其授课内容空洞,讲不出多少真正有用的知识,却也能获得不少学生的好评。还有个别教师在学生评教以前,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要给其打高分,用考试成绩等要挟学生,甚至为了提高自己的评教成绩,对授课的学生做一些私下的工作。在学生评教的影响下,大学里的师生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一些教师为了拉拢学生,与学生搞好关系,上课的内容不多,段子不少,而要求严格的教师反而不受学生欢迎。有的学校在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还可以对任课教师进行测评,有的学生就拖延时间,等到知道考试成绩以后再评教,看到自己某门课的考试成绩低,就给该门课教师打低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担心自己给学生考试分数低,学生评价时会给自己低分,只好让一些不该及格的学生过关。以上情况很难保证学生给教师评教成绩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学生评教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现在很多学校实行网上评教,学生在网站上评教是匿名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学校给的评教任务,随意给任课教师分数。有的学生登录评教网站后,给教师的测评成绩很随意,一个学期上的课程,可能不到一分钟就点击测评完了,对哪个教师印象好些,就给成绩高些。有些高校为了保证学生能专心学业,规定低年级学生在宿舍不能上网,学生要到学校的公共机房或到学校外面去上网评教,学校给学生评教的规定时间往往集中在每学期末的几周,而到学校机房或到校外上网毕竟电脑数量有限,经常有同班或彼此熟悉的学生委托其中的一个学生去代为上网评教,被委托的学生带着很多其他学生在评教系统的用户名(一般是学号)和密码去上网给教师测评分数,被委托人要分别用不同人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给出任课教师的测评成绩。这样评出的成绩实际只代表一个人的意见,随意评价的情况就很常见了。由于一定数量的不评教学生的存在,导致部分教师的课程很少有学生评价,而一些学校规定对一门课程的评价学生数要达到一定比例,如上课人数的一半以上,该测评成绩才有效,致使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评价其课程的人数不够,就没有学生评教成绩,从而影响任课教师个人的教学质量考核成绩以至于职称、工资等方面的待遇。
3.一些高校的评教指标体系设计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都是各个高校自己设定的,往往是学校教务部门的管理者拟出,经学校通过后成为正式实施的评价标准。但评教指标的设计者往往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人员,不是任课教师,因而拟定各项评教指标时经常是依据自己对评教工作的看法,指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有的学校制定评教指标时不注意征求并听取各学科任课教师的意见,指标缺乏科学性,有的高校对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课程、理论课和实践课等不同类型的课程都采取同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但实际上各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区别很大,要求学生用同一指标体系评价不同类型的课程,很难保证评价结果能准确反映出不同类型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的高校评教体系的各项评价指标表述得比较含糊,各指标分值的区分度不够,不利于区分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在评教分数体制下,教师得到的只是讲授的这门课程的一个分数,但教师往往不知道自己教学的哪些方面得到学生认可,哪些方面学生有意见,需要改进和提高。这就需要除了评教分数外,增加学生对教师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的内容,并反馈给任课教师。
1.通过各种渠道教育学生公正评教,规范评教过程,维护学生的评教权利。每学期进行学生评教时,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要做好评教的组织动员工作,在给全校师生的评教通知中,应该要求每位同学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学校和院系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工作部门人员以及班主任都要协助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指导教育学生公正地评价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通过校报、校园网、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校园广播等宣传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学生评教的重要意义。学校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认识到公正、客观地评教会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本人,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评教活动中来,公正、认真地对教师进行评价。对于某些教师私下找学生拉关系,用不正当手段提高自己测评分数的行为,学校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惩罚措施,一经发现,学校要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违纪教师处分,坚决杜绝各种评教中的不正之风。
尽管很多学校的评教系统采取学生匿名评价的方式,但各个学校的评教系统的设计和功能不一样,如有些学校负责管理评教系统的教学管理人员也能看到每个学生对各门课的评价情况。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对学生评教的数据予以保密,使学生评教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任课教师会知道自己的评教分数,从而能够更加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
2.改进评教方法,保障教师的权益。对于有些学生知道课程考试成绩后,再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可能导致的对教师评价结果不公的问题,学校可以对学生评教系统进行设定。如学校采取网上评教的方式,评教网站限定学生必须将本学期所上的全部课程评价完后,才能查看考试成绩,学生不评教,或者不完全评教,就看不到自己本学期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这样,学生在评教完成后才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对于任课教师也是一种保护。评教后才能看成绩的方式也可以促使原来不愿评教的学生参与到评教中来,不评教的学生有很多是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不在少数,而学校的补考往往安排在新学期的开学初,学生为了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以及是否需要补考并加以准备,就必须对教师评价,然后才能查看考试成绩。这种先评教后查看考试成绩的方式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知道成绩后故意给教师打低分的现象,也能保证绝大多数教师的课程都能有较高的测评率,而参加测评的人数越多,评教结果才越可能公正,才能越接近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较高的评教率使任课教师了解到学生对自己讲授课程的评价情况,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解除了担心课程评价人数少而没有评教成绩,进而影响自己的教学质量考核的后顾之忧,有助于提高教师授课的积极性,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钻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上来,最终使教师和学生都受益。
3.改进学校的评教指标体系设计。在设计本学校的评教指标体系时,高校需要多征求不同学科任课教师和不同专业学生代表的意见,对合理建议要采纳应用,确保评教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学校可以根据理论课、实践课、艺术类课等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性质接近的课程采取同一评价指标,不同类型的课程则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由于理工类课程和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授课方式和要求差异很大,即使同是理论课,理工类和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评价标准最好也要有一定的差别。高校要通过合理设置评教指标体系,使评价指标尽量贴近各类课程的特色,以保证评教结果能真实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部门设计的学生评教表对各评价指标的表述也要具体明确,不要表述得很含糊,使学生不好做出准确的评价,以至于影响评教的结果。
学校对评价指标的数量和各个指标的权重要合理设置。评价指标过多或过少都不宜,评价指标过少,就不能完全覆盖评教的考查内容;评价指标过多,又可能导致学生在评教时产生不耐烦的情绪,影响评教结果的准确性。评教指标数量在15到20个之间比较合适。各个指标的权重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既能体现对教师教学测评的基本要求,又能有一定的区分度,适当拉开教师测评的分数,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的真正差距。
学校在评教系统中,还可以增加学生自由建议的栏目。如学生给教师测评打分后,可以在评教系统中按照自愿的原则匿名留言,提出对该门课程的看法和对教师的建议。这样,教师就能够及时了解自己授课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对讲授课程的看法,有利于教师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美国一些高校的学生评教量表,前面部分是学生评价教师的量化指标,学生为任课教师打分,最后部分设有开放栏,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教师教学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自由填写的开放栏弥补了量化评价的不足,为学校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目前各高校的评教实施情况来看,还需要改进和提高。只有完善测评方法,有效组织学生参与评教,确保学生评教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性,进而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