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玛莉
(厦门市石亭幼儿园,福建厦门,361000)
挖掘美的表真方式 传承民间建造艺术
洪玛莉
(厦门市石亭幼儿园,福建厦门,361000)
幼儿园民间建造艺术教育要借助课程整合的途径,实现多领域教学的融合,挖掘美的表真形式,将艺术活动与建构活动有机整合,让幼儿得到民间造型艺术的熏陶。幼儿通过观察欣赏,拓展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途径,结合各种艺术表真手段再现闽南建筑,理解民间建造艺术的美,促进其进行创作的欲望,唤起幼儿对民间建造艺术的喜爱和向往,有效地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艺术;课程整合;表真方式;民间建造艺术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游戏既是幼儿主要任务,也是学习的主要形式。我们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中进行的,是综合的、整体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应该以素质教育理念开发符合幼儿特点的艺术教育内容,整合教育手段与方法,科学组织教育过程,培养幼儿素质全面发展。在课程整合中,我们尝试艺术与建构之间的有机整合和相互渗透,努力实现两个领域教育内容的艺术同构,拓宽幼儿感知和体验艺术的途径。对幼儿来说,美的熏陶更多的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艺术审美愉悦的自我流露、相互交流、共同创作。坚持“唱响艺术旋律,坚守教育价值,体现整合理念,展示民间艺术”的教育理念,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为主线,从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出发,遵循“参与、愉悦、融合”的课程整合原则,尝试综合运用美术活动与建构活动有机整合的表现形式。美术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建构借助于造型、结构材料的替代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课程整合,初步形成具有特殊的艺术教育语言的模式,变静态欣赏为动态欣赏,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体验创作和表现的快乐,给幼儿以民间文化的启迪、艺术建筑造型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在幼儿园艺术与建构的整合中传承闽南民间建筑造型是个较新颖的整合课题。在整合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欣赏闽南建筑的造型美,了解民间建筑散发着浓厚的民间气息,再现了闽南劳动人民淳朴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它是闽南伦理文化最为直观的视觉艺术的再现和超越,是一种真实而拙朴生活的映射,一种博大而深邃的农耕文明的情怀,一种空灵而厚重的世俗世界的愉悦。它具有较高的审美、欣赏价值,值得教师用整合的手段去引导幼儿观察、体会、传承,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用画画与建构等多种表真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充分体验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
幼儿审美就是指幼儿的生命活动和审美对象之间同形同构所产生的心理愉悦状态,他可能说不出为什么美,美在哪里,但却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我们要善于选择幼儿熟悉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幼儿观察的对象。正如《纲要》强调:幼儿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构建于生活。由于闽南民间建筑是来源于幼儿周边活动中常见的物体,于是我们选择它作为活动教材,以欣赏为切入点,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开展欣赏建筑造型美的系列活动。如:整合活动“闽南建筑真美”,首先带幼儿到实地身临其境地观察具有“皇宫”建筑风格的“红砖厝”“燕尾厝”,引导幼儿从建筑物的外形、色彩、构图等观察分析所表现的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其造型的独特美,了解它们的独特之处:“红砖厝”的墙体全部用红砖砌成,“燕尾厝”的屋檐是燕尾造型。它们共同讲究闽南建筑结构上的对称、均衡、多样的特点,使幼儿在观察、思考、探索、想象的过程中去理解,得到一个完整的经验。在观察的同时向幼儿讲述闽南建筑的历史背景,红砖厝、燕尾厝的雕梁画栋,线条流畅,装饰巧妙华丽,令人目不暇接,让幼儿深刻体会到民间建筑的独特魅力。
对幼儿进行民间建造艺术的熏陶,旨在提升幼儿对民间建造艺术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事物的外部形式与个体的视知觉及情感之间存在结构上的一致性,因此产生异质同构的心理反应,从而直接感受到事物形态的美。幼儿经历了这样的外在形态与内在性灵的感应之后,才能把知觉表象与情感体验、外物尺度与内心尺度结合起来,构成审美意象。幼儿有了直接的感知经验,陶冶美的情操,发挥想象的空间,初步形成多通道的审美直觉方式,引发幼儿情绪上的兴奋,获得对民间艺术的整体印象和感知。在观察中,他们会相互交流,会发现美的特征,在欣赏中接受审美教育,感受闽南民间建造艺术的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与熏陶,让幼儿吸纳本土文化的丰富营养,感受本土文化的精髓,拓宽视觉艺术的审美疆界,给幼儿带来新颖的构思定位,进而激发幼儿审美欣赏的兴趣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动机,为树立知识多元观和民族审美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艺术表真对人性灵的陶冶具有特别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展示生命的美,畅想生命的自由,弘扬生命的价值,维护生命的尊严,张扬生命的个性。幼儿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表露情感和创造性发挥的活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个人的愉悦感和个性特征。民间艺术整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能够运用艺术语言充分表达美好的情感和与他人进行心灵交流。课程整合越来越注重观念的表达,表现手法的多元化、个性化,课程教育以艺术观念和艺术思维为中心,注重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应提供创作环境,鼓励幼儿勇于表现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各种美术表真方式再现出来,拓展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途径。如“厦门骑楼真好看”,将厦门百余年的骑楼建筑引进课堂,启发幼儿先通过视觉观察厦门骑楼中西文化结合的特点,了解它具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建筑装饰风格,从中获得审美意象。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继而伴随审美经验在记忆中的储存,引导幼儿将视觉领悟表真出来,用平面绘画、泥塑表真、剪纸方式、粘贴造型等方式表现出民间建造艺术。在表真过程中,学生掌握民间艺术简单的构图、色彩、造型知识,去体会厦门骑楼的装饰特点:柔和而又自然地把西方古典建筑元素与闽南传统装饰结合起来的手法,幼儿尝试用各种简单的表真手段表达自己对民间建筑的理解与感受,从幼儿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用自己独特的童真,在造型与色彩方面的夸张表真,体现他们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通过平面绘画、泥塑表真、剪纸方式、粘贴造型等表真手段,他们创造性地用作品表达情感,作品完成时他们会由衷地喊“耶!”,从而给幼儿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
