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东 王殿文
(1:吉林建筑大学文法学院,长春 130118; 2:吉林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长春 130118)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生活日益活跃,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但我国的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发展,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主体上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的转变出现了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状况.这种道德规范体系的发展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违背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将阻碍和制约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协调发展.如何在新的时期,建设和健全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败得失[1].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和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也使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如贪污腐化、渎职犯罪、以权谋私、经济欺诈、诚信危机等不断出现.这些问题既存在经济原因,同时也表现出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思想理论和道德体系建设准备不足,旧的道德体系面对新的情况无法起到规范作用,造成社会成员道德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计划经济模式下原有的道德建构开始迅速解体,社会出现严重的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紊乱、各种非道德主义泛滥.从而导致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道德控制力失去普遍有效性.
道德建设的滞后,道德约束的失范,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现阶段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新的道德体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及对社会发展的反思不断加深,也为重建与现时代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市场经济需要具有遵循价值规律的独立价值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其相对独立性就在于其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要求[2].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体系,应该兼顾利益原则、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
承认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利益的相对独立性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只承认国家、集体利益而否定个人主体利益的观念,市场经济要求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基础上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利益.只有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道德规范体系,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与其经济基础保持一致,并能对社会行为起到普遍有效的制约和控制,通过与市场规律相一致的方式和方法,调节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各种尚无需或无法以法律手段解决的矛盾.因此,利益原则是新时期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符合的道德规范的基础和出发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利益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应倡导公平原则.这里的“公平”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利益公平的“平均主义”,而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机会均等”.因为市场经济要求竞争,在承认和尊重主体利益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保证市场经济参与者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保证竞争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公平原则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才能避免因社会转型而形成新的特权阶层,防止权力在社会稀缺资源分配问题上形成垄断,以保证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具有平等的竞争机会.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鼓励社会成员和经济主体通过合法手段获取利益,这就要求社会法律和道德体系能够提供和保障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舆论,保持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公正性.
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应该倡导的第三个原则是诚信原则.市场经济又被称之为“信用经济”,诚信是主体间尊重各自利益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以诚为本”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诚信是主体在公平竞争中实现各自利益的可靠保证,也是“机会均等”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初期,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市场道德规范失去制约作用,致使一些市场主体为尽早获利或更多获利,不惜以信用为代价,利用法律空白或漏洞进行不正当竞争,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骗取银行贷款或国家退税等一系列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行为.虽然短期内有可能获利,但却造成了企业信用度降低、企业形象受损,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甚至损害地区的经济形象,扰乱经济秩序.这种抛弃诚信、以不正当手段进行市场行为的结果是,不但难以实现主体自身长远利益,而且使市场经济陷入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成熟的市场经济,无论是经济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应该以诚信取胜.每一个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都应该将诚信作为自身和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外向型开放经济的市场经济,只有建立可靠的信用度才能取信于人民和社会,才能为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空间.
(1)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 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能否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地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否凝聚成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全社会最基本、最广泛的思想共识[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入,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加强人们的精神文化修养,有利于广大公民开阔眼界,不被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打倒,从而在亿万人民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2) 突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 道德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基础不同,道德内容亦有不同,同一道德的内部诸要素因发展阶段不同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突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首先要注重公民思想道德内容的层次性,即着力建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个层面的道德规范,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其次还要突出不同群体思想道德要求的多样性.一是针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缺乏助人为乐等公德问题,应把宽容精神、扶危济困、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作为重点进行教育和治理;二是针对公民职业生活领域特别是经济交往活动中存在的不诚信问题,应将从业人员的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三是针对近年来家庭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应该把夫妻互信、孝敬老人等道德规范的践行提到家庭道德建设的首位;四是针对个别公民自身品德修养等问题,应提倡公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并将品德修养作为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4];再次,要充分考虑到个体公民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于青少年而言,由于其心智正处于成熟前的叛逆期,正面引导更有益于激发其加强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对于成年人,应积极弘扬主流价值观,用正能量唤起他们广泛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对于老年人,应积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争得他们对整个社会主流思想道德的归属与认同.
(3) 实现氛围营造与完善法制的有机结合. 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还要靠法律和制度的支持.只有实现氛围营造与法律支持的有机融合,才能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在营造氛围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借助于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积极营造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充分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辨别是非,抵制丑恶.与此同时,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道德行为的法律责任,将社会时代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及时提升为法律意志,依靠法律的强制力,促使公民践行基本道德规范,将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肯定、奖励和提倡友善的、合理的、正当的道德行为,否定、贬抑和谴责非道德行为,使公民从中觉悟到德行是获得自身正当利益、人格自尊与社会赞誉的基本途径,彰显明确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导向.
综上所述,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和谐社区中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建设一个日益成熟的道德社会,需要“法治”与“德治”共同的保障.“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提出的新的战略要求.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应该是法律和道德共同约束、规范的经济和社会.当前若想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实现氛围营造与完善法制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道德规范体系,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方向指导和精神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刘新庚,韩慧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模式结构及其运行机理[J].山东社会科学,2012(12):124-127.
[2] 江 琼.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36-39.
[3] 叶琪瑛.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J].南平师专学报,2006(3):23-26.
[4]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6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