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红玲
(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江苏如东,226408)
国画的“留白”艺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潘红玲
(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江苏如东,226408)
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留白”策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它可以调动学生思维和想象,增强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与领悟,从而使语文课堂达到“满园春色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的佳境。
课堂教学;留白艺术;教学艺术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具有顺势延展性,而且在相对静默的时空空白中,人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明确而活跃。绘画中的“留白”、书法中的“飞白”、音乐上的“余音”皆为文人墨客大加赞赏,创作中的“无言美”“无声美”也备受人们的推崇,而这些在古典文论中也被广泛应用的“留白”形式,其实质是指艺术意味所必需的可以引发千般想象的模糊与空白。对书法而言,浑圆润泽的笔酣墨畅固然可观,可一览无余后却难耐细赏。而“言有尽而意无穷”却是诗歌最大的迷人之处,因为精练的语言给欣赏者在吟诵时留下许多的空白。这些空白可以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体会言外之旨、象外之意。
既然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学会适时地、灵活地应用“留白”艺术。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知识功底深厚,教学细致扎实,每一堂课都细针密线,精雕细琢,力求为学生扫除一切障碍,可是其教学效果有时却也不及那些简约粗犷,放手把课堂主阵地交给学生的老师。细细想来,后者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运用的“空白”艺术使课堂的“无言”皆成妙境。科学地说,教学上的“留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时间、空间所采取的不明确式、切割式、精简式措施。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留白”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对“留白”处生发联想和想象,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有所创造。
精到的分析讲解固然能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然而教师满堂课的“独白”式讲解,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依赖的心理。自古吃饭尚有“七成饱”,一堂优秀课也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如在学习传统篇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就采用了以课文第一段作示范的方法,精讲了何为“关键词”,怎样圈画关键词句、如何寻找过渡性语句,并借助一下关键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不仅……”“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因为……首先是一个……”“正因为这样……”——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第一段的结构和内容。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课文余下的部分。任务一布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纷纷依“葫芦”画“瓢”,细读文本,寻找圈画关键字句并借助关键字句尝试概括主要内容。随后的课堂检测表明这种方法的效果完全不逊于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效果。这次课告诉我们,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一定不是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式的,而应在“授之以渔”后,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学习,让他们在这段“空白”期逐渐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的方法既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也是对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挖掘。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融神话传说、自然山川和诗人的切身体验为一体,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创造了新奇深邃的艺术境界,寄寓着诗人奔放激越的感情,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充满的理想色彩和浪漫激情。
在教学安排上,笔者把“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把握李白傲岸不屈的个性”作为重难点。前半堂课集中精力组织学生进行理解感悟。由于李白的诗以前接触较多,他的诗风学生比较熟悉。后半堂课,笔者只是设置了几道鉴赏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感悟,安排学生小组自主讨论、交流。在课堂上,笔者也不断调整自己的“站位”:时而和学生一起饱含深情地诵读,时而参加学生们的小组讨论,时而让出讲台让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发表独到见解,时而又把黑板让给学生完善板书……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不断地参与“间作”“套种”。这种师生间的有效的“轮耕套种”式教学既落实强化了重难点知识,又巧借课堂“留白”艺术提供给学生充分的争鸣空间和充裕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景、语言反复深入地品读感知。事实证明,这样的“轮耕套种”式的留白艺术有效地提高了45分钟的课堂效率。
间,如此既能增添课堂情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领悟。如配上二胡名曲《闲居吟》,让学生在平稳的节奏、如歌的旋律、在慢板的曲调中,徐徐吟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这样的氛围意境中,学生自然领会了作者安闲孤寂的心境和百无聊赖的惆怅,并能深切体会文本洋溢着的人文之美。
当然,课堂中的“留白”艺术的运用,绝不是教者随意的疏漏,它应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要创造课堂的空白美,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这三个生命体的对话和思维碰撞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的进程具有不可预测性。如何有效激发并合理预设课堂“留白”,把教师、学生和教材等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是最考量教师的地方。教师的教学机智乃至教学智慧,集中地在这个地方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课后反思,经常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敢于放手,利用适宜的“留白”策略拓展教授内容和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教者的最佳“留白”艺术才有可能显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流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的确,一堂好课绝不是一个完美的感叹号而应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号,这样的课堂才能言有尽而意无穷。巧妙“留白”,给学生充分的思维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学会思考,懂得举一反三和欣赏美,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虚实相映,疏密有致,张弛有度并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更好地指导阅读,并在阅读后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意会时间,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知道,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都创造了一种韵味,渲染了一种氛围,营造了美的意境。意境审美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进入作品的深层,并由此获得自己的领悟。如果教师善于巧借艺术审美因素,营造意境之美,学生自然会展开联想,受其情感的感染,逐渐进入课文的佳境,去领略文中的意蕴,而无须授课者将自己的审美经验絮絮叨叨地转述给学生。
其实教材中许多古代诗词和现代散文,教师只需借助配乐朗诵,给予学生更多吟诵和意会的空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张文军,等.中学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G633.3
A
2095-3712(2014)15-0057-02
潘红玲(1976—),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教师,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