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强 戎文慧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训练部 河北石家庄 050081)
创新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浅探
周 强 戎文慧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训练部 河北石家庄 050081)
军队院校是我国军事教育的主体,在军事理论、现代教育理论、现代管理科学、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军队院校要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加紧培养大批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以适应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需要。本文从树立科学办学观念、转变行政式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五个方面入手,对创新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的途径进行探讨,力求不断提升军队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军队院校;创新;教学管理;改革;发展
军队院校要积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传统、守旧的办学观念,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以及科学统筹的教学管理观,推动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使军队院校成为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
军队院校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将学员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力求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在军事人才培养过程中,军队院校要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管理上实现上下级平等,调动起学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军队院校还要积极推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教学内容的科学构建,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遵循学员的认知发展规律,满足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
(二)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军队院校在以往的教育质量评价中,通常以学员掌握知识的容量为主要依据,使得教育质量评价过于片面,难以全面反映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状况。为此,军队院校应当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将学员知识、能力、素质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重视对学生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的考查。与此同时,在发展学员智力、开发学员创造力、培养学员能力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学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员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学员健康持续发展。
(三)树立科学统筹的教学管理观
由于军队院校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在教学管理上也具有了相应的特点,为了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树立科学统筹的教学管理观,并根据管理组织层次对相关的教学训练活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有助于教学训练管理效果的提升。同时还应当以多层次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手段,该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由院首长负责的教学指挥系统、由主管教学的领导组成的教学质量保证系统以及由教学专家组和教学员共同构成的教学质量评估和反馈系统,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借此来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员个性发展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不断激发全体学员的潜能。
长期以来,军队院校一直沿用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使其教学管理呈现出决策制定封闭性、计划内容统一性、计划执行强制性、评价分析形式化的特点。行政式的教学管理体制造成了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过于机械化,丧失了必要的灵活性,严重阻碍了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进程。所以,创新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必须从转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入手,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学管理权限下放
当前,军队院校教学决策仍然遵循等级制,在下达指令时按照自上而下的程序,在请示汇报时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序,教学管理决策权力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二级学院。在这种体制下,军队院校的校长拥有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决定权,教务处负责协助校长做出决策,从而造成教学决策集权化的现状,易使教学管理决策脱离教学工作实际。为此,必须转变校长和教务处的职能,适当下放管理权限,允许二级学院拥有一定的教学管理决定权,使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而校长与教务处则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导的作用,彻底转变教学管理集权式体制。
(二)引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行政式教学管理体制沿袭的是一种经验性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军队院校的管理者往往只重视积累经验、类比历史、延续传统,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参杂过多的主观臆断,造成教育教学事业停滞不前。为改善这一现状,军队院校应大胆引入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如系统科学、决策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等,使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同时,在教学决策方面,军队院校还应当借助信息网络化手段,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决断系统、智囊系统等,提高决策科学性,有效避免经验主义和盲目决策阻碍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
(三)建立教、学、管制衡机制
军队院校新型的教学管理体制应充分尊重管理对象的主体性,赋予教员与学员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力,构建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权力制衡机制。这并非意味着要削弱管理者的权力,而是适当转变管理者的职能,使其更重视教学管理引导和服务,促使师生积极参与管理,推动教学管理良性运行。在权力制衡机制中,应明确共同的教学管理目的,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给予学员多提建设性意见的机会,管理者和教员要适当采纳对推动教学管理创新有益的建议。
军队院校应构建现代化教学内容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创新,为促进军队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一)优化课程体系
军队院校在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应当以强化基础和提高适应能力为核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可根据“大、多、宽”的军事人才培养思路,构建如下课程平台,即通识教育、4个学科基础等等,并将培养模式改为“2+1+1+X”,即通识基础合训+学科基础合训+专业训练分流+任职训练分流。在该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学科、军事职业等基础性课程占总学时的90%,专业课为10%;其二,对基础教学的内涵进行不断充实,借此来扩展基础。要明确基础的真正涵义,转变对基础的片面性理解,进一步强化个性基础、思想与方法论基础,对基础本身的动态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可增设信息科学、思维训练等基础课程模块;其三,应当对数、理、英语、计算机等较为的基础课程给予学分和课时上的倾斜,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本理论、规律和方法上,注重学员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综合型的军事人才。
(二)更新教学内容
