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力,冷泽兵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与反思
曾 力,冷泽兵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成功的语法教学与语言能力之间有很大的正相关。文章指出,英语语法教学从知识点到知识网络的过渡,实现英语教学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语法教学从“照本宣科”到“心中有语法”转变,对提高英语语法有效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知识网络;学习动力;“心中语法”
英语语法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语言教学的历史,其实就是各种支持或不支持语法教学的观点之间相互切磋的历史”。[1]国内对英语语法教学的价值判断很大程度上受西方影响,对语法教学持有不同的态度。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后,英语课堂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过去语法教学中的繁、难、偏、死等弊端有所矫正,更加关注语言的应用。认为新课改反对语法教学,其实是对新课改的误读,根源同样在于语言能力与语法知识看成对立关系的极性思维。语法教学的问题,归根结底要依赖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来选择,没有简单的答案。对语法教学问题的探索,更有意义的话题是针对语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提高英语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长久努力。把语法教学当靶子打,不能解决问题”[2]需要改进的是语法教学内容和方法,把语言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
Rod Ellis的概括是公允的:语法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处于中心位置,而且以后也将如此……绝对不讲语法的教学主张或许昙花一现,但终不成气候。大量证据表明语法教学是有用的.[3]成功的语法教学与语言能力之间有很大正相关。
在以学科本位为主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处理深刻地影响着教学效果。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活动的可靠性,以及部分教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掌握不够深入,英语知识通常被分解成若干知识点。但英语教学活动对于知识点的这种处理方式是有危害的。20世纪初,英国过程哲学家怀特海指出:这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仅仅获得“无活力”的概念,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和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不能再掌握英语知识规定性的基础上很好地实现其描述性。这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建构自己的英语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对此,怀特海得出这样一种解决方案:所教的主要概念要少而重要,尽可能使它们集合成各种组合,让儿童将这些概念转化成为自己的概念,并懂得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运用它们。
教学技术即教师需要遵照一定的程序步骤,采取一些技能、技巧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技术主要遵循逻辑思维方式,其最大优点是在逻辑思维的指导下规范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运行。而教学艺术主要遵循审美思维方式。审美思维通过情感把握对象,容易将思维主题和思维对象融为一体,激发人的更大创造力,原因在于“创造想象的最大创造,用于产生于情感之中”[4]。
“教无定法,但必有法,贵在得法”是很多教师信奉的教学宗旨。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就在于明确教学的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英语语法教学正是从“教无定法”逐步向“贵在得法”转换的。实现语法教学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不仅要求教师有很好的教学技术,而且还要对教学技术有自己的感悟,灵活地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师在结合一定教学特殊性和自身教学感悟的教学艺术上实现有效英语教学,提高语法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教师。因此,未来的英语教师将面临更多挑战。钟启泉教授曾说,“教学创新”归根结底意味着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的转变:从“单纯道德说教”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构建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6]
首先,向学生介绍英语教学相关背景知识:自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现在已进行了五轮。英语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改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肩负着改变传统观念和固有教学法的重要使命,教师的转变是实现课改的关键。学习英语要有真功夫,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日复一日不间断学习,自身英语能力才能提高。其次,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雅思,托福,剑桥商务英语等。考试不是目的,最主要的是让他们了解英语考试,考试是为选拔所需英语人才设立的。教育目的决定教育方法。或许可以先让他们把英语考试作为目的,激发其英语学习斗志,在备考过程中提升英语能力,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良策。
通过教学实践得知,确定有利于互动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动力的重要一步。事实上,学生的发展只有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进行,通过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应树立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观念,把教学目标分解成多级目标,同时确立知识、技能、情感多种类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发学习,必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出路的机会。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对英语语法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和掌握,强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7]英语语法一直让学生倍感头疼,老师常常将每单元教材上的语法片段交给学生,学生感到语法学习支离破碎,盲目而不知所措,没能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语法体系。教师教的片段知识,学生学的也是片段语言点,英语学习徒劳无功,最后导致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现象。本文所提出的“心中有语法”就是教师在全面掌握语法基础上,对语法采用精细加工策略,得出自己的语法结构。
下面是笔者结合英语学习和教学实践总结出的语法要点。第一节课整体介绍全部语法板块,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流利,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到“英语要学的就这点东西,很简单”。接下来再分点详尽教学(以下内容可以作为第一节课教案,适用于初三及以上年级)。
名词:学生要掌握的就是名词单复数的变化、名词所有格和主谓一致。如A and B’s表示两者共有,aunt’s表示阿姨一家人等;冠词:aan he,学生要掌握的是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用法,哪些名词前加定冠词,哪些名词前不加以及冠词的一些固定搭配。如球类名词前不加冠词,乐器名词前加定冠词,三餐前不加冠词,年月日前不加冠词等。动词:很重要,动词是一个句子的核心,一个句子可以没有主语宾语,但一定有谓语动词。对于动词,学生必须掌握的就是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基于5种主体时态(一般现在时、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完成时、将来时等)上形成的16种时态,以及两种语态。形容词和副词:学生要掌握的就是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及倍数的表达方式。介词:学习介词要结合一定的空间感来学习,以及一些介词的固定表达方式。连词:分为并列连词(and,but)和从句连词(连接代词that,who,what,which,whom,whoever,whatever,whichever等,连接副词why,when,where等)。并列连词连接的两个并列短语和句子,不称为从句。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连接的两个句子称为主从句。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合句,复合句又分为并列句和从句。从句一共有六种(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初中重点学习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
[1]Thornbury S.How to Teach Grammar[M].Pearson Education,2003.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 [J].外语研究,2002(3).
[3]陈力.从二语习得视角对语法教学问题的回顾 [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1).
[4]捷普洛夫.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114.
[5]李森.现代教学论纲要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4-257.
[6]胡一宁.对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思考 [J].中国高教研究,2005(4).
[7]曾力.简述非谓语动词的三时段教学 [J].软件:教学现代化,2012(4).
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2011(2014)01-0079-03
2013-12-05
曾 力(1990—),女,重庆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