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几点思考──以船舶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2014-04-14 09:31:30
关键词:教育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

汤 建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03)

关于江苏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几点思考──以船舶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汤 建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03)

江苏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恰逢中国船舶工业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顺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要在对该计划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明确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产学研合作、人文素质教育等四个方面探讨、实践江苏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路径。

卓越工程师;综合素养;培养路径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教育改革成为一个全球性课题。由于中国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面临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并且,中国的工程教育规模现已位居世界第一。这决定了中国的工程教育体系必须要适合中国国情,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大背景下,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①② 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http://www.edu.cn/zcxx_10151/20100706/t20100706_493340.shtml。可以预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②。笔者认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将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头戏,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全方位系统性视角对其进行顶层设计,而且,该计划应该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工程,而不是对现行模式的修补、调整。

一、江苏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临的机遇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在8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为船舶工业、国防工业和蚕业服务,形成了船舶、国防、蚕业三大办学特色。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开发型高等工程实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③摘自江苏科技大学学校简介。。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恰逢中国船舶工业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①详见《深化结构调整全面转型升级奋力向世界造船强国目标迈进》,http://www.cssc.net.cn/component_news/news_detail.php?id=16909。

1995年至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出现了井喷式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大国,造船业也由此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中国船舶工业遭遇了严冬。但当前,中国船舶工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海洋能源、经济贸易、港口航运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二是2012年国家下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乃至其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海洋经济将处于加快发展期,装备开发、海洋开发技术和综合管理能力将快速提升,船舶工业将迎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三是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据统计,世界贸易总量的85%依托海上运输来完成,这必然会带动航运业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船舶行业正顺应形势发展,深化结构调整,全面转型升级,及时调整发展战略。2014年,国家提出“当前至未来10—20年,船舶工业将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最终将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强国”②详见《开启3.0时代中国二十年内将成世界造船强国》,http://www.cinn.cn/xw/chanj/314210.shtml。。中国船舶工业又将步入新一轮增长期。这对一直以培养船舶工程人才为主、素有“船舶工程师摇篮”美誉之称的江苏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对当前工程教育发展形势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迫感的深刻认识,根据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的总体要求,江苏科技大学于2011年遴选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八个本科试点专业,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对近年来江苏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探索的分析研究,本文以船舶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路径。

二、“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

“卓越工程师”,顾名思义,即未来我们培养的工程师不是一般的工程师,而应该是优秀、卓越的工程师。“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不仅仅是其专业知识过硬,而且还要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船舶行业而言,由于船舶制造是一个产品结构复杂、高精密、大工程协同制造的行业,对人才的技能性素养以及协同配合意识要求比较高。因此,船舶类专业的“卓越工程师”,不仅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其综合素养。

(一)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卓越工程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等工程教育所造就的尚不是‘卓越工程师’,而是为造就‘卓越工程师’打好基础”[1]。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养。一个卓越的船舶类工程技术人才,不仅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应是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协调发展、适应将来船舶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所谓人文素养,顾名思义,就是“关于人之为人应该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它是由知识、观念、信仰、情感、意志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潜能,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及综合能力”[2]。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它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围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而实施的教育,主要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和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并且,“这一类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非逻辑思维方式即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有效的填补和交叉融合,有助于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不断进步和提高”[3]。

但目前,由于国内高中阶段普遍实施文理分科,过早分科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先天不足,加上许多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还不尽如人意,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任务又主要是由理工科院校来承担。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卓越工程师”综合人文素养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二)严谨、务实的科学素养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而目前,中国现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障碍,如: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专业课程设置过细,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呈现出较强的刚性和单一性,复合性和多样性欠缺,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过程变成了单纯的发展智力过程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经在一个教育论坛上指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缺乏创新能力,这将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瓶颈。教育改革已成为共识。”①详见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哥大演讲《教育改革已成共识》,http://www.edu.cn/gao_jiao_news_367/20110415/t20110415_601425.shtml。

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未来的工程师应具备的首要素养应该是严谨、务实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一是要培养严谨务实、求真求是的学风,具有勇于探索未知和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沉稳踏实的工作方法;二是要具有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指人们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形成物质产品或非物质产品的能力。”[4]

(三)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生活中处理相关实际问题、实际动手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和环境适应能力。

“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知行合一”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现代工程意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据统计,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丰富优质的工科生源是中国和世界工程教育的宝贵资源。但是,根据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统计,我国工科大学毕业生只有10%可以达到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现行模式下培养的工科毕业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达不到相关企业、单位的用人要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其根源还在于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脱离、“知”与“行”相脱节,而且高校相当一部分承担工程教学的教师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背景,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指导,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等问题。因此,在新一轮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尤其要强调对“卓越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要求。

