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体会

2014-04-15 23:06金锡芬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培养

金锡芬

摘要:素质教育与初中物理教学关系非常密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体会: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引导他们细心观察,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二是加强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开拓视野,创造思维能力。三是把握物理学科创新的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四是想方设法,把素质教育落实在物理教学中,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所以,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不仅是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可见,素质教育与初中物理教学关系非常密切,现谈几点笔者自己的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如自行车、缝纫机为什么要经常加润滑油?炎热的夏天,从电冰箱取出的冰棒为什么这样冻冰冰的?人造卫星为什么会上天?这“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个个的物理是现象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观察时,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如实记录、科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讲“色光的混合”一书中,我分别采用一台“黑白电视机”和一台“彩色电视机”让他们观察。为什么“黑白电视”只看到两种颜色,而彩色电视机却能看到多种颜色?让学生自己去解答问题,通过这个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便成为他们坚定的偏偏和学习目的。

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开拓视野,创造思维能力

实验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初踏教坛,尝试了下面的做法:

1.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实验主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步骤及其所得结论。如实验: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滑到铺有棉布的平面、滑到光滑的平面上,观察小车几次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从实验中看到,从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所以牛顿仔细观察,能够概括出一条重要的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分组实验,培养人人动手,掌握实验操作本领

以往自己求学时,实验器材不足,教师只做一遍演示实验,我们学生学到的只是浮光略影。如今,学校有了实验室,器材也充足了。实行分组实验,做到人人动手,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如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学生们做到动脑又动手,明明白白地懂得了杠杆原理。

3.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近年来,我们学校开设了第二课堂,其中有一個物理兴趣小组,有物理老师专门指导。这样,对提高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对提高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品质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中,启发学生自制幻灯机,这样,“作品”又能应用到堂上教学,其乐无穷。

三、把握物理学科创新的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物理学科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其中分析综合能力是学习物理的核心,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和深刻性。就近年高考而言,出现了不少联系实际上题目。以考查考生创新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学习“简单机械”,引导学生分析滑轮组为何能够省力。想一想:一个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通过理解概念、思维分析、答案就能解决了。可见,分析过程的重要性。

四、把素质教育落实在物理教学中,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应试教育要求学生重在掌握知识,为考而教,为考而学、为考而考。由于过分追求分数,因而出现高分低能,往往而不适应当今社会。推行素质教育,以育人为目标,追求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材”。就物理教学而言,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根据物理学科优势重在通过起因和经过,得到什么结果,为身边的生活、科学技术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