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红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试图从“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三个层面,进一步探求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策略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以探索、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数学学习,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活动,它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现简要阐述如下:
一、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为此,教师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诱导学生寻找发现问题:即在教师创设情境中寻找问题;在课题上寻找问题;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寻找问题;在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上寻找问题;在解题策略多样性上寻找问题等,同时要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主动探索。
2.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与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是分不开的,过程是线索,探究是中心。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来龙去脉,展示了数学思维活动及思维方式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方法的获得恰恰是学生问题自主探究的基础。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究信息、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有了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思考,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这就需要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让学生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在分析和交流过程中去分析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4.实践应用,深化问题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还能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达到求异创新,巩固新知的教学目的。
二、实施策略
1.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小学数学学科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能够让他们参与其中、充满新发现的创新性学科。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积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积极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和研究,努力培养和发展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在实践中学习,即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32减26怎么算?“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是法则关键。写出横式后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操作:先摆出32根(3捆和2根)小棒,摆好后提问,32根减26根,也就是从32根中去掉26根,应该怎么拿?要从2个单根中去掉6根不够,可以想一个什么办法?经过这样的提示,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顺利地操作并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的道理。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学习迁移的能力,具备迁移能力的人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思维经验解决新课题。
(2)质疑问难的能力,“疑”是思维的开端,是数学发展的动力。
(3)实践操作的能力,重视学生操作和实践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
(4)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要实现主动探究,具备一般的思维推理能力是不够的,还得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宽松、自由、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情绪和热情才会高涨,才有可能积极参与,产生探索知识的需要和愿望。这就要求教师不应成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宰者、指挥者,而应成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去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意识,专心听取学生的表述和见解,平等地对待、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热情并经常地与学生一起讨论、商量和评价问题。
2.保护学生的學习兴趣和好奇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设置认知矛盾,引发探究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儿童好奇、好问的特点,把学生引向知识和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疑激思,以疑激趣。当然,设疑要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要适时、适度。如,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质疑:“你能用手中的直尺测出北京到武汉的距离吗?”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联系生活实际置疑:“自行车车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这些问题,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促使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3.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便架设“认知桥梁”;(2)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以便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3)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结果,还要了解自己得出结果或结论的过程以及先决条件,必要时能用图表、图示、算式以及语言等方式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发现及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袁中学,冯明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探索.白山出版社,2000-10.
[2]刘品.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探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0.
(作者单位 山东省日照市碑廓镇中心小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