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卓群
刘恒友《是“不假思索”还是“不加思索”?》(载《中学语文》2013年第10期,上旬刊。以下简称“刘文”。)中说:“查阅《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皆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又说:“‘不假思索作为一个成语,有其源渊;而‘不假思索之所以不见各大词典,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看来成语库中只有‘不假思索,而‘不加思索则是人们‘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这里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刘文认为成语库中没有“不加思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第二,刘文认为使用“不加思索”是误解误用,我的回答是——“不加思索”使用正确。这仅是个人意见,提出商榷而已。
第一,刘文引用的大型工具书,标示书名的有三部,我查询了《辞源》《辞海》,均未收录“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为何刘文只言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汉语大词典》确有“不假思索”,不见“不加思索”。但《汉大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的“出版说明”中指出:“本词典就是在《汉语大词典》成语及有关条目的基础上进行甄别、正误、删繁、改写、增补而成的。”又说:“本词典保持了《汉语大词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共收古今成语近2.5万条,凡300余万字。所收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词典“出版说明”中还说明了“汉大”是“汉语大词典”的简称。书名冠以“汉大”,以区别其他的成语词典。该词典编纂者明示为“汉语大词典纂处、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这本《汉大成语词典》中收有“不加思索”,并指出“同‘不假思索”。引例出自《三侠五义》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有的成语大词典引例为《醒世姻缘传》和《官场现形记》,引例更早一点的,大约为清代中叶的作品《醒世姻缘传》。可见“不加思索”清代已使用了。《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年)同时收录了这两条成语,释文抄录如下:
[不加思索]加:加以。不加以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不假思索]假:凭借,依靠。用不着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这两条成语虽有一字不同,但整体含义完全一样,从整体上讲,可以说“不加思索”同“不假思索”。同时收入这两条成语的还有《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修订本:中华书局,2002年),《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新一版,2007版),《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1999年),《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通用异体成语词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就举这些,足以说明成语词库中有“不加思索”这条成语。
第二,我已肯定所见到的用例中“不加思索”不是误用。先看几个现当代作家作品中的用例:
(1)中年车夫却跟我们不同。他们不加思索,就对小孩发表他的道德见解。(巴金《一个车夫》)
(2)祁老人不加思索就高声喊起来:“站住!你来看,来看看!”(老舍《四世同堂》)
(3)他不加思索地连连拍打着门板。……(梁斌《红旗谱》)
(4)苏兴旺不加思索即大声回答道:“……”。(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5)他不加思索地改变了从来不与顾客搭话的习惯。(王蒙《风筝飘带》)
(6)他不加思索放下手中的水龙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7)黑娃不加思索地说:“……”(陈忠实《白鹿原》)就抄录这几例。再随机查询了三个语料库,看看面上使用这两条成语的情况,列表如下:
从这些语言事实看,恐怕不能说语言大师们、作家们、还有语料库中1338条例句的使用者们使用“不加思索”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
若往上追溯到清朝,运用“不加思索”较早的见于《醒世姻缘传》,该书题西周生辑著。据杨复吉《梦阑琐笔》说该书作者为蒲松龄。可推知“不加思索”出现的时间。《三侠五义》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是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从历史作品上看,恐怕也不能说他们使用“不加思索”是误用,今天读起来,这些文句仍然是顺畅的,准确的。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感觉,说出来与刘恒友老师商榷,不对之处,请指正。
顺便提一下刘文说“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词语”何义?《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是“词和短语”,这样,文句前后便矛盾了。
此外,刘文引举宋代黄干《复黄会卿》时,写成《复黄会聊》,与《汉语大词典》上的引文错误一模一样,如果复核一下黄干的《黄勉斋文集》,就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刘恒友《是“不假思索”还是“不加思索”?》(载《中学语文》2013年第10期,上旬刊。以下简称“刘文”。)中说:“查阅《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皆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又说:“‘不假思索作为一个成语,有其源渊;而‘不假思索之所以不见各大词典,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看来成语库中只有‘不假思索,而‘不加思索则是人们‘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这里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刘文认为成语库中没有“不加思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第二,刘文认为使用“不加思索”是误解误用,我的回答是——“不加思索”使用正确。这仅是个人意见,提出商榷而已。
第一,刘文引用的大型工具书,标示书名的有三部,我查询了《辞源》《辞海》,均未收录“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为何刘文只言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汉语大词典》确有“不假思索”,不见“不加思索”。但《汉大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的“出版说明”中指出:“本词典就是在《汉语大词典》成语及有关条目的基础上进行甄别、正误、删繁、改写、增补而成的。”又说:“本词典保持了《汉语大词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共收古今成语近2.5万条,凡300余万字。所收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词典“出版说明”中还说明了“汉大”是“汉语大词典”的简称。书名冠以“汉大”,以区别其他的成语词典。该词典编纂者明示为“汉语大词典纂处、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这本《汉大成语词典》中收有“不加思索”,并指出“同‘不假思索”。引例出自《三侠五义》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有的成语大词典引例为《醒世姻缘传》和《官场现形记》,引例更早一点的,大约为清代中叶的作品《醒世姻缘传》。可见“不加思索”清代已使用了。《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年)同时收录了这两条成语,释文抄录如下:
[不加思索]加:加以。不加以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不假思索]假:凭借,依靠。用不着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这两条成语虽有一字不同,但整体含义完全一样,从整体上讲,可以说“不加思索”同“不假思索”。同时收入这两条成语的还有《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修订本:中华书局,2002年),《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新一版,2007版),《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1999年),《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通用异体成语词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就举这些,足以说明成语词库中有“不加思索”这条成语。
第二,我已肯定所见到的用例中“不加思索”不是误用。先看几个现当代作家作品中的用例:
(1)中年车夫却跟我们不同。他们不加思索,就对小孩发表他的道德见解。(巴金《一个车夫》)
(2)祁老人不加思索就高声喊起来:“站住!你来看,来看看!”(老舍《四世同堂》)
(3)他不加思索地连连拍打着门板。……(梁斌《红旗谱》)
(4)苏兴旺不加思索即大声回答道:“……”。(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5)他不加思索地改变了从来不与顾客搭话的习惯。(王蒙《风筝飘带》)
(6)他不加思索放下手中的水龙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7)黑娃不加思索地说:“……”(陈忠实《白鹿原》)就抄录这几例。再随机查询了三个语料库,看看面上使用这两条成语的情况,列表如下:
从这些语言事实看,恐怕不能说语言大师们、作家们、还有语料库中1338条例句的使用者们使用“不加思索”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
若往上追溯到清朝,运用“不加思索”较早的见于《醒世姻缘传》,该书题西周生辑著。据杨复吉《梦阑琐笔》说该书作者为蒲松龄。可推知“不加思索”出现的时间。《三侠五义》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是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从历史作品上看,恐怕也不能说他们使用“不加思索”是误用,今天读起来,这些文句仍然是顺畅的,准确的。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感觉,说出来与刘恒友老师商榷,不对之处,请指正。
顺便提一下刘文说“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词语”何义?《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是“词和短语”,这样,文句前后便矛盾了。
此外,刘文引举宋代黄干《复黄会卿》时,写成《复黄会聊》,与《汉语大词典》上的引文错误一模一样,如果复核一下黄干的《黄勉斋文集》,就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刘恒友《是“不假思索”还是“不加思索”?》(载《中学语文》2013年第10期,上旬刊。以下简称“刘文”。)中说:“查阅《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皆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又说:“‘不假思索作为一个成语,有其源渊;而‘不假思索之所以不见各大词典,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看来成语库中只有‘不假思索,而‘不加思索则是人们‘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这里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刘文认为成语库中没有“不加思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第二,刘文认为使用“不加思索”是误解误用,我的回答是——“不加思索”使用正确。这仅是个人意见,提出商榷而已。
第一,刘文引用的大型工具书,标示书名的有三部,我查询了《辞源》《辞海》,均未收录“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为何刘文只言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汉语大词典》确有“不假思索”,不见“不加思索”。但《汉大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的“出版说明”中指出:“本词典就是在《汉语大词典》成语及有关条目的基础上进行甄别、正误、删繁、改写、增补而成的。”又说:“本词典保持了《汉语大词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共收古今成语近2.5万条,凡300余万字。所收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词典“出版说明”中还说明了“汉大”是“汉语大词典”的简称。书名冠以“汉大”,以区别其他的成语词典。该词典编纂者明示为“汉语大词典纂处、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这本《汉大成语词典》中收有“不加思索”,并指出“同‘不假思索”。引例出自《三侠五义》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有的成语大词典引例为《醒世姻缘传》和《官场现形记》,引例更早一点的,大约为清代中叶的作品《醒世姻缘传》。可见“不加思索”清代已使用了。《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年)同时收录了这两条成语,释文抄录如下:
[不加思索]加:加以。不加以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不假思索]假:凭借,依靠。用不着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这两条成语虽有一字不同,但整体含义完全一样,从整体上讲,可以说“不加思索”同“不假思索”。同时收入这两条成语的还有《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修订本:中华书局,2002年),《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新一版,2007版),《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1999年),《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通用异体成语词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就举这些,足以说明成语词库中有“不加思索”这条成语。
第二,我已肯定所见到的用例中“不加思索”不是误用。先看几个现当代作家作品中的用例:
(1)中年车夫却跟我们不同。他们不加思索,就对小孩发表他的道德见解。(巴金《一个车夫》)
(2)祁老人不加思索就高声喊起来:“站住!你来看,来看看!”(老舍《四世同堂》)
(3)他不加思索地连连拍打着门板。……(梁斌《红旗谱》)
(4)苏兴旺不加思索即大声回答道:“……”。(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5)他不加思索地改变了从来不与顾客搭话的习惯。(王蒙《风筝飘带》)
(6)他不加思索放下手中的水龙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7)黑娃不加思索地说:“……”(陈忠实《白鹿原》)就抄录这几例。再随机查询了三个语料库,看看面上使用这两条成语的情况,列表如下:
从这些语言事实看,恐怕不能说语言大师们、作家们、还有语料库中1338条例句的使用者们使用“不加思索”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
若往上追溯到清朝,运用“不加思索”较早的见于《醒世姻缘传》,该书题西周生辑著。据杨复吉《梦阑琐笔》说该书作者为蒲松龄。可推知“不加思索”出现的时间。《三侠五义》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是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从历史作品上看,恐怕也不能说他们使用“不加思索”是误用,今天读起来,这些文句仍然是顺畅的,准确的。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感觉,说出来与刘恒友老师商榷,不对之处,请指正。
顺便提一下刘文说“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词语”何义?《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是“词和短语”,这样,文句前后便矛盾了。
此外,刘文引举宋代黄干《复黄会卿》时,写成《复黄会聊》,与《汉语大词典》上的引文错误一模一样,如果复核一下黄干的《黄勉斋文集》,就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