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贤
不能忘却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文_李贤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年),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被誉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著有《普通教育学》等。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19世纪中叶以来,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教育家能像他那样对学校教育实践有如此直接、如此广泛、如此巨大、如此久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教育理论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德国杰出的教育史学家鲍尔生写道:“在很长的时期里,人们便把‘赫尔巴特理论’和‘科学教育理论’作为同义词。”
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出生在德国北部一个小城市——奥尔登堡,父亲是一位司法官,祖父曾当过文科中学校长,其母亲颇有教养,聪慧且意志坚强,赫尔巴特从小在她的熏陶下成长。
幼年时,赫尔巴特不幸跌入沸水中,以致童年时期他身体一直很虚弱。但他母亲并不因为他是独生子且身体很虚弱而放松对他的严格教育,恰恰相反,她让他穿得比较单薄,睡硬板床,并要求他按时起床。赫尔巴特的母亲为了使自己的独子不至于孤独无伴,将来变得不合群,还特意领养了比赫尔巴特小1岁的侄女,让他俩做伴。
当时的奥尔登堡还是一座未开发的城市,公立学校条件较差,因此赫尔巴特的母亲为他请了家庭教师,让他在家中读书。她对家庭教师的选择是相当明智的。这位家庭教师是沃尔夫学派的哲学家于尔岑,有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于尔岑的教育让赫尔巴特在语言、逻辑、哲学等方面获益匪浅,很早就对哲学萌发了浓厚的兴趣,并接触到许多关于沃尔夫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方面的问题。
1788年,12岁的赫尔巴特进入奥尔登堡拉丁语学校学习,1794年从该校毕业。在这期间,赫尔巴特勤奋好学,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在学校他爱好哲学,并从那时就开始钻研康德的哲学思想,他对物理、数学和历史的学习也相当投入;在课余他还学习了钢琴、小提琴等四种乐器,并学会谱曲,11岁时他已能登台演奏钢琴。1808年,他还发表了一首由他自己创作的奏鸣曲。他在17岁时曾为毕业班同学作了题为《略论一个国家中道德兴衰的一般原因》的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他所受的法国革命的影响。这一报告受到了好评,并被刊登在当地一家地方杂志上。毕业时,他用拉丁语作讲演,对西塞罗和康德的至善观念与实践哲学原理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受赞许。对他的毕业评语是这样写的:“在毕业生中,如同在他所有的同学中那样,赫尔巴特始终以守秩序、有良好的操行、学习用功和顽强著称,并且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使他自己出色的天赋得到了发展与训练。”
中学毕业后,赫尔巴特面临选择什么大学和专业的困扰。他自己很想读哲学,但他的父亲,就像当时很多父亲一样,希望儿子能够学习法律,今后成为一名律师或司法官。赫尔巴特服从了父亲的意志,但他要求去远离家乡的耶拿大学。因为当时的耶拿大学是德国哲学研究的中心,被誉为“精神王国的大都会”。赫尔巴特于1794年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学专业,但却完全被哲学所吸引。
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那年,正巧大哲学家费希特开始在学校任哲学教授,不久之后,赫尔巴特就成为了费希特最热诚的学生。他还加入了大学社团“自由协会”,探索了很多现实政治问题,赫尔巴特多次表示出这样的观点:每个人都应树立公民意志,而公民意志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这种行动可以是政治活动,也可以是教育工作。毫无疑问,他选择了后者。
同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一样,赫尔巴特也当过家庭教师。1797年,依照母亲的意见,赫尔巴特来到瑞士贵族施泰格尔家中担任家庭教师。施泰格尔很赏识赫尔巴特的才华,放心地将3个孩子交给他。自此,赫尔巴特获得了进行教育实践的好机会,这为他今后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法国大革命后,瑞士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贵族阶层失势,这也间接影响了赫尔巴特的工作。他于是回到德国,继续担任教职,先后教授过数学、高等力学、法典、哲学、教育学等课程。
德国奥尔登堡 赫尔巴特在此出生并接受教育
1806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这标志着他教育思想的成熟。恰逢此时,普鲁士王国战败于法国,国王威廉三世立志进行教育改革,希望通过精神力量来补偿物质方面的损失。赫尔巴特创办了教学论研究所、教育学研究班和附属实验学校,按照个人的教育学理论来培训教师,并定期向教育当局汇报他的实践工作,受到当局的高度重视。他被聘为柯尼斯堡“公共教育学术团”的成员,负责考核高级中学见习教师以及文科中学毕业生,审核教科书、教学计划,后来他还担任了该机构的主席,1829年被任命为教育委员。
然而,好景不长,1824年普鲁士政府颁布反动命令,取缔了学生团体,师生言行受到严密监控。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无法得到践行,他重新回到大学执教。
1841年8月11日,他猝然昏厥,三天后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古老的阿尔巴尼教堂公墓,墓碑上篆刻着这样的墓志铭:
“探求神圣深刻的真理,
甘于为人类的幸福奋斗,
是他生活之鹄的。
此刻,他的自由的灵魂,
充满光明,飞向上帝,
此地,他的躯体得以安息。”
浙江教育出版社的6卷本《赫尔巴特文集》是我国第一部赫尔巴特著作选中文本,出版后立即受到高度关注.
