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4-04-16 13:11刘娟
新课程·小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能力培养解决问题

刘娟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逐渐提升。我国教育要求教师全面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自身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意识,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就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确保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育;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目标,要确保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初步学会以数学视角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及掌握相关数学策略及技巧,形成应用意识。只有确保学生能够具有较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主思考,提升学生素质培养质量,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提出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发现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只有当学生意识到什么是数学问题和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学生才能够存在去解决的意识。因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自主發现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自己的问题。

自主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创建课堂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思考和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问,让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数学的求知欲。只有在这种求知欲下,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以积极的态度去学。小学生由于思维的限制可能提出的问题较为浅显,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教师要用温柔、和蔼的语言鼓励学生,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确保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和灵活性思维。

例如,在对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长方形》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寻找一些长方形的物体,将这些物体带到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知识,除了这些东西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是长方形呢?”在这种问题下,学生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开始他们的数学之旅。

二、处理解决,形成解决问题意识

处理解决是一把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只有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中学会自觉处理,自主去解决问题,才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增强学生数学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去操作、探索、交流、合作,保证学生能够在处理解决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是构建理论,形成自身数学发展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处理解决问题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自主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自身探究的过程中积累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数学印象。

波利亚在其名著《怎样解题》中详细介绍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操作:理解问题、拟定解决问题方案、执行方案、回顾问题、检查问题、讨论处理效果。在上述阶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并指导学生完成自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一步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

三、问题处理,灵活使用解决策略

1.借助直观数学模型

直观的数学模型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效果,让复杂的数学问题转换为简单的数学模型,简化数学条件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对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下述例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直观数学模型达到关系转化。

例,小明到六楼办事,他从一楼到四楼用了60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到六楼需要多少时间?

解决该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线段图对题目中的各项已知量和未知量进行展现,以等长的线段表示小明在一层楼所用的时间,当在四楼时,以四段等长的线段表示,记时间为60秒。当到达六楼时以六段等长的线段表示,让学生在上述直观的线段图中了解条件之间的联系,简化数学问题。

2.借助多项转换策略

多项转换策略主要指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转化,通过对象转换、倒退转换、位置转换等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们熟知的猴子分苹果的问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倒退转换的策略,从最小的猴子分得的苹果开始推问题,依照倍数关系推测前一个猴子分得的苹果,依次递推,得到开始总共的苹果数。教师要在上述转换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全面了解数学中的多项转换策略,让学生在自身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转换,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

3.借助数学发散思维

数学发散思维主要指对学生思维进行拓展,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解题技巧。这种解题技巧对学生数学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下解决数学问题,为学生创造多种解题途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对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应用题“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修建一个3000米的公路,需要20天完成任务,当工程竣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了200米,已知乙队每天修70米,问甲队每天修多少米?”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思考解题的途径。该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用乙队每天修的长度求出乙队20天修的长度,然后求出甲队20天修的长度,最后求出甲队每天修的长度。教师还可以用甲队比乙队多修的200米求出甲队的长度,然后求出甲队每天修的长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先求出甲乙两队每天平均修的长度,然后减去乙队每天修的长度,得到甲队每天修的长度。

4.借助数学问题对比

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做题的内容进行规整,对相似的数学问题及时进行分类和对比,让学生在分类和对比的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相似点。在上述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自身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巩固,温故而知新,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完成方法的系统化,在上述系统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全方位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问题总结,提升能力培养效率

当前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内容较为浅显,不需要进行问题总结,对学生的发展没有较高的价值,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总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对解决问题过程中问题提出、自主解决、教师引导、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可以明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教育学生进行问题总结可以学一道题会一道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将自身学习到的知识全部融会贯通,必须成为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身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两方面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分析、探究,总结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在总结中巩固自身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纠正,提升解决问题的质量。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总结、探索,不断完善课堂中学习到的内容,通过自身的实践、归纳,提升对问题处理的效率。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是当前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融入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数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教师要增强责任感,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不断挖掘新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沈超.从知识形态和载体的角度谈解决问题和应用题[J].小学数学教师,2009(4):78-79.

[2]周玉仁.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J].小学数学教师,2012,7(8):112-114.

[3]唐彩斌.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张奠宙教授访谈录[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1):20-21.

(作者单位 重庆市合川区临渡完全小学)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能力培养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