《纲要》强调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不同的表达方式,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分享创造的快乐。建构活动不仅让幼儿发现自己的建构能力,获得了丰富的建构经验,同时让孩子们能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并在协商、谦让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体验成功与挫折,建立起健全的人格,这对幼儿将是终生受益的。我们从整合的角度积极寻找与幼儿美术表现手法相匹配的教育手段,让幼儿得到民间造型艺术的熏陶。尝试引导幼儿用建构方法再现立体的民间建造艺术,不同色彩、形状、质地的建构材料具有不同的表现力,蕴含着不同的情感特质,能让幼儿体验到灵活和丰富。逐渐地,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有目的地选择适合的材料加以造型。在建构中,启发幼儿根据所看到的不同色彩、不同的表现造型,体验闽南建造艺术的美。逐渐地,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有目的地选择适合的材料加以建造,完成自己新颖的构思和丰富的联想,塑造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如,建构活动“水噹噹的鼓浪屿”活动中幼儿以建造鼓浪屿的各种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为主题,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所了解的闽南建筑物,用各种建构材料尽情地、自由地表达出来。有的用椰子壳、矿泉水瓶与泡沫垫建构组成“八卦楼”,有的用可乐瓶、海绵块与纸盒建造“轮渡码头”,有的用椅子、水管、报纸及油桶建造的“日光岩”,等等。幼儿能表现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建筑物的造型,形象逼真,抒发了他们的观点和内心的情感,感受与别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一种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到几乎每个幼儿完成拼搭作品后会流露出喜悦放松的满足感。幼儿通过构建活动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增强自信。活动给每个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从建构作品中可以看出幼儿对民间建筑造型艺术的理解程度,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进一步尊重幼儿个性表现,促进其创造性、想象力的提高。
在课程整合理念的探究中,单一的学科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多学科的融合能促进幼儿多方面思维的开发,同时也有助于传承民间建造艺术的教育价值,提升幼儿的美术综合素养。在尊重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将美术活动与创造性游戏融合,精心营造充满童趣与童真的艺术整合殿堂,让幼儿在体验多种美的表真方式过程中感受多种审美经验,实现多通道审美感知,使幼儿个体直接感受到民间造型艺术的美,实现审美教育,加深幼儿对艺术造型的理解,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对闽南建构艺术的启迪,初步感受民间造型艺术的美,从感受入手,提倡个性发展,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去理解艺术造型,欣赏造型美,在幼儿心中点燃一把“艺术之火”,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表达美、塑造美,从中感受闽南民间造型艺术的魅力。如,整合活动“独特的闽南民间建筑”,将美术活动与创造性建构活动有机整合,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手段(线条、色彩、图案、造型等)表现出来,从欣赏到绘画再到建造,从视觉欣赏到平面表现最后立体再现。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特点由易到难,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在活动中相互分享和表达各自的审美感受和理解,实现彼此经验之间的碰撞与对话,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培养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活动与建构活动的有机整合融入幼儿民间建造艺术教育中,是课程整合的新课题,是一种不确定的、非线性的、去模式的行动研究过程,我们经历了一个从迷茫到清晰,从困惑到明白的探索性历程,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获得了感悟、收获和体验。整合教育过程使我们深深地领悟到:课程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框架,而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流程。我们“赞赏今天的花朵,但更向往明天的硕果”,今后将会用更开阔的视野,更深邃的思路,更充沛的激情,更加努力探索、支持每一位幼儿个体的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将在整合教学研究发展进程中迈向新的平台。
[1] 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2] 赵玉兰.走进民间艺术世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陈白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园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与要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G613.6
A
2095-3712(2014)15-0048-03
洪玛莉(1968—),女,福建厦门人,本科,厦门市石亭幼儿园园长,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