赫尔巴特提出了作为独立的一门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可以说是他开启了教育学这个学科。因而,在中外的教育学理论书籍中,赫尔巴特绝对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提出教育的“必要的目的”是道德教育,是由师长培养学生完善道德人格,包括自由的观念、完善的观念、仁慈的观念、正义的观念和公平的观念。而教育的“可能的目的”则是根据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由教师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帮助他们发展能力和兴趣,培养学生拥有平衡的多方面的兴趣。
受到赫尔巴特课程思想的影响,当时德国中小学普遍建立了以语言、历史、数学和自然科学为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比以往的课程体系丰富得多,不过在刚开始却遭到异议和反对,被认为过于庞杂,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后来事实证明,学生完全能适应这种课程体系。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子女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自己,颇感满意,并认为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负担是必要的。赫尔巴特设计的这一课程体系对世界现代中小学课程设置产生了巨大影响。
赫尔巴特不仅把兴趣作为培养目标,而且也把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他强调,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一个人可以容易地去完成他的各种决定,而且觉得到处都很容易,并不会因为有其他要求而取消他的计划。”
在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赫尔巴特首先主张教学内容应当引起学生的兴趣。他在《普通教育学》的“教学的材料”一节中写道:“只有那种现在就能引起兴趣,并能为未来做好引起新的兴趣准备的书,才具有被阅读的价值。”另外,他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并指出兴趣本身就是主动性。这表明,实际上赫尔巴特也是反对学生被动的学习的。例如,他指出:“使听者仅仅处于被动状态,并强迫他痛苦地否认自己活动的一切方式,本身就是使人厌恶与感到受压抑的。”同时,他还主张让学生在教学中有一定自由活动的余地,他强调“教师在必须确保正在进行的工作能顺利进行的范围内,可以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这种方式乃是最好的方式。”
我们可以发现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实际是非常丰富的。例如,他反对死记硬背,认为虽然对某些学科内容的背诵是必要的,但不要什么内容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使学习枯燥乏味,抑制了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等等。他写道:“仅仅引向死记硬背的学习,会使大部分儿童处于被动状态,只要这种学习继续下去,就会排斥儿童通常可能具有的其他思想。”赫尔巴特在他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他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有些学生在我这儿受到的教育比指望得到的要少。为什么?我想让人尽可能去自己发现。如果他很少有所作为,那自然可惜!但是,我决不喜欢那种与其说是促进自由想象,不如说是妨碍自由想象的教学。”提倡教学给学生自由活动的余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可见,赫尔巴特的这些意见是较有价值的。
赫尔巴特把多样性活动作为真正的教育性教学手段。他曾说过:“当我们重新回忆起我们的目标、兴趣的多方面性的时候,就会很容易想起,固定在一个地方,机会是多么有限……”为此他在强调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让儿童进行其它的活动。他主张学校应当留出时间让学生自行进行贯彻,有时可送它们到布商那里学习,以便使他们学会像布商一样用触觉辨别出纺织品特有的质地。他还提出“每个人应学习手的使用,在人超过动物这一点上,除了语言外,手有它光荣地位”,因此,应当让学生参加一定的手工劳动。他认为教学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而应当重视经验与交际,让学生自己获得实际经验与交际的机会。同时,他主张使学生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接触环境结合起来,认为单纯地在周围世界或书本之中寻找促进儿童智力活动的良好教育方法是行不通的,“而如果把周围世界与书本这两者结合起来的话,就可以在它们的结合之中找到它”。他在自己创办的教学论研究所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在实验学校进行教学实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培养学生,这些见解在今天也还是很有意义的。
除此之外,在师生关系上,赫尔巴特主张把“情感一致”作为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他反对让学生“盲目服从”,认为“难道有谁愿意通过纯粹的约束措施,完全通过军事化的严厉手段来逼迫儿童服从吗?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当作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他的这些进步的见解也是应该加以注意的。
赫尔巴特真诚地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反对任何损害智力的做法,认为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其引起的智力活动,“假如要忍受这样多的学习,坐着不动,特别是常常徒劳无益地抄写各种教科书,健康迟早会受到危害,那么这就会削弱智力活动”。紧接着他强调:“凡不能激发每个学生智力活动的做法,根本不会受他们重视,而会被视为负担。”
这里必须特别提一下的是,赫尔巴特在教学方面提出了被认为具有历史丰碑地位的教学形式阶段思想。他认为教学应当包含清楚、联合、系统和方法这四个教学形式阶段,或者说教学的四个主要环节。“清楚”是指教师在讲述新教材时,对新观念作出分析并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对此一清二楚;“联合”是指通过教师教学和师生谈话等方法,使学生将新旧观念联系起来,达到统觉效果;“系统”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找出所教内容的理论和规则,使学到的内容系统化;“方法”是指让学生通过练习使学到的内容得到巩固,并获得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场合的能力。他指出,贯彻这四个教学环节,条件是注意与统觉,即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必须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观念。教师应当运用分析教学与综合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性教学。分析教学是从学生及其经验出发进行的,即将学生的杂乱经验分解为各种组成部分或元素。综合教学是从材料与提示出发展开的,即将学生部分的认识概括成整体、系统,这种教学都以学生的专心与审思为基础,学生通过专心达到“清楚”与“联合”,通过审思达到“系统”和“方法”。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非常系统,并且以其个人的践行为基础,因此,即便在20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思想一样散发出无尽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