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函经》撰注考*

2014-04-15 11:03叶明花蒋力生
江西中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黎民杜氏道教

★ 叶明花 蒋力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00006)

《玉函经》是一部脉学名著,虽然篇幅不长,影响却很大。关于《玉函经》,长期以来还有一桩学术公案,那就是其作者是谁?注者是谁?近年来,随着海外中医古籍陆续复制回归,对于解决这桩学术公案提供了新的文献依据。现就有关情况,作一简要考辨。

1 关于《玉函经》的作者

《玉函经》旧题唐杜光庭撰。杜光庭(850~933),字宾圣(一云宾至),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浙江丽水)人(一云括苍人,或云京兆人),唐末著名道教学者。杜氏少年习儒,博极群书,志趣超迈。唐懿宗朝应九经举,赋万言而不中,奋而入道,事天台山道士应夷节为师,为司马承祯五传弟子,有志于道教义理科仪的整理规范。僖宗朝受召见,赐以紫服象简,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道门领袖,一时天下推服,有“学海千寻,辞林万叶,扶宗立教,天下第一”之誉。中和元年,避乱入蜀。留成都,事前蜀王建父子,颇得器重,历官金紫光禄大夫、谏议大夫、户部侍郎等职,初赐号广德先生,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后主王衍袭位,受禄苑中,尊光庭为传真天师,特进检校太傅、太子宾客、崇文馆大学士。后弃官隐居青城山白云溪,专事道教学术整理,所著道书甚富。据统计,收入《正统道藏》就有27种。尤以《广成集》《道门科范大全集》《道德真经广圣义》《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心经》《录异记》等著称。明朝以前收入《云笈七签》的就有《神仙感遇传》《墉城集仙录》《道教灵验记》等多种。由此可见,杜光庭在道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但是,作为唐末五代道教学术集大成者的杜光庭,是否撰有《玉函经》,问题倒是由杜氏的另一本脉学著作《了证歌》引发的。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浙江巡抚采进《杜天师了证歌》一卷,旧题唐杜光庭撰。四库馆臣认为:“考光庭所著多神怪之谈,不闻以医显。此书殆出伪托,其词亦不类唐末五代人。”杜氏以道闻名,不以医显,自是情理之中。不过,古有“十道九医”之说,凡道行高者,于医也往往兼而通之。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就不必说了,即如寇谦之、陆修静等道教学者,这些早期道教的改革者或建设者,对道教为民治病的道术就很重视,不仅制订道律加以规范,而且还在整理道教文献时收集著录道家药物药方众多。杜氏虽然医名不显,但是他的道学著作中,也反映出不俗的医学功底。《广成集》中的许多醮词表文,对于个人罹病的心理描写,远在一般医士之上。尤其在《太上宣慈助化章》中,一些请命、延命章表,更是症状并陈,医理随诠,略无遗漏。如《疾病定气章》所载:“自从某年某月以来,连不安稳,四肢沉重,卧多起少,梦寤参错。或在静室穿败之处,如对宾客,卧息其中;或登山越岭;或驾车乘船,或怀恚恨,喜怒不节;或作鬼语,称使感数;或责望家中、道说百姓;或时悲哀,所作无端;淋沥日久,一差一剧,骨肉消瘦。”显然是心气不定,怔忡悸动的描述。其他如《疾困延命章》《疾病丐遇请命章》《疾病却三官死解章》等,也有类似的描述。由此可见,杜氏未必不精于医,而由其撰写一二医学著作,也不是没有可能。至于说“其词不类唐末五代人”,纯为臆断。在敦煌出土的卷子中,不仅道经佛典及通俗小说有许多“变文”,而且在医书中还有歌诀体脉学专著。

杜光庭《玉函经》,唐宋史志俱不载。但据日本冈西为人《宋以前医籍考》,综核诸藏书家载录,无论是黎注本还是崔注本,均题广成先生《玉函经》,或唐杜光庭撰。世所流传的一些影宋刻本以及日本的影元抄本,均题杜光庭撰。明景泰元年熊宗立所著的《医学源流》列杜光庭为宋人,称“杜光庭,号广成先生,特进检校太傅、太子宾客主管大学士户部侍郎徽国公,选《玉函经》上下卷”。这是医家传记中最早明确提到杜光庭为医的史料。此后,殷仲春的《医藏书目》亦载:“《玉函经》二卷,杜光庭。”由此看来,至少在宋刻的《玉函经》以来,已署杜光庭之名,我们应当充分尊重这一史实。

