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施思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蔡施思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才是最好的课程,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可以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的有效性,让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真学、真懂、真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德育工作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还不够丰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深入研究。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迫切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和学情现状,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积极落实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推动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实现学生管理和课堂的师生互动,从而形成了更为丰富的办学特色。
以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为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主要由学生、教师、学校物质条件等因素构成。其中,学生资源包括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生理、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与思维习惯等。教师作为资源开发的主体是最重要的资源,除教学观念、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人格素养外,学校人员的构成,如学历、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社会联系、学习方式和协作方式都是极其重要的资源。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是课程的拥有者和实践者。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认识到教师也是课程资源,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使教师能够发挥专长,提高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助力于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物质条件一般包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它是开展正常教学的基本保障前提。另外,学校的管理层制定的科学的办学宗旨,其管理措施激发的全校教职工的工作激情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超出校园之外的则为校外课程资源,社会历来是教育的大课堂,特别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事物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层出不穷的生长点。社区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突破学校和课堂走进社区,更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校本课程开发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一直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课,记笔记,很少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课程设计上注重课程讲解的多面性、深入性和全面性,却忽略了学生的“学”,只是在按老师的教学步骤在“教”学生。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比较单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处于尴尬境地,学生因为不明确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习兴趣不高。部分教师也不清楚到底应该把知识讲到什么程度、讲多少合适。当前,旧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驾驭大学生日趋多变的心理问题。
为此,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意识到开发校本课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认识到必须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为本,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关注学生“学”的状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该校更加注重评价,和以往单一的仅仅靠分数来评价的模式对比而言,现在更加注重即时评价、过程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学院按照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进行课程规划,通过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整合校本课程资源,实现了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将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组织所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辅导员,结合学生特点和本学科优势研究和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构想。
1.结合本校学生、教师、学科优势、现有课程资源等实际情况,开设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心理学学科教学理念、价值和自身需求,形成主题形式的系列教学活动。新生入学伊始,开设《压弹:关于个体逆境适应机制的新探索》专题讲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学生进行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心理学经典典故的介绍,围绕学生适应新生活、新角色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
2.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更加强调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增进课程的开放性,使课程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让学生体会课堂教学带来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原有的心理学知识潜能,发掘自己的特长,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打下个性化基础。基于此种认识,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开发的校本课程围绕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网络心理健康展开。针对新生入学后学习、生活的特点开设《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系列课,深入探讨网络的使用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目前,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已初具规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情,增强了课堂上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促进教师更加热衷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目前,已经实施的专题校本课程包括《认知疗法与大学生自杀的预防》《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新视角》《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等。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本校课程资源,确立校本课程开发主题为《文化价值观视野下的心理危机解读》。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包含《心理危机:意义危机的心理表征》《价值观:意义评价的坐标》《心理危机的实质:观念价值体系与文化价值体系的冲突》《走向澄明:心理危机干预与价值更新》。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不是限于编写校本教材,而在于教师、学生的实践与研究,重在教师、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为此,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文化价值观视野下的心理危机解读》校本专题课的开发中采取了以下实施步骤: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将第一个主题《文化价值观视野下的心理危机解读》编成了校本课程开发手册,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手册中将每一次课都作了具体设计。每次课前都召开校本课布置会,以确保每次课顺利进行。做好课前动员。在上述活动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前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分发校本课计划表,讲学生分组研讨,选定自己组的主题,确定自己研讨的内容,并制定自己组的研讨活动方案。如“当你遇到心理危机该怎么办”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评介,然后实行资源共享。
2.师生相互评阅。学生研讨的所有材料上交到课题组后,由师生共同组成评价组,对所有材料进行评价、筛选,分别作激励性评价。有价值的成果进一步完善,最终编辑成校本教材。
3.上好校本课的汇报课。学院为上好校本课的汇报课,进行了长期的实践与积淀。因为学生在课程研讨中所总结出来的东西都是感性的,在汇报课上通过自己精心整理和深入研究,加上学生的共同论证,会使探寻成果更加完善。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汇报课是推动校本课深度开发的过程,从而使不系统的知识系统化,真正帮助学生深化了研讨中形成的视角,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在汇报课上,基本上做到了把学生研讨的内容继续深化,并把在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总结出来,实现了课程资源共享。
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2011(2014)01-0087-03
2013-11-13
蔡施思(1987—),女,吉林长春人,硕士,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