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城
《天问》向来被认为是一首非常难读的奇诗。该诗内容庞杂,由神话、传说、历史交织而成,涉及天文、地理、四方奇事、上古历史等诸多方面,整首诗却由极其简短的问句来表达。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天问》的诸多内容当时的学者已不能明了。自汉以降,不断有学者进行探颐,但是由于资料匮乏,仍遗留了大量聚讼纷纭的义训症结。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出土文献又为我们重新解读《天问》提供了线索。今择其一则,不揣浅陋,就教于方家。
《天问》云:“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其中“夜光”乃月之别名,但是月亮怎么能“死则又育”呢?则众说纷纭。王逸:“夜光,月也。育,生也。言月何德于天,死而复生也。一云:言月何德,居于天地,死而复生。”其后朱熹、闻一多、高亨、汤炳正诸先生皆从之。朱季海先生则认为:“盖朔之为言苏也,此问月死复生,而云‘死则又育’,是‘育’犹‘朔’也。”李永明先生认为“古之人常用生死二字形容月之阴晴圆缺。”
按:上揭诸说皆非。然李永明先生之说颇具启发性,惜未达一间。
在出土文献中常用月相词语“生霸”、“死霸”来纪日。例如周代金文:
1.作册大鼎:惟四月既生霸乙丑,公赏作册大白马。
2.丰尊:惟六月既生霸乙卯,王在成周,令丰大矩。
3.作册夨令簋:惟九月既死霸丁丑,作册奠宜于王姜。
4.吕方鼎:惟五月既死霸,辰在壬戌,王睿于太室。
霸(pò),古魄字,《说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声。”霸,即月光。“霸然”,即月光“勃然”。所谓“生霸”则是月光生辉、明亮,而“死霸”则是指月光暗淡。周人通过对月光的描写用来帮助纪日。这种月相词语在《尚书》、《逸周书》等传世文献中亦多常见,只不过“霸”多写作“魄”,有“哉生魄”、“旁生魄”、“既死魄”、“旁死魄”等。这种用月相词语纪日的习惯,从西周开始,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到了汉代人们还用“生、死”来描写月光,例如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由此可见,“生魄”、“死魄”乃周代习语。《天问》中的“死则又育”即为“死魄则又生魄”之省,意为“月亮何德,可以明了又暗,暗了又明啊?”那么诗文为什么不写作“死则又生”,偏偏却写作“死则又育”呢?这是因为照顾到押韵。诗的下句为“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韵脚字为“腹”,“腹”与“生”音韵不谐,而“腹”(piuk)与“育”(jiuk)同在觉部,故屈子将“生”字改为同义的“育”字以求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