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时碧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道德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诚信也就成为人们在市场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循的经济伦理道德原则,同时诚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当代高职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体现者,其道德水平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1.在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学习是高职生的主要任务,但据笔者调查,高职生学习方面诚信缺失严重,主要体现为:近年,高职生因考试作弊而受到严厉处分的屡见不鲜。据调查显示,有29%的学生曾有作弊行为,男生比例要高过女生,越是低年级作弊的可能性越降低。而且高职院校近年盛行剽窃之风,学术腐败的阴影一直笼罩校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论文,不是仔细钻研,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而是采取拼凑论文的方法,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在网上直接复制别人的论文,改头换面,直接交给老师。
2.在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高职生在经济活动中,为了个人利益,不顾他人或社会、集体的利益,弄虚作假,骗取贫困生困难补助。党和政府高度关心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但一些学生利用学校操作的漏洞,弄虚作假,出具家庭经济困难的虚假证明;大多学生恶意拖欠学费,有意不交,将学费挪作他用;有些学生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银行的正常工作和学校的声誉。
3.在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求职就业是高职生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当前高职生的求职履历“掺水”现象严重,临近毕业的高职生为了丰富自己的简历内容,虚构在校担任过学生干部经历,欺骗用人单位,填写虚假的社会工作和实践经历,拔高学习成绩,甚至伪造各类等级证书,虚构荣誉和专长,违背基本的道德底线,致使用人单位反感,特别是高职生签订就业协议后毁约现象更让用人单位陷入尴尬境地。
高职院校的学习是高职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将在其一生中产生深远影响。如果高职生诚信缺失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势必造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不信任关系,不利于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利于高职生人格的完善,将危害终身。而且高职生诚信缺失势必引发“不良示范”效应和负面影响,从教育层面来看,高职生这个特殊群体,其诚信缺失远比其他人群的影响更明显,其引发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和隐蔽性。由于在校期间,学生尚未直接步入社会参与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不会立竿见影,但一旦高职生互相影响,诚信缺失的人员就会出现倍增负面效应,有损高校的形象,当这些学生融入社会后,在祖国各行各业,诚信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就会凸显出来。再者,高职生诚信的缺失,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校期间的高职生诚信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代高职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体现者,他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分析当代高职生诚信缺失原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外在的客观因素如社会、学校、家庭等,也有主观因素如高职生自身。
1.社会教育因素。由于市场经济功利性影响,加上价值多元化和各种思潮的冲击激荡,我国某些领域出现信用危机,这对高职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诱发了一些高职生的行为模式与诚信意识的背离。经济上急功近利,造成了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观念淡漠,致使诚信规范被物质化、庸俗化、功利化,社会非诚信之风辐射到高职院校,高职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滞后性,政府诚信也出现一些失范现象,如政治领域中的滥用权力、权钱交易、贪污腐化等,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坑蒙拐骗、偷税漏税、制假贩假等,文化领域中的文凭造假、学术造假、广告虚假等,严重损害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2.学校教育因素。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高职院校德育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规范学生行为。一些高职院校没有跳出传统说教模式,甚至某些高职院校还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张嘴”水平,落后的德育手段和形式已不能适应诚信教育的现代要求。在评价机制上,存在重知轻德的弊端,内容上存在脱离实际的缺陷,不能达到实际教育效果。
3.家庭教育因素。家庭品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而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内容。但是,当代高职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某些家庭教育往往忽视子女的道德教育,同时,家庭教育仅限于学前和中小学时期,而高职时期则被排斥在外。许多家长认为高职教育问题就是老师的事;有的家长没有做到言传身教,有时为了自身利益,当着子女的面做言而无信或不孝之事。这些行为既破坏了公民道德建设,也对子女诚信品质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某些独生子女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自我观念强,缺乏社会责任,家长也很少过问子女在高职院校的表现。有的子女多门课补考或受到了处分,家长还蒙在鼓里。
4.高职生本身因素。当代高职生具有较强的开放思想,但涉世不深,道德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对诚信危害性认识模糊,对诚信道德缺乏判断能力,容易放弃诚信原则,产生失信行为。特别是生活中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实例,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诚信观,有时为了自身利益,违心失信。当代高职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优裕,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心理脆弱,行为表现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人为我做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为家庭、为他人做什么,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个人自私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双向选择时,往往为利而舍弃诚信。
5.制度缺失因素。我国现行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制度制约少。诚信教育主要靠传统、习惯和舆论去规范,缺乏严肃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毕竟有限。由于社会没有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势必造成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局面。我国高校普遍没有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制度,有些学生因为不诚信,反而得到收益,而有些诚实的人反而没有得到应有好处,即使不诚信的行为被发现,为此付出的成本比较低廉,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老实人吃亏”的思想,使得一些高职生信用意识淡化,这是导致高职生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
高职生诚信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如果没有一个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高职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高职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1.打造诚信良好的社会环境。各个机关和单位要加强认识,充分认识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诚信宣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所造就的社会中间组织,如商会、工会、行业协会、慈善机构等民间组织,是促进诚信道德因素生长和强化人们彼此信任的重要环节,这些组织的健全能够为高职生诚信教育提供深厚的底蕴。要规范政府诚信行为,政府自身的诚信行为可以很好地带动各行各业的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大力进行普法教育,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和威慑力。
2.营造良好的诚信校园环境。高职院校应积极营造诚信氛围,高度重视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改变重智轻德现象,从德育课到基础课和专业课,从教学到管理,从日常行为规范到各项校园活动,让诚信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等舆论平台进行诚信宣传教育,树立诚信典型,歌颂诚信者、抨击失信者,把诚信教育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覆盖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加大教师队伍管理的力度。学校上要坚持诚信办学的理念,排除权、钱交易的干扰,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坚决杜绝不诚信行为,做学生的诚信榜样。对学生的管理上,要利用校纪校规,规范高职生诚信行为,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实践诚信行为,将诚信教育的要求由他律向自律转化,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拓诚信教育渠道,综合利用榜样示范法、视频教育法、社会实践法、心理暗示法、情感熏陶法等,整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诚信教育取得真正的实效。
3.维护诚信良好的家庭环境。我国现代教育中,对高职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家庭要做好对子女的诚信教育,要养成诚信的家风,遵守“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基本规范。家长要多与学校联系,关注子女在学校情况,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电话、书信联系、定期看望、假期家庭教育等方式,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家庭教育要结合学生成长及个性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科学合理地引导。避免封建家长式教育方式,在尊重子女人格的前提下,保持相对的平等关系,开展平等的对话与交流。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功利主义。教育方式关键要做到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事件的细节,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担当和责任心,教育孩子做一个善良诚实无私的人。
4.加强高职院校诚信体系和奖惩制度的完善。高职院校应为高职生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基本情况、品行、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及奖罚状况,信用档案随学生人事档案交给用人单位,督促学生把诚实守信落实到学习生活之中。要完善诚信评估机制,对高职生的诚信状况进行适时评估,并结合评估情况开展各种诚信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诚信奖惩机制,把学生诚信状况作为评奖评优、贷款、入党的参考标准,对失信者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让失信者受到必要的处罚。高职院校引进诚信制度,可以保障高职院校诚信机制与社会诚信机制接轨,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