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引娣
(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浙江 桐乡 314511)
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护理
张引娣
(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浙江 桐乡 314511)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行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2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0~22 d,平均(14.96±3.19)d。均获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3.1±2.71)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钢板断裂、松动及正中神经损伤、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按Dient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12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9.2%。结论细致全面的护理及科学的康复训练是提高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桡骨远端骨折;“T”型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六分之一,但保守治疗常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尤其对于累及关节面的骨折。锁定加压钢板(1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桡骨骨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创伤和骨折端的血运干扰,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学环境。但骨折术后即使恢复了桡骨的长度和关节面的平整,达到了解剖复位,如果没有术后正确的康复护理,仍可出现桡腕关节功能受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做好LCP内固定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2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预防了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强直、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27~69岁,平均(47.14±2.85)岁。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其中摔伤18例、交通事故伤4例、坠落伤3例、压伤3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rbeitsge-meinschaft fur Osteosynthesesfragen/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AO/ASIF)分型:B1型1例,B2型5例,B3型5例,C1型4例,C2型8例,C3型5例;其中手法复位失败或石膏固定后难以维持复位而发生再移位者8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臂丛麻醉满意后,在上肢驱血情况下,于掌侧做6~8 cm“S”形切口,自腕屈肌桡侧进入,保护好桡动脉,适当剥离骨膜,显露骨折端,直视下行骨折牵引复位,注意纠正骨折短缩畸形、掌倾角和尺偏角。骨缺损或塌陷处采用自体髂骨支撑植骨,并选择合适的斜“T”型LCP置入桡骨关节面1~2 cm,钢板横向锁定钉孔只穿透掌侧皮质,拧入锁定螺钉,确保螺钉不穿出背侧骨皮质,修复旋前方肌,创口逐层缝合[1]。
1.3 治疗结果 28例患者住院时间10~22 d,平均(14.96±3.19)d。均获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3.1±2.71)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钢板断裂、松动及正中神经损伤、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2]:优13例、良12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9.2%。
2.1 心理护理 外界刺激对个体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应对能力,都受到个性的影响[3-4]。我们观察并分析本组骨折患者的个性特点,针对患者的文化素质及性格特征做好个性化护理。如年龄较轻、在家中起主要作用的患者,往往容易表现出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担心疾病的预后。护士耐心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听取患者的要求,详细介绍病情和以往成功的病例,同时重视与家属的沟通,避免因家属的不理解、不配合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本组有8例患者手法复位失败后,情绪紧张,经护士耐心疏导后,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 患肢观察 密切观察患肢的肢端血液循环:主要观察疼痛、肿胀、感觉、皮肤颜色、手指活动情况等,监测患肢血氧饱和度,警惕有无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若出现桡动脉搏动扪及不清,手臂背部皮肤发凉、颜色改变、感觉减弱、肿胀明显等(特别是在使用止痛剂后),更要加强对患肢血液循环的观察。本组1例患者患肢血氧饱和度偏低、疼痛明显,予以保暖处理后好转;另有1例患者在入院后3 h发生了前臂筋膜室综合征,因护士发现及时并立即汇报了医生,使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2.3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消肿、促进骨折愈合。护士向患者说明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及要遵循循序渐进、由弱到强、持之以恒的原则[5],并告知患者哪些活动不利于骨折愈合。手术当天,于麻醉消退后,即指导患者进行用力握拳、充分伸屈五指等主动运动,并练习掌指关节活动,4~5次/d,5~10 min/次,以减轻水肿。同时指导患者被动进行肘关节的伸屈活动及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旋转等功能锻炼,方法是用健手帮助患肢练习或者指导家属帮助患者练习,4~5次/d,10~15 min/次,活动量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乏力为原则。术后4~5 d即可做前臂旋转及腕关节的被动伸屈:如两手拇指相对,动作轻而慢,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度,逐日增加练习强度。若出现肿痛,应适当减少活动量或暂停锻炼。伤后2周可进行腕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每隔2~4 d即增加腕关节伸屈的强度及难度。本组有2例患者伤后出现并发症,未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其余患者均配合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 筋膜室综合征 筋膜室综合征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在高层建筑倒塌受伤者中发生率高达40%[6]。本组有2例患者因房屋倒塌致伤,其中1例患者在入院后3 h出现手部剧烈疼痛及持续加剧性肿胀,手指不能活动,被动牵拉手指时引起不可忍受的疼痛。护士立即测量患肢血氧饱和度为50%,且皮肤温度低、颜色发紫,立即汇报医生并给予早期处理:平放患肢,松解肢体的一切外固定物及敷料,同时注意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及疼痛和肿胀的程度,监测患肢血氧饱和度。告知家属禁止按摩及热敷;遵医嘱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125 ml,1次/6 h,并观察尿量变化。由于早期发现,及早进行脱水消肿治疗,患者症状改善,避免了切开减压术的痛苦。
2.4.2 神经损伤 继发性正中神经损伤可发生于骨折不全复位的患者。本组有1例患者入院后要求保守治疗,予以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术,由于操作者是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医生,对局部解剖不够熟悉,手法不够熟练,复位时间较长。次日患者主诉手指麻木、有蚁行感,护士立即报告医生,X线摄片示骨折块移位(致神经损伤)。立即给予激素、甘露醇脱水治疗,症状未明显缓解。向患者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并做好手术准备,予以切开复位。术后抬高患肢,卧位时高于心脏平面30°以上,下床时用前臂吊带托起患肢,避免下垂;严密观察患肢手指活动、感觉、疼痛、肿胀等情况,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2.5 出院指导及随访 做好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的宣教,如骨折中晚期饮食的选择,如何做到劳逸结合、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等。告知患者出院后2个月内每2周随访1次,以后每月1次,直至骨折愈合,若出现不适及时复诊。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对出院指导的执行情况,特别关注功能锻炼的情况及进度,教育患者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LCP内固定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LCP是一种与骨膜“不接触”钢板,属于“生物学钢板”范畴,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影响。同时又分散了骨折应力,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患者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7]。通过对本组28例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LCP治疗患者的护理,认为加强患肢血运观察、注意区分肢体疼痛性质是及早发现和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关键;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并由经过培训的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做好出院后的延伸服务,特别关注患者的功能锻炼情况,是尽快恢复患肢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1] Canale S T.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卢世壁,译.济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938.
[2] Dienst M,Wozasek G E,Seligson D.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7(338):160-171.
[3] 王文兰,朱梅红.眼科患者术前焦虑水平与情感需求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72-74.
[4] 叶桂荣,姚琳,赵代红,等.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的管道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1,8(3):58-59.
[5] 曹艳,孙蕊,李宇,等.关节镜下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1A):50-55.
[6] 杨效宁,裴福兴,黄富国.地震所致挤压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20):1528-1531.
[7] 柯希煌,翟文亮,练克俭.有限切开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c型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4):318-319.
(本文编辑:仇瑶琴)
2013-04-18
2013-09-28
张引娣,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骨科护理及科研工作
10.3969/j.issn.1008-9993.2014.04.016
R473.6
A
1008-9993(2014)04-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