2 关于《玉函经》的注者

目前,国内流行而内容完全相同的《玉函经》注本有二种:一题宋黎民寿注,一题宋崔嘉彦注。根据书名调查,在明刻及其以前的《玉函经》版本,注者均为黎民寿。而自清顺治四年丁亥(1647)新安程林居易斋刻本出,始题紫虚真人崔嘉彦注。光绪七年辛巳(1881)上虞徐沛兰兰山房重刊程本,因袭原题,至民国曹柄章《中国医学大成》,乃据“程云来之原刻本,与徐舜山之重刊本,参校互考”,收入丛编,使崔注本广为流传,世人多以为崔嘉彦为《玉函经》注者,罕有知其注为伪托矣。

《玉函经》的注者,实际为南宋医家黎民寿。黎氏,名民寿,字景仁,号水月(一作冰月),南宋末江西旴江(今江西南城)人,生卒年未详。初习儒,科举失志,改学医,志在济人。时人称其“资沉敏而思精密,学有师传,意兼自得,悟法之精,蓄方之富,试之辄效。信者弥众,争造其门,或就或请,日夜不得休。其全活迓续之滋多,而影响神应之可验,几有姚僧垣之遗风矣。”明初熊宗立《医学源流》载:“民寿,字景仁,宋景定中参释氏,号黎居士。初注《玉函经》,后作《简易方》《断病提纲》《决脉精要》,谓之医家四书。”[1]黎氏学贯儒释,淡然寡欲,自奉尤薄,食不茹荤,“百念俱息,独一念活人”,当时誉为良医。

黎民寿注《玉函经》,既有外证,又有内证。外证除上引熊宗立的《医学源流》及明以前刻本题署外,近年从日本复制回归的《黎居士简易方论》[2],前有序言五篇,其中三篇谈到黎氏注解《玉函经》。如陈宗礼序称:“吾郡黎景仁……初注《玉函经》,既行于世矣。”冯梦得序:“景仁曾注《玉函经》,抉挞幽微,如手诸掌。”陈谦亭序云:“旴江黎景仁,儒而医者,殆医之所谓良者欤。盖其心静而念一,力苦而功到。前疏《玉函经》,今集《简易方》,钩玄索隐,俱有非侪辈所得肩者。”以上三篇序文都写于南宋开庆景定改元之际(1259~1560),可证此时黎民寿注《玉函经》已流行于世。

内证方面,有两条:一条是现行题署黎民寿的注本中,有二处直接提到黎氏的另一脉学著作《决脉精要》。一为“生死歌诀中”的“九怪脉”条,注云:“予尝讲读《内经》,则有屋漏、雀啄、虾游、鱼翔、弹石、解索、釜沸、偃刀、转豆、麻促十种怪脉。怪者,异于常也。予于《决脉精要》歌中,编辑成章,以备学者。”一为“生死歌诀下”的“风寒相搏脉浮迟”条,注曰:“余部不同,见于《决脉精要》歌中。”两处所载内容,均可在复制回归的日本抄本《决脉精要》中覆核。尤其所提“十怪脉”,《决脉精要》在“十怪脉名”下,逐一编成歌诀,并加以诠注,连“缀辑”二字均可在《决脉精要》“原道歌”的“予今缀辑谩成歌,采摭英华非泛语”句中找到,说明黎注《玉函经》确实可信。而在崔注本中,均将两处提到的《决脉精要》书名删去,或窜改他名,使人无从核实。

另一条证据是,题署黎注的《玉函经》中,多处提到“七表八里脉”、“九道脉”等概念,这与黎氏《决脉精要》的脉象分类或理念完全一致。黎撰《决脉精要》在前,注《玉函经》在后,说明其七表八里九道脉的分类理念是一以贯之的,亦是与《王叔和脉诀》分类法相承传的。而且黎氏在“生死歌诀下”的“大抵七表八里脉,相连九道作程途”条下,注云:“表者以阳言之,故脉有七,以象少阳奇数也。里者以阴言之,故脉有八,以象少阴偶数。亦犹脏腑之表里,皆阴阳内外之相依者。如此,故取于表里而言也。道者通也,其脉有九,与表里之脉相通应也。”表明黎民寿不是简单地承传《王叔和脉诀》的分类法,而是有他个人的理论认识的。而在崔嘉彦的脉学著作中, 既无十怪脉之名,亦不作“七表八里九道脉”的分类,而是以浮沉迟数四脉为宗,以风、气、冷、热四者主病,自收特色,与黎氏绝不相同。

总之,无论外证内证,均可确定黎民寿注的《玉函经》为真,崔注为伪。

[1]明·熊宗立.新刊名方类证医书大全·医学源流[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7.

[2]南宋·黎民寿.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续)第二册·黎居士简易方论[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11.

猜你喜欢
黎民杜氏道教
国祭
山坡羊·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看大唐歌舞
西夏道教补议
八至十世纪的敦煌杜氏家族研究——兼及藏经洞文书的“偏向性”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赞群众路线教育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不同浓度氮、磷对杜氏盐藻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