军队院校应当打破常规,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这对于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意义重大。首先,可以用现代观点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审视和精炼,将其中用处不大的内容削减掉,并以基本理论、规律和方法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体系;其次,可将一些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如精确制导技术、组合导航技术等等,借此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科技含量;再次,军队院校可以让优秀的教员交叉进修,为知识的更新开辟新的渠道。同时,应了解并掌握学科前沿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充实到课堂教学当中,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员而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其教学生涯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大量的实践表明,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换言之,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选择,也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员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与自学、交流与研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员应当在课堂上多加强对学员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积极鼓励他们不要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而是要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最佳的方法;再次,要适当加强对学员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学会并掌握主动探索知识的技能,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是一对双生子,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为此,教员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运用实践性教学法,使学员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军事和专业技能,这对于学员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应建立完善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并进一步健全部队实习制度,借此来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还应当对演练方法进行不断改进,为学员营造出一个无限接近于实战的训练氛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军事院校采用的都是以教员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背离。而在互动式教学方法中,学员是教学环节的主体,教员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师生双边互动。学员通过自主钻研教材,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按照互教互学互动的模式,对学习心得进行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员的自学能力。该方法的合理运用,不但能够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而且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信息网络的优势随之日益凸显,其不但具有方便快捷、资源共享、效率高等特点,而且还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鉴于此,军队院校应当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平台,构建先进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这有助于教学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教务管理微机化
网络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管理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军队院校而言,想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教学管理进行不断创新,就必须提高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程度,而借助校园网络构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军队院校的必然选择。该系统的建立能够实现学员注册选课、考试成绩管理、教材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化。同时,计算机的应用,还可以实现教务管理的微机化。这不但为师生查询相关的教学信息提供了方便,而且还大幅度缓解了教务人员的压力,同时数据的准确性也随之显著提高,对于促进教学决策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资源信息化
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使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教育教学信息化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使得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军队院校的教学服务。教学资源网络化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了以教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教学,而且还进一步增强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保障网络化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教学管理手段创新的前提和载体,将之合理运用于军队院校的教学管理当中,有助于实现教学管理技术现代化。借助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对整个院校的教员、实训实验、靶场、演习场等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还可以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使重要的教学要素分配到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这有助于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随着我国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此,军队院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大批优秀军事人才的重任。而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军队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必须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以此来推动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奠定基础。
[1]戴敏,高杨,韩西宁.人性化教学管理方式在军队院校教育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3).
[2]张军奇,黄兴第.军事任职教育热点与教学管理机制探讨[J].继续教育,2009(7).
[3]李艺.创新军队院校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管见[J].求实,2011(11).
[4]刘敬学.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8).
[5]展辉.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0(1).
[6]何建省,杜蓬勃,李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提高军队院校教学管理水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7]王月红,方顺.围绕军队院校教育转型 创新任职教育教学方法[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8]张启超.浅议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的指导意义[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9(4).
On the cre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military college
Zhou Qiang, Rong Wen-hui
(Training Department of Bethune Medical Officer School, Shijiazhuang Hebei, 050081, China)
The military college is the main body of our military educ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theory, the theory of modern education,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lit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o train a large number of new high-quality military personnel,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military revolutio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transition from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running a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using fiv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way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in military academies,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army colleg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Military University; innov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reform; development
G647
A
1000-9795(2014)04-0204-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2-16
周 强(1973-),男,安徽阜阳人,讲师,从事教学管理方向的研究。戎文慧(1972-),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从事教育训练学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