三、江苏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路径

笔者认为,江苏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应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优才优教、鼓励拔尖、鼓励探索”的指导思想,集中整合专业优势教学资源,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突破口,推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探索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并围绕船舶行业特色以及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利用三大优势:与船舶行业互为依托、水乳相融的人缘优势;与船舶行业同生共长的业缘优势;与船舶行业得天独厚的学科对接的优势,将理论教学与面向行业的产学合作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

(一)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卓越工程师”培养,课堂教学是其重点,合理的课程设置至关重要。作为一所特色鲜明、且在今后战略发展中还要不断彰显船舶特色的高校,江苏科技大学在课程体系中应充分考虑突出船舶特色,改变原来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实训相脱节、条块化的培养模式,围绕“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原来相对单一的专业课程转变为 “平台+模块”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形成以专业课程、工程实践课程为主体,通识教育类自然科学课程为基础,人文社科课程为补充的综合课程体系。具体由以下四个板块构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包括主干学科课程、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通识教育基础课和实践教学课程。对口径较宽、统一性较强、学科基础类课程采用平台结构组织,以适应共性发展要求;其他口径较窄、灵活性较强的课程采用模块结构组织,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两者的耦合能有效利用课程优质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彰显和共性发展的统一,促进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多元构成。

(二)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及方式要根据培养需要进行改革。要适当减少纯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专业理论教学要遵循专业教育的基本规律,部分理论型课程可根据自身特点采用概论的形式开设;针对工科专业“重实践应用”的特点,整合核心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专业拓展课程采用系列讲座结合实验的形式,由校内外教师、专家联合授课,校外专家主要介绍发展应用趋势及技术背景,校内教师主要演示实验介绍具体技术。目前,江苏科技大学已聘请多名船舶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如江苏熔盛造船有限公司总裁等首批“江苏省产业教授”已应聘学校,参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实践的教学工作。

(三)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形成开放的培养体系

工程教育不能关门办学,要通过与省内外企业的广泛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开放的培养体系,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前,江苏科技大学已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多家船企建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从原来单纯意义上的用人单位逐步转变为联合培养人才的单位,高校和船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全新的“3+1”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可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训(实验)、能力拓展实践三种类型。其中,基础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工程实践、课程实验;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工程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能力拓展实践环节包括:学生科技活动、学生学术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实验教学实践环节可采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的模式;工程训练环节注重实践操作和实践感受,巩固学生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了解生产现场的实际知识;毕业设计原则上要求选题与工程实际有关,以期有助于今后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设计;能力拓展实践环节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学术科研等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江苏科技大学实施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途径:一是依托校工程训练中心,构建“工程基础认知训练、工程实践技能训练、创新项目训练”三个层次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二是采取校企结合、联合培养的方式,如组织低年级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实验拓展技术课程的教学;指导学生参与校企科研项目,可参与校内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亦可参与校外技术专家的横向科研项目,使学生在产学研合作中“做中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工程素养。

(四)工程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需要人文素质教育的参与。

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养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体现学校特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学风建设月、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活动等,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进一步完善人文学科教学方法改革。江苏科技大学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需求出发,精心设计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人文与艺术、社会科学类选修课;通识教育基础课;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选修课。强化通识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以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并通过教师集体备课、集中培训、教学观摩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各门课程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努力联系社会实际和高校实际,做到贴近时代特点、贴近大学生思想、贴近社会生活,丰富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增强感染力和实效性;加强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环节的相互融合;加强国际合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合作能力。

[1]龚克.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的中国模式[N/OL].高等教育周刊,2010- 09- 06(05).

[2]杨静.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 [J].中国成人教育,2008(7):46-47.

[3]崔永鸿,毛媛媛,杨睿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J].文教研究,2012(4):199.

[4]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25-29.

(责任编辑:郭红明)

Thoughts on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 i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ing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s of Naval Architecture as an Example

TANG Jia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Jiangsu 212003,China)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one of the experimental universities that carry out the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coincides with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a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shipbuilding industry.Taking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s of naval architecture as an example,If we want to implement successfully the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we should know well what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utstanding engineers should have,on the basis of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plan and the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and explore the four aspects:curriculum,teaching reform,Industry-Academy-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to carry out the plan.

outstanding engineer;comprehensive literacy;training path

G641

A

1673-0453(2014)03-0104-05

2014-05-20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SJDFDY129)。

汤建(1970—),男,江苏如皋人,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14
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探讨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冰雪运动(2020年3期)2021-01-14 00:49:34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26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08:07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2:12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2:19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