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东杰,康 钊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浅谈聋童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
班东杰,康 钊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语文是聋童学习的主要学科,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是一个重要举措。教师要分清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运用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期望效应等办法来制造轻松的语文学习氛围,缓解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1]这已经明确提出在聋童的教学方面不能偏颇于知识的教育,聋童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样重要。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聋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晨会、班团队活动、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由各校自主安排。可见,教育部对心理健康教育虽没有提出硬性的课时量要求,各学校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安排,但不能只专注知识能力的教学而轻视心理健康教育。
据一项2006年的相关调查显示,聋童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聋童焦虑总分高于普通健康儿童,焦虑倾向主要集中于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方面。[2]而在2010年另一项相关调查同样指出聋童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聋童各项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不一致。严重程度最高的两项依次为恐怖倾向和身体症状。聋生的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较普通学生为轻,孤独倾向较普通学生为重。[3]
语文学科的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其中的前提。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是聋童学习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词汇和句子的掌握之上,词汇和句子无法掌握,交流就是问题,交流若无法顺利进行则各学科的教学亦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来源于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的材料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搭建了桥梁。语文教材中充满了抚慰心灵、舒缓紧张心情的散文,同时也不乏缓解焦虑、创造轻松氛围的童话,更有韵律和谐、意境超然的诗歌,让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在轻松、舒缓的文字中涣然冰释。课文中更有个性鲜明的角色,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如同和这些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教科书中的人物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心理问题也会有所排解。学生对教师所教的知识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忘,但当学生毕业后甚至几十年依然不忘教师所讲的内容对自己心理所带来的自在和轻松时,那样的课堂才更能称得上是成功的课堂。
心理健康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在聋童的教育过程中是两个容易混淆的问题。而事实上由于许多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往往会将两个问题混淆,造成心理问题德育化,把心理健康问题当成思想道德问题来处理,如把焦虑紧张造成的学习成绩下降当成懒惰不学习,把性格孤辟当成不热爱集体,把自控能力差、不遵守纪律当成故意捣乱等等,其结果必然导致聋生心理逆反、自暴自弃最终产生严重心理障碍。[4]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要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真正做到区分心理健康问题和道德问题。比如,心理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而道德教育则是解决政治方向、思想倾向和道德价值观念的问题,解决人的社会倾向问题。相对来说,心理教育解决的是育人任务中的基础层次的问题。另外,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们是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在道德教育中,我们是把学生当作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5]总之,两者理论基础、任务、基本内容、采用方法、运作机制都是不相同的。由此看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承接学生认识自己、适应环境、解决学生心理冲突的任务,并把学生当成人际关系中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所以,面对语文成绩下降的聋童在课堂上要多加照顾,给予适当提问和及时帮助。在课后谈话中少一些政治说教和空话,多一些对聋童心灵的关心,排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作为教师要清楚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尤其是表现为自卑、孤僻、不合群的抑郁质类型的聋童。这主要是由于人际交往中的障碍,而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交朋友,更不愿意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从而产生社会退缩性情绪和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特点。教师不能将这类聋童的不合群视为不热爱集体的道德行为,最应该做的是转变学生的气质类型。气质虽然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并非不可改变。聋童某些早期形成的气质类型的消极特征,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可以逐渐得到改正,甚至完全消除。而聋童气质类型的各种积极特征,往往由于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鼓励而逐渐巩固和发展。对于这类聋童需要体贴关心,并把他们和性情活泼大胆的聋童放在一起,有意开导他们说话。上语文课时,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发现学习进步时要及时表扬。
调查表明,聋童的心理问题中最主要集中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方面,这主要是由于聋童的听力缺陷所导致的与人沟通不畅,进而产生焦虑、孤独感和恐怖感。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运用合作教学,了解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动力,开展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以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聋童语文教学中拼音、识字、阅读、作文都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固定的分成若干个小组,组长负责学生的学习,小组成员有不懂的问题请教组长或组内成员,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在合作中缓解人际交往的焦虑。同时,组长负责向教师汇报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展情况、讨论参与情况、最近学习状态,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予以指导。
语文课中的学习材料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供了条件,课文中的人物角色个性鲜明,若让聋童以哑剧的形式演出来,让他们在演的时候体会角色的心情,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就会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制造一种轻松氛围,缓解聋童的心理焦虑感。
抑郁质的聋童在生活和学习中缺乏必要的自信,凡事在没有做之前就想到失败。教师要鼓励此类学生参加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角色表演,用赞赏的眼神告诉他一定会成功。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即使是小小的进步,教师要给予赞扬和奖励,哪怕一句你最棒,一个五角星都会帮助学生更自信。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张宇迪,陈成超.聋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 [J].中国特殊教育,2006(5):28-32.
[3]王美玲,陈国宏.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4):102-104.
[4]张双,曹照琪.聋童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J].中国残疾人,2000(3):30-31.
[5]张宗胜.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之比较 [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2):84-86.
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2011(2014)01-0085-02
2013-12-05
班东杰(1987—),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